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者投稿 | 熏鱼de随笔

 微微传奇 2017-10-25 发布于北京




起因是吃到了美食,起笔是因为自惭行愧


男朋友出门前留下了一道熏鱼,许多北方家庭的的孩子或许知道这道菜,每逢过年,家里总爱做些藕盒,熏鱼,卤牛肉,酥锅之类的东西,一大盆一大盆的煮,也许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少的孩子爱吃这个了,但家里一到了特定的时间也是一定会做的,是为一种风俗


出国这许多年来,说实在从没一次想起过熏鱼这道菜,这道菜给我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但那天男朋友从工作的地方学到这道菜之后便不止一次提起要做,起初我并不抱期待,但直到今天吃到才惊觉美味。几乎是立刻的,我询问了他们餐馆是否有这道菜,回答是否定的。我真的想再问为什么,作为一个学习者都可以做的这样好吃,那他们的当家大厨该是掌握了这道菜的所有了,但随后立感自惭行愧




私以为:美食的意义不应该只是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还应包括分享和传承;身在异国,且不说用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就是同为中国人,天南海北饮食习惯的差异、当地餐馆水平的参差不齐也使得我们倍加艰难的吃到家乡口味;况且留学在外,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着一手好厨艺;近来学生家庭式外卖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他们掌握了别人所没有的饮食技能,却少了些许人情味,那些高价格也让一些想要一尝的人望而却步。我并不想圣母的去指责些什么,劳动也确实应该得到回报,但是那些美味本身的价值是否也被考虑进去了?尽管家庭式外卖也同样是辛苦的劳动所得,但它面向的也应该是所有渴望吃到美食的人,而不仅仅是偷懒不爱做,和有经济实力的那些人




想想有一天,三五好友一起,各施所长做上一大桌菜,聊起家里的饭桌,聊起逢年过节的饮食,互相指导着对方爱吃菜的做法,而不再是担心ta会学去我的手艺而使我失去赚钱的门路
到那时,我们这些远在异国的人,所能吃到的所能见到的,也会比现在多的多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