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玩放松」基础攻略:『静态体验』

 生活如此obtfia 2017-10-23
「玩放松」基础攻略:『静态体验』
 
从这一篇开始,我们和大家分享「玩放松」的基础攻略:『静态体验』,就是在静止状态中体验「真正的放松」。我们将从3个方面来分享:
1、『静态体验』体验什么?
2、『静态体验』有哪些形式?
3、『静态体验』怎么体验?

============================================================================
1、『静态体验』体验什么?
体验之一:把“冲出去”的感觉“收回来”
「真正的放松」从原理上来说,是两个转换:1、「意识的感知模式」的转换——从平时我们一直在用的「外在感知模式转换到「内在感知模式」。2、「意识与无意识组成的心智系统」的转换——从我们平时一直在用「刺激—反应心智系统转换到「洞察心智系统这「两种转换」对玩家来说,意味着对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与体验」都将发生彻底的改变。

我们平时用的「外在感知模式」与「刺激—反应心智系统」,在感受上,通俗地说是一种“冲出去”的感受。大家可以体会一下这种“冲出去”的感受。我们来想象一下,你在「即将开幕的上海迪斯尼乐园」找到了一份「在园区里扮演米老鼠」的工作,需要进一个「从头套到脚,把你与外面隔绝」的“米老鼠身体”里进行表演。

这是份看起来很轻松、挺好玩的工作,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迪斯尼公司提早一年就开始了对你进行培训。因为你钻进“米老鼠身体”以后,你原来掌控身体的「感觉经验」都没用了,换言之,你用原来对身体的「感觉经验」在“米老鼠身体”内已经无法行动自如了。你所能感受到的感觉都来自“米老鼠身体”内,没法直接感受到来自“米老鼠身体”外的感觉。所以,要进行训练,重新适应这个“米老鼠的身体”,否则,你连走路都很容易摔倒,做什么都磕磕碰碰的,就别说进行表演了。

这种训练的原理是什么呢?就是训练你在“米老鼠身体”内,把你的感觉“冲出去”,“”到“米老鼠身体”的表面。这种“冲出去”的训练作好了,你一钻进“米老鼠身体”所有的感觉都会“”到“米老鼠身体”的表面。在感觉上,“米老鼠身体”就会变成"你自己的身体"一样,这样,你就能重新行动自如。接着,就可以开始学习像米老鼠一样的表演了。

其实,「人的结构」与「迪斯尼卡通人的结构」很像。在「人的身体」下面也还有一个“人”(由意识与无意识组成的“人”),这个“人”才是真正的我们。这个“人”与你去扮演迪斯尼卡通人一样,也是经过适应以后,所有的感觉都“”了出来才学会掌控身体的,人类的胎儿期以及婴儿期都在进行着这种适应训练。

据说在迪斯尼乐园里,那些优秀的卡通人在钻进“卡通人身体”的以后,会入戏很深,由内而外真把自己当作是扮演的卡通人物,只有在钻出“卡通人身体”以后,所有的感觉都“收回来”,才会重新回到自己的世界。而我们一旦进入人体以后,是再也没有机会钻出来的,所以,我们所有的感觉一旦“冲出去”以后,是不会自己“收回来”的,甚至都意识不到内在的、真正的自己的存在。『静态体验』的第一个作用就在于,帮助我们把“冲出去”的感觉重新“收回来”,回到里面重新发现内在的自己。

为什么要把“冲出去”的感觉“收回来”
有人可能会觉得“冲出去”不也挺好的吗?为什么要“收回来”呢?  这个问题,我们在第一篇《放松的奥秘》中已经解释过了,感觉“收回来”以后,通俗地说能启动人的「自动驾驶系统」,人在「自动驾驶系统」中生活、工作、学习的效率是最高的。

孔子说的“中庸”,其实就是人处在这种「自动驾驶系统」中的结果。孔子认为,人的生命历程是由命运决定的,按照命运的安排度过生命历程,生命的「效率与价值」才会最完美,否则,就是在徒劳的浪费生命。孔子说“君子居宜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居易以俟命”就是人要处在「自动驾驶系统」中,按照命运的安排运行。“行险以侥幸”就是人进入了「手动驾驶系统」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欲望、偏见以求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最近,「自动驾驶」的汽车已经出现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什么样的交通系统是最安全的?一定是所有的汽车都是「自动驾驶」的时候,这个交通系统的运行是最安全的,也是效率最高的。因为,所有的车都进入到一种确定的大程序中运行,整个系统的运行都处在一个可预见、可控的状态中。这个时候,如果其中有一辆汽车的司机突然转换成了「手动驾驶」,想按照自己的想法驾驶,结果会发生什么呢?这辆「手动驾驶」汽车的运行效率是最低,而且安全风险会不断地升高。

整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全自动运行」系统,除了人以外,其他动、植物基本上都处在「自动驾驶」的状态。只有人是处在「手动驾驶系统」中的,很少有人懂得开启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人类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就是这么发生。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一个人如果开启了「自动驾驶系统」,这个人的生命历程就能变得高效而完美,而一个社会里的人们都开启了「自动驾驶系统」,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变得和谐。如果,全世界的人们也都开启了「自动驾驶系统」,那么,这个世界都会变得完美。这才是『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正含义。

治国、平天下,并不是让谁去征服、治理谁,而是让人从自身开始,启动「自动驾驶系统」(这是修身),之后教身边人也都开启(这是齐家),再教更多的人开启(这是治国),当整个世界的人们都开启了「自动驾驶系统」的时候,这个世界是完美、和谐,能永续发展的(这是平天下)。

人要进入这种「自动驾驶系统」就必须从「把“冲出去”的感觉“收回来”」开始。『静态体验』的作用就是帮助玩家,在静态中体验「把“冲出去”的感觉“收回来”」。

感觉“收回来”之后,再体验「内在自己」。

体验之二:感知「内在自己」
感知「内在自己」,就是『大学』中说的“亲民”。在我们的认知经验中,总是把自己看是单个的「一个人」。而「内在自己」就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有着很多成员。就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内在自己」包含了意识、无意识,而意识又包括了意识本身与意念,无意识又包括了前意识与潜意识,这是从现代心理学角度认识的。从中国传统文化来看,「内在自己」有七魂六魄,这个团队的成员还是挺多的。
「玩放松」基础攻略:『静态体验』

对「内在自己」对感知是非重要的,是我们『玩放松』的关键所在。『大学』开篇就强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亲民”是最为关键的,只有把「内在自己」感知得清清楚楚了,之后才能把「内在自己」提升到「至善」的完美境界。
大家可能会有些不太理解,“民”怎么会是「内在自己」呢?篇幅有限,我们在这里简单的解释一下,我们对这个“民”的解读是根据甲骨文的“民”字(见上图)来解释的。甲骨文的“民”字,上半部分是一只眼睛,下半部是一把刀,是指:眼睛看不见的生命,而不是眼睛被戳瞎的奴隶。因为根据甲骨文的造字原理,上下结构本身是有含义的,上尊下卑,上主下从,假如是指被戳瞎眼睛的奴隶,那就没有必要使用「上下结构」,使用「左右结构」即可,结合『大学』本身的含义以及我们『玩放松』的体会,我们认为“民”—这些「眼睛看不见的生命」是指我们的「内在自己」。

亲民”——感知「内在自己」,不是某一个「简单的单一」过程,而是一种「螺旋上升的循环」过程。感知「内在自己」能够帮助后续「感知模式与心智系统」的转换;而「感知模式与心智系统」转换反过来又能提升对「内在自己」的感知;「内在自己」的感知得到提升了以后,又能再进一步提升「感知模式与心智系统」的转换质量,这是一种相互作用、不断提升的「螺旋上升的循环」。

体验之三:正心诚意
在静态中感知了「内在自己」以后,就要开始在静态中体验我们『玩放松』的重要步骤:“正心诚意”,“正心”——心智系统的转换;“诚意”——感知模式的转换。

这里大家需要让大家明确一点:「心智系统、感知模式」的转换过程,并不像我们平时使用「开关」那样,把「开关」拨到这边就是“开”,拨到那边就是“关”。「心智系统、感知模式」的转换,也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就按『大学』上写的来看,这个过程大致包括了五个阶段:

”是“正心诚意”的开始准备阶段,还没有正式开始转换,就像我们现在作的这样,要把一些基本情况给玩家们进行全面的介绍,玩家理解了,就是“”。

”从我们理解来看,也还没有开始“正心诚意”,而是在作“体验一”与“体验二”:「把“冲出去”的感觉“收回来”」与「感知内在自己」。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从“虑”字的繁体字的造字来看,繁体字的“慮”字,外面是“虎”字头,里面是个“思”字,“虎”字头代表身体的意思,“慮”字的意思就是「在身体里面思考、感知」。「在身体里面思考、感知」不就是「把“冲出去”的感觉“收回来”」与「感知内在自己」吗?

”从我们『玩放松』的过程来看,是真正开始练习“正心诚意”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感知模式从「外在」向「内在」转换以后;心智模式从「刺激—反应」向「洞察」转换了以后,内心马上就能感受一种很明显的「放松」的感觉,这种「放松」的感觉用“安”字来表示是非常恰当的,这种「放松」后,内心就是一种“安心”的感受。

而“”、“”是在“”的基础上,「内在感知模式」与「洞察心智系统」不断得到强化以后的不同境界。这里我们只介绍基础知识,大家掌握了以后自然能玩到“”、“”的境界,到那个时候,大家一定会玩出自己的心得与体会,我们再来分享交流,我们也许能感受到孔子说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心情。

如果说『玩放松』是一座金字塔,那么在静态中体验“正心诚意”就是这座金字塔的地基,地基越牢、越大,上面的金字塔也能造得越高。我们『玩放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在动态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应用,但是,直接应用是做不到,一定是在静态中得到了强化以后,再到动态中去应用。

我们做个大概的比例,不是准确的,就是表示一种概念:一开始你在静态中“正心诚意”能做到10分,到了动态中,你可能只能用0.1分;等你在静态中“正心诚意”能做到30分,到了动态中,你可能才能用1分;等你在静态中“正心诚意”能做到60分,到了动态中,你可能才也就能用10分。之后,你需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在静态中“正心诚意”的分值,当能达到100分的时候,你在动态中,也能用接近100分。所以,“正心诚意”的体验是整个『玩放松』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是需要长期练习的。就我个人的体会来看,作这部分练习的乐趣与收获是最大的,很多的改变与提升首先是在“正心诚意”的静态体验中实现的

============================================================================

2、『静态体验』有哪些形式?
初学的形式:
在刚开始做『静态体验』的时候,是不讲究任何固定形式的,就用你日常生活中能够让自己安静下来的形式,坐着、站着、躺着、靠着都可以。有的人太安静了反而静不下来,所以,放放音乐什么的都可以,只要你觉得「可以让自己静下来」的任何形式都行。时间与地点也没有什么讲究,一切以你现有能自然静下来的方式为准。是自然静下来,所以不包括喝酒、吃镇静剂任何非自然的方式。

正式的形式:
对于能让自己比较容易静下来的人,恰好你的腿脚筋骨又不是那么的硬,我们建议:你可以用传统的「盘腿打坐」的方法来做『静态体验』。

为什么要使用「盘腿打坐」的方法呢?这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的,『静态体验』越到后面时间会越长。任何一种日常的坐法都是坐不久的,一来,受力点都在那两块骨头上,时间长了不是骨头痛就是肌肉痛,胖的人会稍微好点,而且人还会晃。二来,躺着、靠着时间久了容易睡着。而盘腿坐的时候,受力点不是在那两块骨头上,而是在整个臀部以及整条大腿上,这样受力面积增加,大大延长了坐的时间。两条腿盘上了以后,就像有了扎实的底盘一样,人坐在那里会变得很稳,坐时间久了人也不会晃,更不容易睡着。

盘坐时有几个注意点:
1、眼睛是微闭,不是闭死,是留有一丝缝隙的。『静态体验』的时候是一种很彻底的「真正的放松」,眼睛闭死了实际上也是一种「紧张」,微闭才是「放松」的。这种微闭的感觉也是需要进过一段时间体验的,否则,很容易闭死。

2、牙齿不能咬紧,也要微微离缝,但是要做到这点不太容易,往往在不注意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咬紧牙关」。这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一不留心牙齿就咬得很紧。有个小窍门,就是打坐时用舌头轻轻地顶住上颚,这样嘴里好像有了个支点,在里面顶住上颚,就不会咬牙了。

3、打坐时,脸部要带点笑意。是笑意,不是微笑。微笑也是一种「紧张」,笑意就是内心一种善的、笑的意思,但并不是真正的笑。因为不带点笑意,坐久了很容易产生一脸严肃与冷漠的样子,严肃与冷漠也不是「放松」,所以为了避免出现严肃与冷漠的感觉,坐的时候,需要告诉自己面带一点笑意。

4、打坐的时候,总体感觉是通体圆融、舒服的。身、心中没有一处是「着力」的,没有一处是「紧张」的,这种感觉很重要,要在『静态体验』的时候,不时检视自己的状态,那里不对了就进行及时的调整。

但是,这种盘腿打坐中舒服的放松感,对于盘腿有困难的人来说,是体会不到的。所以,对于盘腿有困难的人来说,不要急于去盘腿,先在你自己习惯的方式中安静下来再说。等你在自己习惯的方式中对“正心诚意”的体验有了一定深度以后,再去练习盘腿也不迟。

盘腿打坐不是必须的,他只是一种「对玩家来说更完美」的形式,以及当你深入“”、“”境界的时候,比较适合的形式。如果你前面的基础没有打好,而筋骨又很硬就没有必要去勉强自己盘腿,那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你如果不想坐,站着也行,就是在盘腿打坐的基础上,站起来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变。但是要记住,两腿是略微弯曲的,不是挺直的,原则就是「不着力」,身、心处在于一种「真正的放松」状态中。就我个人的体验来说,有时候站着更容易体验到「真正的放松」的感觉,缺点是没有好好练过站,站不久,容易累。

对于正式的方式来说,时间与地点也是有点讲究的,时间:孔子说,君子日三省乎己。如果有条件的,那么,早、中、晚各一次。如果没有条件的,晚上睡觉前后各一次,也就是睡前做一次、早上醒来后做一次。晚上的一次时间要久一点,最好有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早上的有个十来分钟就可以,当然你如果能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以后,自己会早起的。

关于地点,我觉得你如果感受到了『静态体验』的乐趣以后,最好给自己布置一个专门做『静态体验』的角落,点一炷香,泡壶茶、放一辑古琴什么的,『玩放松』本来就是一种玩,玩出点情趣、意境、自己的感觉是很重要的。这个根据每个人的爱好自己来创意、布置,关键是让自己有乐趣,弄一个属于自己的、安静的小角落。乾隆皇帝在故宫里的三希堂也不过只有三个平米大,也是一个小角落,小角落对于需要安静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

3、『静态体验』怎么体验?
在分享「怎么体验?」之前,大家先要了解:『静态体验』的体验目标是什么?也就是玩家的身心在『静态体验』中将会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了解这是非常重要滴!玩家只有在『玩放松』之前很明确地知道自己的身心将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状态,才能更好理解后面的「静态体验步骤」——只有做好这些步骤,你的身心才有可能达到那个目标状态

『静态体验』的目标状态
「正心」:内心的目标状态是「心不动」,不管外界有什么刺激,内心依然保持一种宁静的状态,不会因为外界的刺激,而有所波动。

「诚意」:我们把真正的自己(意识)想象成一个"驯鹰人",意念就是那只"鹰"。以往,这只"鹰"并没有被驯好,总是野在外面。不过这只“鹰”野在外面有它的好处,它把它看到的东西传递给"驯鹰人"看,"驯鹰人"有了东西看,也就让这只“鹰”野在外面了,还一个劲地看"这只鹰"传回来的东西。

所谓「诚意」,就是"驯鹰人"又想起了自己的职责,把这只"鹰"给收回来了,牢牢控制在自己的身边,让“鹰”看着自己,这样"驯鹰人"再也不看其他的东西,只是关注着自己,这就是「诚意」的目标状态

「正心诚意」的『静态体验』:达到目标状态以后,内心是一种「什么都不想」的彻底宁静,身体是一种「没有一处着力、没有一丝紧张」的真正放松。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状态,必须经过以下的步骤进行训练:
第一步:把「意念」收回来
第二步:感知「内在的自己」
第三步:正心
第四步:诚意
这四个步骤环环相扣,前一个步骤是后一个步骤的基础,所以,在『玩放松』的时候,不要着急,一个步骤接一个步骤的练习,前一个步骤练习充分了再作下一个练习,反正是“玩”,千万不要着急。只有在一个步骤上练习好了,有了感觉,这样才能在“玩”的过程中形成良性反馈越玩越好玩。
「玩放松」基础攻略:『静态体验』


 
步骤一:把「意念」收回来
方法:
选择一种让你觉得「可以静下来的姿势,慢慢地让自己静下来。这时,眼睛先不要微闭,而是睁着,直视前面某一个点,把目光聚焦在那个点上,好像要很清楚地看清楚那个点一样。体会一下:当目光聚焦在那个点上的时候,你的意念也在那个点上。

体会好了以后,把意念慢慢地往眼睛方向「

在「」的过程中 ,视线会越来越模糊。继续的「」。感觉意念通过眼球「」回到了大脑中。体会一下:这个时候,就好像你在表演一个“睁眼瞎子”,眼睛虽然睁着,可是眼前什么都看不见一样。大家可以找找归亚蕾演的电视剧《汉武大帝》,归亚蕾演的汉武大帝的奶奶就是那个样子。

当大家能感受到「意念回到大脑中的感觉以后,就可以把眼睛微微闭上(记住:眼睛是留有一丝缝隙的微闭,不是闭死。)眼睛微闭以后,让意念继续往回「」,直止感觉到「意念与意识相遇了」为止。

这时体会一下自己的身体,这时身体能感觉到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放松感觉,这就是真正的放松」。

提示心得
这种把意念收回来的练习是非常、非常、非常基础而重要滴!因为这个练习是「冲出去的感觉收回来的基本功。能熟练掌握「把意念收回来」,基本上,也就能学会「把冲出去的感觉收回来」。「冲出去的感觉」其实就是「冲出去的意念」—— 那只野在外面的"鹰"。

为什么说这步练习非常重要呢?也许有人也练习过「入静」。练过「入静」的人可能有这样一种体验:人一旦入了静以后,心反而不容易静了。但凡外面响起点细小的声音,比如开门声、汽车鸣笛声、旺喵叫声,都会把入静者吓一跳,入静得越深,这种受干扰反而越厉害,有时候很轻的一声都能引起入静者心里一阵狂跳,感觉就像受到了什么大的惊吓了一样,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这就是「入静」前,「意念没有收回来所造成的结果。我们用之前的比喻来看,意念就好比是一只 “鹰”,「意念没有收回来」就开始「入静」,这只“鹰”就好像暂时停落在了外面。这只“鹰”具有真实的鹰那种敏锐的特质,越是在安静的环境里这种敏锐的特质反而更突显,所以,但凡有点小动静,它都会给你传回来。而这时你的内心又处在最安静的时候。就像很平静的湖面,突然被扔进一块石子,湖面自然会有很明显的涟漪。这就是「入静」时反而更容易被轻微的声音所打扰的原因。

大家在练习的过程中会慢慢体会到:把「冲出去的感觉收回来再「入静」,就不怕任何外界打扰的。不要说是外界的声音,就是身上一些“突如其来的莫名的”痒痒也很难打扰到我们了。「入静」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身上或者鼻子里突如其来的痒痒,这种痒痒的感觉常常是钻到心里的痒,非常难受,让人忍不住要用手去挠。但是,把「冲出去的感觉收回来」,再遇到这种痒痒,只要牢牢守住冲出去的感觉收回来」,这种痒痒一会儿就消失了。「把冲出去的感觉收回来」以后,身体实际上处在那种「真正的放松」状态里,外界刺激已经很难引起身体的紧张了。而要做到这点,“把意念收回来”的练习就是基础!
「玩放松」基础攻略:『静态体验』


 
第二步:感知「内在的自己」
把意念收回来以后,就要开始第二步:感知「内在的自己」。「内在的自己」是极其丰富的,需要慢慢地体会、慢慢地发现,只有把这步做好了,后面两步的「正心诚意练习才能真正的作好。感知「内在的自己」大概需要感知这些内容。

1、对意识影像、意识空间与意念的感知
方法:
我们把意念收回来以后,先试一下让自己什么都不想」,安安静静地待着,看看你会有社么样的体验?

不一会儿,你就会发现:让自己什么都不想」几乎是做不到的。即使是闭着眼睛,脑子里也一会想这个事情,一会又想那个事情,只要你不去控制意念,事情会一个接一个出现在你脑子中……

有了这样的体验,你先不要去强行控制自己「什么都不想」,你现在还做不到的。你需要反过来去审视:「在你大脑里的那些一件接一件出现的事情」。我们从来都没有去感知过「这些随时都会出现我们大脑中」的事情,但是,当我们开始感知的时候,会发现:这些事情就像是出现在大脑中的“3D电影”一样。我们闭着眼睛在自由联想,其实就是「在大脑中看电影」,只要我们不加控制,这些“3D电影”就会一个片段接一个片段“放”下去。

我们在大脑中看到的“3D电影”就是人类思维的本身:「意识影像」(有人可能会问:那语言在思维中起什么作用?这是个好问题,因为主题关系,这个问题我们会在后续的长微博中与大家分享)。我们先在这里引导性的给大家提出「意识影像」的概念,至于「意识影像」是什么样的?我们希望由你自己先去体验。等你自己有了体验以后,再来看我们的分享,收获就不一样了。

就像看电影一样,有影像就要有屏幕,「意识影像」的屏幕不是一块屏幕,而是一个空间:「意识空间」。「意识空间」不等同于「大脑空间」,「意识空间」就是你的「想象空间」,你的想象力能拓展到多大,「意识空间」就有多大。这个「意识空间」是非常奇妙的,也是需要大家自己去体验、去发现的。

感知到了「意识影像」与「意识空间」以后,我们需要进一步的感知:是什么让「意识影像」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在「意识空间」里的?带着这问题去感知,你会发现在「意识影像」的背后,是你的「意念」在起作用。

意念虽然被你「收回到了意识身边,但是,这是只野惯了的“鹰”,即使被你从现实空间了回来,它在你的「意识空间里照样也能“飞”。而且「意识空间」远比「现实空间」广大得多、丰富得多,它能飞到更多、更远的地方。

你现在需要好好地进行“自我感知”——让「意念」感知「意念本身」。只有对「意念本身」有了充分的感知以后,意念才会逐步有自控能力,安安静静、老老实实地待在意识的身边。否则,意念是很难控制得住的,“飞出去把信息传给你,是它的天性。你对意念本身有了感知以后,这种感知越是清晰,意念的自控力就越是强。意念的自控力强了,才有可能作到「诚意」:意识的强大

2、对意识的感知
方法:
完成了对意念本身的感知以后,需要用意念去感知「意识」,也就是“真正的自己”。

这个感知过程是这么做的,在之前,意念这只“鹰”的眼睛是朝外的,你现在想象着这只“鹰”掉过头来了,“看”着你自己——「意识」,就这么静静地“看”着。你可能什么也“看”不见,没关系的,就这么“看”着,慢慢地感知,时间久了,你自然会有感受的。

在这种感知的过程中,意识可以配合着发出“我”的信息,就好像告诉意念:“我在这里”一样,帮助意念去感知意识。

意识发出“我”的信息,不是用嘴、用声带,甚至不要用鼻息去发“我”的信息,而是直接从意识本身发出“我”的信息。这种用意识本身发出信息,是我们以往所不习惯的,会觉得挺别扭的。这个要慢慢体会。用佛教的说法,这就是「正念」,是从意识本身直接发出来的,而不是通过任何身体的发声器官、气息发出来的。

提示:
我们每个人都有意识,也都有自我意识,但是,「感知意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对「意念本身、意识影像、意识空间」的感知,我们还可以象「在现实世界中感觉那样」去“感觉”到,而「意识本身」好像并没有给我们这种“感觉”,换言之,意识本身是不太容易被感知到的。所以,需要我们要有耐心,千万不能着急。

大家一定要记住一点,我们在整个「感知内在自己过程中所感知的对象:意识影像、意识空间、意念、意识,包括后面讲的,从自我感觉上来讲,是存在于我们大脑中的,可是实际上并不存在于我们大脑中,「解剖大脑」是找不到这些东西的。所以,对TA们的感知,不能用我们感觉现实世界的经验」去感受,而是要用我们一直在说的「感知」去感受。

特别是对「意识的感知」更是如此,要耐心地慢慢感知意识,意识也要配合发出“我”的信息,帮助意念进行感知。切记,不要为了感知而感知,结果,把意念集中在大脑中的某一部位。这是不对的。反正这是一种玩,大家可以慢慢的感知,千万不要着急。我自己在感知意识上就花了不少时间,耐心地感知,时间久了你自然能感知到的。

意识在发出“我”信息时候,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发一次,这样能帮助意念的感知。


3、对“心”的感知
方法:
感知意识有点困难,而感知就没有那么困难了,这里说的「心」,并不是指心脏,而是指无意识,也不在我们身体里,从解剖学上也是找不到「心」的。但是,在情绪发生时,我们是可以感觉到「心」的。

在做感知「心」练习的时候,需要静静地坐在那里回忆:自己特别着急的时候;特别愤怒的时候;特别沮丧的时候;还有钻进一件事进行深入琢磨的时候。在这些不同情绪发生的时候,自己「心的位置在哪里?

如果你对自己情绪体验的记忆足够清晰的话,你会发现,「心」的位置是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改变的。特别着急、愤怒的时候,「心」的位置比较高,有的感觉「心」都快冲到喉咙口了。也许你有过特别愤怒而失控的体验,那时的「心就已经冲到脑子里了。而一个人沮丧的时候,「心」的位置又很低。当你钻进一件事很专心地深入琢磨的时候(有个人爱好的人往往有这种体验),「心」的位置是最低的。心浮气躁是没法专心的。

这种对“「心」在不同情绪中的位置”的回忆,对于「感知心」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你对以往情绪体验的记忆不是很清晰,那么,从今以后要留意关注自己的情绪,注意在情绪发生时「心」处在什么不同的位置。有过这样关注,感知到「心」并不是太困难的事,比「感知意识」要容易的多。

提示:
感知「心」同样不能着急,有人急于要感知到「心」,就把意念集中在心脏上,这是不对的!切记:不要把意念集中在心脏上,心脏不是我们说的「心」,「心」是无意识,平时与心脏也不在同一个位置,「心」的位置在没有经过「正心」的练习之前,会随着情绪变化而不断在改变的。
「玩放松」基础攻略:『静态体验』


 
第三步:正心
方法:
我们完成了感知心」的练习以后,对「心」会有清晰的感受,就可以开始练习「正心」了。

感知心」的练习中,大家一定已经体会到了「心」的位置变化,一个人在很安静、很专心的时候,「心」的位置是很低的。所谓「正心」,就是让「心」不要“浮”着,而是要“沉”下去。什么是「正」?回到原本的位置就是「正」。中医有「正骨」疗法,就是一个人的骨头错位了,中医把错位的骨头重新归位,就叫「正骨」。同样,把「心」“沉”下去,回到TA本来的位置就是「正心」。

回到我们『静态体验』的基本姿态,安静、舒服的坐着,然后,意识给「心」发出一道指令:“沉”,我们能体验到「心」“沉”下去的感受,这一环节叫做:「沉静

「心“沉”下去并不难,难就难在让心一直“沉”在那」,这是挺难的。因为我们「心」里事太多,时不时的会往外蹦事。意识对意念的控制只要稍微有点不在意,「心」里的事马上就会往外蹦。「心蹦出来的这些事对于意念来说,就像一个贪吃的小孩看到了好吃东西一样,马上就给勾引跑了。

所以,在「正心」的练习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叫做:「净心」

「心」里往外蹦事儿,讨厌的不是事的本身,而是它会带来一系列的情绪。任何事在「心」里仅仅是一种信息,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在情绪的作用下,这种事会被情绪放大、放大、再放大。「净心」练习的好玩之处就在于,我们可以把这些情绪删除掉。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我曾经有过比较严重的恐高现象,以前单位在22层,我从来都不敢走到阳台上去。一到阳台上就特别的恐慌,有种发紧的颤抖感觉,「心」里好像有个声音说“跳下去”。

我在作「净心」练习的时候,想象着自己来到公司的阳台上,那种颤抖的恐慌感马上就出来了,等到这种恐慌感最强的时候,意识给「心」发出了一个“删除”的指令。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这种恐惧感居然消失了。第二天上班后,我走到阳台上,心里的恐慌感再也没有出现过,那个“跳下去”的声音也没有了。

从我的体会来看,但凡能在「心」里引起情绪的事儿,都可以在「净心」中进行删除,效果是很明显的。只有把「净心」这个环节做好了,「心」清静了,「沉静」这个环节就能做好。

提示:
做「沉静」练习的时候,意识一定要做个“好司令”,不能做“凶司令”。意识对「心」发出“沉下去”指令的时候,「心」并不是总能一沉到底的,所以,意识一定要很柔和地看着「心」,顺其自然不能急,更不能反复发出强硬的指令。

「心」有时会沉不下去,一般都是有原因的,可以把最近「心」里不开心、焦虑的事情拿出来作作「净心」练习,「沉静」与「净心」是一对组合,「净心」净好了「心」就容易沉,而「沉静」沉好了反过来又能让「心」更容易净。

从我个人的体会来看,「净心」是真正能改变一个人的练习,你可以把自己内心里特别焦虑、不安、生气的事以及不好的习惯,一个一个拿出来,在「净心」练习中把它们都删除了,这样的练习作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现自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别人的眼里,你整个人都变了。「净心」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练习。不过,不是什么都能一次就删除的,一次不行就多作几次,多删几次也就删除了。
「玩放松」基础攻略:『静态体验』

第四步:诚意
方法:
前面所作的三步练习,实际上,都是为了这步:诚意」而作的。有人可能会问,我直接做第四步是否可以。当然不可以。因为,没有前面三步练习的基础,你根本没法做到「诚意」。前三步的练习是「诚意」的基础,只有做好了,「诚意」做起来才会比较顺利。否则你直接作第四步的练习,挫败几次你就没有了兴致了。记住,雄心壮志是最害人的。孔子说: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意思是说,远行从脚下开始,登高从山脚起步。所以,一定一步步来,不能着急了,否则什么也玩不成滴。

「诚」字我们在之前介绍过,就是「强」的意思,「诚意」不是意志、意念的强,而是「意识本身的强,「意识本身的强是一种什么样的强呢?《中庸》中就有一篇“子路问强”,孔子做了很详细的阐述。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这是「意识本身的强」,而“衽金革、死而不厌”是意志、意念的强。孔子认为君子的强意识本身的强

那么,怎么才能作到「意识本身的强」呢?

「诚意」的练习,实际上是第二步:感知内在自我」中「感知意识的强化练习。感知到意识了以后,「心也归了位,之后,就是「感知意识的强化练习。简单的说就是「用意念“看”意识」,不停地“看”、“看”、“看”,在这种“看”的过程中,意识对意识本身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晰,「意识本身的强」会随着这种清晰度的提升,而不断的提升。

提示: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有什么好“看”的?我告诉你「玩放松」真正的价值与乐趣也就在于此。我们平时所认识的自己,其实都是不是「真正的自己」,出现在我们意识中的观念,也不是意识本身的,而是意识从环境中模仿来的。如果我们「用意念“看”意识」“看”久了,我们能感受到意识本身,也就是「真正的自己」。

这个「真正的自己」是很干净、很纯洁的,没有任何人类社会的观念,用这种干净、纯洁的「真正的自己」去认识世界,你就能做到“宽柔以教、不报无道”。这用西洋教的说法叫作「博爱」,用佛教的说法叫作「慈悲」。「诚意」是通向「博爱」与「慈悲」的必经之路,意不诚是不可能有「博爱与「慈悲的,「博爱」与「慈悲」就是意识的本性、本来、本能,只有让意识本身强大了以后,才能表现出来。

同样「诚意」也是个不能着急的练习,要慢慢来,一点点深入感知,「真正的自己」会越来越清晰、强大的。

「玩放松」基础攻略:『静态体验』



写在最后:
1、我们把『静态体验』的四个步骤都分享出来了,你如果有兴趣玩的话,请一定要从“步骤一:把「意念」收回来”开始练习,练习好了一步再练习下一步,跳着玩是没结果的,反而会破坏玩的兴致。

2、完成第一步练习以后,「冲去出的感觉被「收回来,玩家会体验到一种「真正的放松」:全身没有一处是「着力的,身体处在一种圆融的、舒服的状态。这种状态,玩家在作所有四个步骤练习的时候,特别是2、3、4步骤中,都是需要进行审视,一旦发现自己的身体哪里「着力了,马上就要进行调整。「着力实际上就是感觉又「冲出去的结果,要赶紧再「收回来」。

牙齿与眼皮是最容易「着力」的,牙齿很容易咬紧,眼皮也容易闭死。在做练习的时候,是会使劲,不过这些劲不是身体上的劲,而是意识的内劲。我们在初步练习的过程中对于使用内劲还不熟练,就会下意识的让身体使劲,所以就要及时调整,保持身体处在一种真正的放松状态,保证使的劲都是意识的内劲。

3、好了,全部写好了,希望你能玩得开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