分享

01 印度河流域文明

 太阳当空照917 2017-10-23
一、古代印度的地理范围和
印度名称的由来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的文明古国。在1與7年印 巴分治前,其领土大体包括今日的印度、巴基斯坦和 孟加拉国。古代印度是指分治前的印度的古代时 期。在古代大多数时间里,印度是分裂的,并无一个 统一的国家J旦在孔雀帝国、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 和莫卧儿帝国时期,基本实现了或在较大程度上实 现了统一。孔雀帝国和莫卧儿帝国版图最大时,包 括除半岛南端一隅外的南亚次大陆的全部^西北部 的疆界甚至超出了次大陆的界限,深入到今阿富汗 地区。
古代印度人并不把次大陆叫印度,而是叫婆罗 多伐娑,意为婆罗多的领土。婆罗多据传说是史诗 时代一个处于恒河中游的国家,因版图较大^国势较 强,当时的人及后人即以其名称称呼南亚次大陆,说
次大陆都是婆罗多的土地,居民都是婆罗多的后裔。所以印度独立后梵 文名字就叫婆罗多。
印度一名来自印度河的名称(梵语叫Sndhu) ^最早是波斯人入侵印 度河流域后,以印度河之名称称呼印度河流域及其以东的土地。公元前 327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入侵后,希腊人沿袭这一叫法,以后又为其他 西方人袭用。英国征服印度后,把他们直接统治的地区称为英属印度。 印度人也逐渐接受了这一名称。所以印度独立后,最初称为印度自治领, 后正式定名为印度共和国。
我国最早知道印度是张骞通西域的时候。《史记》、《汉书>称之为身 毒,《后汉书》、《三国志·魏书》、《未书》、《梁书>等称之为天竺、贤豆等。 唐朝时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始改译为印度。《大唐西域记> 写道详夫 天竺之称,异议纠纷J日云身毒,或日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印度之 人肩地称国身方异俗扇举总名屈其所美澜之印度.”①
二、地理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印度濒临印度洋,东西南三面环水,北有喜马拉雅山、兴都库什山作 屏障J也理上自成一格。喜马拉雅山峰峦尖峭,终年积雪,与外界无交通 可言。在东北部,把阿萨姆和緬甸分开的那加山脉中有一些山峡^也不易 通行。只有横亘在西北边境的欣杜拉季、苏莱曼、基尔塔山脉有一些山口 (如开伯尔山口、包兰山口等)可以通行。印度古代史上接连不断发生的 外族入侵和迁入,都是从这个方向来的,经这个瓶颈向次大陆形成一个又 一个冲击波,对印度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但从另一方面说,这条途径把 次大陆与西亚、中亚紧密相连,成了次大陆与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 途,对印度历史发展也有积极意义。半岛的海岸线绵延5000余英里,东、 西、南海岸都有港口,是次大陆与外界交往的另一重要渠道J旦只是在航
①玄奘、辩机著.季羡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记>.中华书局.1985年版.卷二^
海业发展起来后,这种交往才变得频繁起来。
印度本身按地表结构可以明显地分为四大区域:1,北部高山区,包 括东段山脉、西段山脉及它们的斜坡。2,由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构成 的北部平原。这块广袤的平原被拉其普他那沙漠和阿拉瓦利山脉分为两 个不等的部分。沙漠以西的平原为印度河所灌溉^以东的平原受恒河及 其支流滋润。平原地带土壌肥沃,交通便利。印度河发源于我国R底斯 山西部^其上游汇合五大支流(杰鲁姆河、奇纳布河、拉维河、比阿斯河和 萨特累季河)冲积成旁遮普(五河之意)平原后,向西南注入阿拉伯海。 印度河平原适合农牧,是印度远古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与外界联系的通 道。外族入侵首先是占领这个地区,然后东进占领恒河流域。恒河是印 度第一大河,全长3000公里,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流经今北方邦、比哈 尔,在孟加拉注入孟加拉湾。入海前,与另一条大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发 源于R底斯山脉,在我国西藏境内称雅鲁藏布江)汇合,形成一个水道纵 横、渠流密布的三角洲j卩孟加拉恒河口三角洲。恒河支流甚多,最大的 是朱木拿河。恒河流域是印度土地最肥沃的地区,其与朱木拿河交汇的 河间地成了古代印度主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印度河、恒河以德里西面高 地为分水岭。德里位于恒河平原入口,是从印度河平原进入恒河平原必 经的孔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所以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3世纪 以来德里作为许多王朝的首都,成了控制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枢纽。 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是古代印度历史的主要舞台。3,南印度德干高 原,以温德亚山脉和纳巴达河作为与北印的分界线。因与北印交通不便^ 在政治上即便处在北印帝国控制下,也保有自身鲜明的特色。高原气候 干燥,雨量稀少,大部分河流雨季洪水泛滥,旱季则河道干涸,缺少航行、 灌溉之利。围绕德干高原东有东高止山,西有西高止山。东高止山山口 较多,是德干高原与海岸联系的主要通道。4,东高止山至科罗曼德海岸 和西高止山至马拉巴海岸的滨海地带。这两条狭长地带地势低,多系冲 积土质^土地较为肥沃。沿海港口和几条大河在东海岸入海口的三角洲 地区是南印度经济文化较为发展的地区。




印度地理形势的复杂易于形成政治上的地区割据。在人口流动较 少,贸易联系不足的情况下,山脉、大河常常形成为政治、文化区域的自然 疆界。由西北来的外族入侵的冲击波,虽人为造成人口流动J旦每次流动 总是进入一个地区后就停留下来,许多这样的地区自成格局,这就形成了 多种族、多语言并存的局面,并为全印的统一带来困难。
印度海岸线虽长J旦天然良港有限。在西海岸和半岛南端有较多良 港,便于海外贸易。这也是那些地区海上贸易开展得较早和较繁盛的一 个重要原因。
由于主要地处亚热带,喜马拉雅山又挡住了北方冷空气南下,印度大 部分地区终年气温较高j京季也有10多摄氏度,暑季则平均达30度以 上。每年6 —10月由印度洋西南方向吹来季风,给大部分地区带来充沛 的降雨量。其他时间天气干燥,雨量稀少。由于气温高,降雨量又过于集 中,季风来得早晚和强弱对印度农业有相当影响。所以,人工灌溉在印度 一向是非常重要的。
三、最早的居民和史前史
次大陆最早的居民是什么人,还不十分清楚。学术界根据考古发掘 的骨骼分析断定,这里人种不止一种。有尼格里陀人、原始澳大利亚人、 达罗毗茶人、蒙古人等。这些人种来自何方,孰早孰晚,相互是什么关系, 都无定论。
迄今在次大陆发现的人类活动最古老的遗迹属旧石器时代。旧石器 时代的遗址在次大陆西北部和南部发现较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印度河流 域北部的梭安文化(取名于印度河支流梭安河)和次大陆南部的手斧文 化。中石器时代的遗址分布较为广泛。公元前5000年后进入新石器时 代,其遗址分布更广J欠大陆从北到南,从东到西都有发现。遗址多在山 坡、河谷。这时已经懂得农耕。比哈尔的奇兰德遗址发现有烧焦的稻壳 和麦粒。饲养家畜已很普遍。有了陶器,并已知使用陶轮。作为工具使 用的石器已打磨得较为精细和锋利。始则住地穴^逐渐用泥土和土坯在 地面上建造茅屋。
就在这一时期的后期,在俾路支中部、南部和旁遮普、信德地区,出现 了农业小村落。开始使用青铜制的斧、锤、凿、刀,虽然石器还是主要工 具。在科特迪吉发现有赤陶纺锤锭盘^表明已能纺织。还发现了中亚产 的天青石和绿宝石,表明有了商品交换。这是一种初始的金石并用文化。 它意味着,在次大陆,文明史的新纪元就要开始了。
四、印度河流域文明
大约前2500年起,印度河流域进入金石并用时代^创造了印度历史 上第一个灿烂辉煌的文明一一印度河流域文明。它也是世界史上值得骄 傲的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时间上仅晚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早 于华夏文明。这是192L—1922年在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进行考古发掘 的成果。哈拉帕在旁遮普蒙哥马利县拉维河左岸(今属巴基斯坦穴摩亨 佐罗在信德拉尔卡纳县印度河右岸(今属巴基斯坦后者本是个佛 教遗址^于从中发现了一些象形文字印章另丨起注意^ 1875年在哈拉 帕也发现了一枚有文字的印章。192L—1922年开始发掘哈拉帕和摩亨 佐-达罗遗址。主持发掘的英国考古学家马歇尔对遗址和文物经过仔细 研究后^断定它们属于迄今还不为人知的史初文明。这样^印度河流域文 明就被发现。因这两地都位于印度河流域,故被命名为印度河流域文明, 又被称为哈拉帕文明。
对这个文明的遗址一直在不断地发现和发掘。到目前为止^已知范 围是:西起萨特卡金·杜尔,东至阿拉姆吉普尔起查谟^南至纳巴达河 河口。总面积近130万平方公里汁t: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的地区都 要大。在这片广大的地区内,已发现大小遗址达数百处,其中城市遗址有 六七处。最大的最有代表性的城市遗址仍是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其他 城市遗址有强胡达罗、卡里班甘、巴那瓦里等^洛塔尔是港口遗址。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年代估计不一。英国人M惠勒在《印度河文明> 一书中提出为前2500—前1500年①,一段时期被多数学者接受。近年来 碳14测确定的时间为前2300—前1750年,上限略晚于惠勒的估计。
关于这个文明的起源有不同看法。过去一些学者认为是西亚苏美尔 人移植过来的,已被否定。近年来较为公认的看法是j卩使有某种外来因 素对印度河文明的兴起起了作用J旦这一地区的原来的文化仍是这一文 明的直接先驱。换言之,这一文明的创造者就是这一地区的本地居民。 他们的人种较多学者推断为达罗嗽茶人。在哈拉帕文化的许多遗址的底 层,可以看到早于哈拉帕文化的遗迹。例如在阿姆利就发现在哈拉帕文 化层下有和俾路支村落文化一致的文化。科特迪吉发现的叶形石箭头使 人联想到同时代俾路支的石箭头,卡里班甘的彩陶使人联想到俾路支彩 陶。学者们由此推断:哈拉帕文化是由当地原来的文化直接地逐步地发 展过来的。当地原来文化与俾路支村落文化处于同一水平。他们的创造 者大概是(或部分是)前3000年初从俾路支斯坦迁来的,在这里建立了 新村落。又过了很多年,有的村落发展为小镇。大约前2300年,出现了 新的变化:前哈拉帕文化阶段结束,城市文明形成。这个过程中可能通过 贸易受到两河流域文明的很大影响J旦它主要是本身生产技术有了新的 发展的结果。
印度河流域文明以城市文明为其特征。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两遗 址面积大约都有1英里见方J古计摩亨焦达罗有人口 35 J00—000 人,哈拉帕有2(^ 000—35 J00人。城市似乎是按一定计划建立的,设计 和建筑有相当水平。共同的地方很突出:大致是南北向,格子形,都在河 道旁,由城堡和下城两部分组成:城堡都建筑在土丘之上,四周有高大的 砖墙,还有守卫用的塔楼:城堡内有宽大的建筑群,大概是统治者和祭司 的住所,有会议室,有规模较大的谷仓,有冶炼炉,有的还有大概是供被役 使者居住的普通房屋。摩亨佐-达罗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大浴池遗址,长
39英尺,宽S英尺,深8英尺,有砖砌台阶通 到池底。据分析,这个大浴池很可能与举行宗 教仪式有关。下城是居民区,街道布周呈直角 交叉,排列整齐。房屋是砖砌的,有烧砖,也有 泥砖。有店铺,也有住房。住宅从在小巷开的 门进入。房屋已有差别,有的窄小,有的宽大, 甚至有两层楼房。大院子都有水井。整个城 市街道有配套的地下排水管道。从房屋建筑 可以看到,富人和穷人在生活上已有明显的差 别。
城市文明是建立在农业经济有了初步发 展的基础之上,城市居民靠广大农村地区提供 食粮和某些手工业原料。农民以种植业为主, 兼营畜牧业。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大麦,其次 为棉花、胡麻、芝麻、豆类、甜瓜、芥末等。棉花 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具有石锄、石 镰廣铜制的锄、镰、刀、齿耙。发现有用燧石制成的犁耕地的痕迹,还发 现在高地筑坝拦水。从出土的赤陶像和印章中,可以看到许多家畜和野 生动物的形象,家畜有驼峰牛、水牛、山羊、绵羊、猪、猫、狗、鸡、驴、骆驼 等。牛用来耕地,也用来拉车。驴和骆驼用来驮物。
城市届民从事手工制造和商业。青铜和黄铜是主要材料之一,用来 制造各种工具,如斧、凿、刀、矛、箭头、锯等,用浇铸或锻锤方法制成。也 发现大量青铜制的用具,如镜子、灯、烛台等以及人物和动物雕像等艺术 品。在艺术品中有一个青铜舞女裸体小像,生动活泼,栩栩如生。金银制 品也有不少,特别是银器较普遍,制成品有首饰、念珠、垂饰等。首饰制成 品多种多样,有项圈、手镯、戒指、脚镯、鼻饰、耳坠,制作已比较精细。在 洛塔尔遗址发现有金银器场、铜器场和制珠场。
大量出土的彩陶制品更是种类繁多,做工细致。有念珠、护符、印章、
小容器、首饰、塑像等。还有玩具,如会点头的羊、会穿孔爬绳的猴子等。 还有骰子和梳妆用具。一般家用陶器已使用陶轮成批生产。大部分是素 陶,烧制工艺很好,但造型缺乏美感。也有许多陶器是用红赭石上红釉作 底,再涂以黑色彩饰。图案有植物、交切圆周、鱼鳞状等。
石制工具和物品也很多,石制工具仍占重要地位。摩亨佐-达罗东 北50英里的苏克尔有石矿和石器制造场,用大块燧石制作整齐匀称的石 刀片。这种石刀片几乎在哈拉帕文明所有遗址中都有发现。住房、街道 用石条。水沟的盖子用石灰石块制成。石制物品多种多样。除石制品 外,还有玉、贝壳、象牙加工成的工艺品如念珠、各种镶嵌物、梳子、首饰 等。有个珠子上刻有三个猴子嬉戏,生动逼真。在手工业方面最引人注 目的是摩亨佐-达罗发现的棉纺织品碎片。尽管数量极少,但它说明,当 时人们的衣着正是由已发展起来的棉纺织手工业提供的。工艺包括轧 棉、纺、织、染色,发现的大染缸证明了有染色工序存在。有的遗址发现了 大量的陶纺锤,也有少数玉石的,表明搓线、纺纱已成为家庭副业。
印度河文明地区的贸易有相当发展。许 多地方出土的物品中包括青铜刻度尺、燧石砝 码、青铜或赤陶制的车船模型以及作为商品和 制造者标记的印章。陆上交通工具主要是牛 车,水上是木筏船。除相邻地区的贸易外,也 与西亚地区贸易,输出各种工艺制品,进口宝 石和贵金属。洛塔尔发现了船坞遗址,还有大 型帆船模型,这种船是海上航行用的。还发现 了美索不达米亚的波斯湾型的印章。美索不 达米亚一些城市则发现了印度河文明的印章。
许多遗址还出土有大量印章,共有数千 枚,多数有铭文和图像。另外有些陶器和金属 制品也有铭文。迄今这种有文字的物品已发 现约2500件。文字符号加在一起共约500



个。是象形文字,书写由右而左。有的印章上只有一个符号,最多的有



印度河流域文明遗址出土的印章

印度河流域文明居民的宗教情况,只有一些供推测的线索。除了大 浴池被认为可能与宗教有关外,出土的许多印章、赤陶塑像、石雕像、护身 符等很可能都与宗教有关。从这些图像看,当时似乎崇拜许多神,其中最 突出的是许多印章上出现的一个头上有角、呈瑜伽坐式、周围有象、虎、渾 牛、水牛、鹿等动物的神,他和后来印度教湿婆神的形象很接近。印章上 也有女人像,似乎是女神崇拜。如有个图像是肚子里长出一颗植物的女 人,很可能是象征丰产的大地女神。还有的图像表明崇拜男女生殖器,崇 拜某些动植物如象、驼峰牛、老虎、菩提树等。没有发现庙宇。
印度河流域文明显然已进入阶级社会,有了早期的国家。但阶级关 系、国家组织是什么样的,从现有资料中都无法知晓。这一广阔地区出土 的文物在许多方面有惊人的一致性:同样的工艺水平和风格,同样的文 字,同样的度量衡,同样的城市设计。这就提出一个问题:经济文化上的 同一性是否有政治上的统一与之适应?摩亨佐-达罗、哈拉帕两大遗址相 距400多公里,至于边远遗址相距更远。它们究竟是处在一个统一的国 家之下,还是处在由于联系密切而形成了经济文化一致性的不同城邦之 下?只有解读了令人不明究竟的文字,才能指望得到答案。学者们的推 测是一批小城邦的可能性更大,统治者可能是大商人阶级。



印度河流域文明遗址出土的畜力车模型

印度河流域文明存在约600年,终结原因迄今仍然是个谜。只知道 大约前1750年左右,这一文明衰落了。城市遭到破坏,商业停止,手工制 造业衰败,人口流散。摩亨佐-达罗遗址最后几层发现大堆散乱的骸骨, 像是发生过屠杀。在哈拉帕,在卫城的顶层也有类似情况。以往学者多 据此推论说,发生了外族入侵,并说可能是雅利安人的入侵,毀坏了这里 的文明。但是,雅利安人入侵在时间上要晚数百年,况且多数遗址并没有 发现战乱迹象。所以近年来多数学者否定了这种说法,特别是否定了雅 利安人入侵说,而倾向于认为,这一文明的衰落可能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 发生重大改变,以不同形式破坏了生态平衡,使这里人们的生存发生严重 危机,不得不流散(向东、向南也有人认为,自然灾害伴随着外来人的 入侵。不过入侵者不是雅利安人,而可能是西部近邻的落后部落。这些 都是猜测。
印度河流域文明虽然衰落了,但它的许多成就通过其流散的居民流 传下来,为后来的文化所继承。如农作物的各种品种、家禽家畜的绝大多 数品种、纺织工艺和许多手工制造工艺都流传下来。像有盖篷结构的二 轮运货牛车的样式,直到近代也没有多大变化。印度河文明的居民对首 饰等装饰品的喜爱,对后来印度人可能有影响。印度河文明的宗教的某 些因素^如女神崇拜、类似湿婆神的崇拜、生殖器崇拜等可能都被婆罗门 教吸收。印度河流域文明没有因这个文明的毀灭而泯灭。它是印度文明 史的起点,其流传下来的部分^构成了后来印度文明的渊源之一。
印度河流域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它的居民所表现出的伟 大创造性不仅在印度^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印度河流域文明衰落后J欠大陆又回到史前时代。分布在各地的居 民点,有些属于早期金石并用文化阶段,大多数还处于新石器时代的前期 和中期。没有城市^只有星星点点散布各地的初始的小规模的农业居民 点。时钟仿佛被倒拨了,向后足足退了一千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