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兰亭序》是王羲之的真迹吗?

 ZGGDWWZS 2017-10-23

这问题问得简直就是一个中国书法学的高科技。为什么这样说?

我们还是从王羲之书法流传和真实性谈起吧。

首先,王羲之书法的流传不是非常广泛的。因为王羲之是东晋人。他所处的时代,在中国的江南。而王羲之时代,写王羲之这种书法风格的人,不是很多,恰恰相反而是很少。写得很少,加上流传不广,那么王羲之的书法真迹流传到唐代已经非常少了。何况今天?

正因为如此,中国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过一场“兰亭辩伪”的大论战。核心就是到底王羲之时代有没有可能产生“兰亭序”这样的书法?

论辩双方都是大家,一个是伟大的郭沫若,一个是杰出高二适。郭沫若坚决主张《兰亭序》不但书法是假的,就是《兰亭序》这篇文章也是假的!真是把《兰亭序》从天上给拽到十八层地狱去了。

关于郭沫若彻底否定《兰亭序》当然没有道理,但是,郭沫若说“天下的晋代都是用隶书写字”的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事实上,晋代真的不是人人都会王羲之《兰亭序》那种书法的。

但是,你不能说王羲之的《兰亭序》完全不存在吧。据我个人的推测,在晋代,顶多也就百分之二十的人是用王羲之书法写字的。但这些人都集中在中上层士大夫阶层,特别是上层士大夫。而大量的中下层读书人日常书写应该是用隶书写字的。

我们看看东魏时代的《敬史君碑》就会知道,王羲之书法确实存在。最大的证据就是《敬史君碑》这个书法作品。这个作品上距王羲之80年,下距唐代80年,书法风格与很多魏碑风格书法不同点是,书法的笔法有大量的王羲之书法体系的写法。我们有理由大胆推测:如果没有王羲之的书法体系,《敬史君碑》中的王羲之笔法从哪里来?这就足以证明,王羲之这个书法体系是存在的嘛!因为《敬史君碑》距王羲之死,只有短短的80年。


好了,王羲之书法有存在的事实,这个我们就不多说了。

我们还是谈谈,现在还有没有王羲之书法真迹?为什么我们有大量王羲之书法“作品”,这些作品有真迹吗?

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王羲之书法“作品”,与实际应该流传下来的王羲之书法作品是非常不一致的。

第一,现在所有王羲之书法“作品”不但没有一件真迹,而且属于王羲之真传的书法“作品”都非常少。第二,我们根本就没有一个科学的书法史,古代的书法史其实只是王羲之的书法史。

那么,这些似是而非的“王羲之”书法,我们怎么看它姓王的意义呢?

这就是我所说的书法“高科技”问题。

事实上,王羲之书法的真迹,真的没有一个字流传到了今天。但是,所有流传下来的王羲之“作品”,也不是凭空捏造的,至少是在王羲之书法风格这个体系里面创造出来的。

这里面的情况非常复杂。但不外乎1真迹摹本,在这个体系还包括摹本的摹本,2仿造本,这个体系包括集字本。例如著名的《圣教序》就是这种情形的作品。


与《敬史君碑》基本同时代的《张玄墓志》。风格极为接近,且都有王羲之书法风格的笔法体势。

不过,不论摹本还是仿造本,总而言之,这些书法的共同特点就是以王羲之的书法特色为基础而不是瞎想象伪造出来的,这是值得我们信赖的地方。

比如著名的冯承素摹本《兰亭序》,如果与其他摹本比较,你会发现,都有细微的差异,但是又各有特色。那么,为什么冯承素的摹本不是真迹,还是被我们看的像真迹一样呢?原因是这个摹本太自然如行云流水了,达到了书法本身的最高境界。我们甚至可以说,就是王羲之本人的《兰亭序》原稿未必比这个摹本更好也未可知呢。

我们一直认为,真迹就是原作,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作为一种书法流派,大家都模仿学习,那么,这种学习就有了“它属性”的异化,本我的成分很少,因此就有趋同性流派性的风格产生出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为什么王羲之是一个二王体系,而不是具体的二王的原因。

至于临摹作品,更是以最大的逼真性在学习别人,按照别人的智力意图写字,所以,虽然不是真迹,却是这种风格,而这种风格又是有一定制约的,而且还是很强烈的。所以,现在的二王书法体系,就是一个书法风格体系。具体的王羲之是很模糊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