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肾炎患者大量蛋白丢失,为何还要低蛋白饮食?

 昵称41082923 2017-10-25 发布于福建


“丢了就要补”,为啥要吃的更少?


来源:李青大夫

作者:天津市泰达医院  李青



肾脏如同人体的筛子,每天的代谢废物、水、钠离子、钾离子等小分子物质可以被顺畅的滤过,而细胞和蛋白质、糖、脂肪等大分子物质不能被肾小球滤出。即使极少量的白蛋白和糖分滤出了,也被肾小管回吸收。所以,正常人尿液不会出现红细胞、蛋白质和糖,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和尿糖都是阴性。


当发生各种肾脏病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血液中的蛋白质、糖、红细胞等就漏了出来,尿常规检查就会发现血尿,蛋白尿和糖尿,尿蛋白定量超过正常0.15g/d


随着病情的加重,肾小球滤过孔越来越大,更多的蛋白质被漏出,尿蛋白越来越多,尿蛋白定量也越来越高。当尿蛋白定量≥3.5g/d时,就称为大量蛋白尿,此时我们称肾病综合征。


肾病早期,肝脏加紧制造蛋白质以补充丢失,但当出现大量蛋白尿时,制造的量不足以补充丢失的量,就会出现低蛋白血症和水肿。


出现了低蛋白,是不是就要高蛋白饮食和补充蛋白治疗呢?答案是否定的。


1、单纯补充蛋白质对低蛋白于事无补:


低蛋白的根本原因是蛋白从肾脏大量漏出,不去补漏,新补充的蛋白质也会被漏掉,所以仅靠补充蛋白质对低蛋白血症无济于事。


大部分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的原因是自身免疫损伤,所以许多慢性肾脏病人要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来抑制免疫,修复损伤。蛋白漏出少了或终止漏出了,血浆蛋白量自然就会恢复。


此外,沙坦类和普利类降压药也有修复损伤、降低蛋白尿的作用。


2、大量的蛋白尿还会进一步损害肾脏:


刚才已经提到,从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质会被肾小管回吸收,但是,当蛋白滤过的太多超出了肾小管的回吸收能力时,蛋白质就会损伤肾小管,肾小管受损后会分泌细胞因子反过来进一步损伤肾小球。所以,应限制蛋白的摄入,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限制在0.8g//Kg体重。


3、极严重的情况下,才补充蛋白质:


但是,当病情特别严重,血浆白蛋白<20g/L、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水肿难以纠正时,可适量输注白蛋白。


总之,肾脏病出现低蛋白时,正确的处理方式是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者沙坦类、普利类降压药积极的堵漏,高蛋白饮食对低蛋白血症于事无补,还会加重肾损伤,盲目的输注蛋白还可能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