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记忆中的味道:老虎脚爪

 关福 2017-10-23

说起上海的吃,人们一定不会忘记早餐中最有名的“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粢饭、豆浆,但是,“四大金刚”还有一个小弟弟,那就是老虎脚爪。老虎脚爪,年青一代对它的记忆是“零”,年长者对它充满了思念。确实,老虎脚爪在上海滩已绝迹30余年了。


又名金刚麒

老虎脚爪本来是苏北一带的点心,当地叫作“金刚麒”,传到上海后,因为形似老虎的爪子,所以慢慢的它就变成“老虎脚爪”了。

在旧上海,各个地方的人到上海来谋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挑根扁担,把老家最有代表性的点心带过来,很快,人和小吃就在上海落地生根,留了下来。而在这些小吃里面,材料最实足、价钱最实惠的,就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追捧。


上海老味道

老食客说:“老虎脚爪这个东西蛮好吃的,颜色金黄,香喷喷,吃起来要先吃皮,硬硬的。”

沪上作家沈嘉禄先生在他写的《上海老味道》一书中这样形容老虎脚爪:“师傅在一团面上开着等分的三刀,六角形,略似老虎的脚爪,稍稍掰开,刷上饴糖水,在小缸炉里烘得焦黄香脆,正宗的老虎脚爪外脆里香,甜度不重。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它承担着消闲的使命,也算是石库门里的一点亮色。”

老虎脚爪费工夫

做老虎脚爪是一件蛮花功夫的事情,先要把面团分成圆的一小团,然后用刀在上面敲三下做出裂口,这些裂口回头发出来就是脚爪的样子。

再在面团上面均匀撒上水,面底上沾上盐水,这样面团就会牢牢地贴在炉壁上,而且吃起来底部稍微有点咸,吃口会更香。最后再撒一把糖进去,把炉口闷好,半个小时候,一炉香喷喷的老虎脚爪就出炉了。

现在上海滩上会做老虎脚爪的师傅越来越少了,而且老虎脚爪做起来时间长、效率低,因此也没什么人有兴趣去学这门手艺。有可能没过几年,老虎脚爪在我们这个城市里就要彻底消失了。在这个不断变化的城市里,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出现,旧的东西消失,其实我们怀念的不只是老味道,而是这些老味道曾经存在着的、并且再也回不来的旧岁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