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所知道的牛街白猿通背

 文苑书店66 2017-10-24

本文作者张斌,牛街白猿通背拳传人,北京市武协委员,北京市武协民族武术社秘书长,北京市武协通背拳研究会副会长。

北京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传统。首都北京作为国家政治和文化中心,任何一种优秀的文化形式,只要立足于北京,便可以取得长足的发展。武术也是如此,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官方统计全国129个拳种,北京拳种流派就有61个。


从历史上看,西城区可以说是传统武术的摇篮,清末至民国期间,西城镖局、武馆林立,传统武术名家云集,创建于1900年的四民武术社,是历史上北京第一家武术社。其他拳种、馆社众多,形成了西城人习武健身的根基。


众多拳种当中,通背拳可以说是历史悠久,扎根西城并极具地方回族特色的拳种。白猿通背拳,据老拳谱记载,此拳自唐末宋初由陈抟老祖所传,历经数朝,至清代道光年间,由鲁云清传拳于北京西城彰义门(现广安门)玉顺成皮货店,并逐步形成以石鸿胜为代表的白猿通背拳,至今已有一百七八十年的历史,七八代人的传承,广泛传播于京南地区。

位于西城的牛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尚武之风浓郁,牛街武术在北京乃至全国都颇负盛名。牛街流传的武术流派很多,除了目前武术界众所周知白猿通背拳、摔跤外,六合拳也曾兴盛一时。


牛街回族前辈马晓合先师经刘子英先生胞兄刘子杰介绍向石鸿胜拜师学艺。由于马晓合先师是牛街回族,自此白猿通背拳开始在牛街地区传承,此拳法在牛街地区经历了马晓合以后几代的传承,同时由于牛街一直盛行摔跤技艺,摔跤名家众多,老前辈通背、摔跤同习同练,在极大的提高自身功夫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打摔结合”的牛街白猿通背拳的特有风格,俗称“把式跤”,更有“把式加跤,越练越高”之美誉。

    通背拳效猿之长臂为形,仿猿之灵快为意,内外兼修,身法灵动快捷,手法精妙多变,刚柔相济。动作舒展大方,松活自然,探背松肩,通梁换背,达到周身运转、气血贯通的效果。健身技击效果极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