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胸部征象] “界面征” 的影像表现与临床意义

 医者qwrrtyuiop 2017-10-25 发布于山东

界面征


【名词】

界面征。

英文:interface sign

充气的肺实质与支气管、血管、胸膜之间的界面不规则称为界面征。

【影像表现】

CT表现

肺界面征在CT上表现为支气管、血管、胸膜面的不规则或棘状。

①早期双肺细小网织阴影,继而为双肺广泛分布的较粗的网织阴影(图1)。

②典型者出现网织结节,胸膜下弓形线,胸膜下及外带蜂窝样阴影,支气管血管束周 围大小形状不同的突变区,其内可有柱状支气管扩张(图2)。

图1早期CT表现


图2 典型CT表现
【病理机制】

“界面”是指两种不同密度或不同形态的物质接合在一起时所呈现出来的分界面。正是 由于人体正常器官、组织、结构的密度及轮廓等存在着自然的分界面与差异性、功能性等,才使得现代各种科学技术在各种医学影像检查诊断中不断得以运用与发展。因此,“界面征” 应是指自然界中各种物体或物质间接触分界面的一种表现,是人体各种正常组织、器官、结 构等自然分界面的医学影像学特点,是人体医学影像学的形成基础。对于各种疾病造成人体 正常组织器官结构所产生的病理-影像学改变,应为“界面征”病理-影像诊断学拓展性研究 范畴,其对人体医学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由于小叶间隔增厚或小叶内线增厚,引起肺泡壁间的毛细血管减少,肺泡间隙消失,末 梢支气管扩张,胸膜增厚,即可表现为界面征,还可表现为病变与正常肺界面不规则。当不 同病理性组织在肺间质内聚集,可以导致间质增厚,与含气肺组织对比的界面从而表现出不 同的界面征,具体如下。

(1)模糊界面征将炎性感染性渗出所造成正常组织、器官、结构及轮廓模糊的影像学 表现称为“模糊界面征”(图3)。

图3炎性感染性渗出所造成正常组织、器 官、结构及轮廓模糊的影像学表现称为“模糊界面征”

(2)不规则界面征在肺部慢性炎性病变中,一般多产生支气管、血管慢性炎性增生及 纤维化变多造成肺部支气管及血管纹理周围轮廓不规则,可呈锯齿状等,称其为“不规则界 面征”(图4)。

图4肺部慢性炎性病变,“界面征”呈 锯齿状等,称其为不规则界面征

(3)缺失界面征/毛糙界面征将恶性肿块及转移瘤向周围侵犯,造成正常组织、器官、

结构及轮廓出现局部分界面消失称为“缺失界面征”;将恶性肿瘤边缘呈毛刺状浸润者称为 “毛糙界面征”;“毛糙界面征”为肿瘤组织呈侵袭性生长向周围侵犯的特征(图5)。

 

图5周围型肺癌,恶性肿块向胸膜侵犯,造成正常组织、器官、结构及轮廓出现局部分界面消失称为“缺失界面征”

(4)移位界面征/膨胀性界面征将良性或类肿瘤性占位性病变对周围正常组织、器官、 结构造成的推压、移位表现称为“移位界面征”;在“移位界面征”鉴别诊断中,也可将良 性或类肿瘤性占位性病变对同一器官内肿块周围组织结构产生膨胀性挤压表现称为“膨胀性 界面征”;良性或类肿瘤性占位性病变对周围邻近组织器官结构产生局部或整体推移性表现 称为“推移性界面征”。当良性或类肿瘤性病变边缘分界面出现“局部界面征缺失”时,则 为良性或类肿瘤性病变局部恶变的特征(图6)。

 

图6移位/膨胀性界面征
【临床意义】

界面征不是一个病,而是一组疾病可能出现的CT征象,见于以下疾病。

1.间质性疾病

界面征通常见于间质性异常患者。是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及其他原因引起肺间质纤维化 的CT征象之一。

2.肿瘤性占位性病变

界面征是建立在“界面”基础上的一种影像学表现。对文献资料中关于界面征定义的论 述,均局限于某一系统或某种疾病所提出的,而不符合针对各系统人体医学影像的统一应 用。认识“界面征”的本质,更清晰认识人体医学影像学中存在的自然特点及系统性特点, 提高人们对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有利于及时发现异常征象及 疾病诊断,其对发育畸形、急慢性炎症、良恶性占位及恶变等所引起的异常影像的诊断与鉴别,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鉴别诊断】

将正常组织、器官、结构相互交叉重叠,其边缘及交叉点所形成清晰、规则的几何三角 形表现称为“交叉角界面征”等;对于人体正常组织、器官、结构轮廓交叉或重叠时,其交 叉角应完整、轮廓清晰;若出现交叉分界面缺失,即为结构异常或病理物产生所致。

需与肿瘤性占位性病变相鉴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