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博物馆藏——深受国运影响的明代民窑青花

 胖子y4ae3p4e1u 2017-10-25 发布于青海

明代青花瓷器所采用的青花色料,不仅有进口料也有国产料,青料多样化是明代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点,且由于色料来源和精炼程度不同,呈色各异,故各个时期的特征十分鲜明。

1.明永乐 青花阿拉伯文无当尊

河北博物馆藏——深受国运影响的明代民窑青花

明永乐 青花阿拉伯文无当尊

通高17厘米。无底,上下直通。器身纹饰以弦纹为界分为三层,中间凸起部分,为仰、覆菊瓣纹;上下两部分以卷草纹为地,上书阿拉伯文,由于青花晕散严重,字迹有些模糊,大致内容是“万物非主,惟真主独一”、“一切赞颂归于真主”等颂语。此器使用的是进口的“苏麻离青”青花釉料,青花色泽绚丽鲜艳,清晰明快,并有明显的晕散效果;同时因釉料含铁量高,线条纹理中色釉凝聚处有黑青色金属光泽的结晶斑,仰光侧视或用手触摸有凹凸不平感。这种自然形成的黑铁斑和浓艳的青蓝色相映成趣,具有永宣青花与众不同的明显特征。

2.明正统 青花孔雀牡丹纹罐

河北博物馆藏——深受国运影响的明代民窑青花

明正统 青花孔雀牡丹纹罐

高37厘米。此器胎体厚重,底部无釉呈火石红色,因断裂用铁箍进行了加固。器表青花色调深沉凝重,于灰蓝中微泛红,釉面平整肥润。罐内施釉不均,刷釉痕迹十分明显。

明正统、景泰、天顺时期官窑基本停烧。这一时期被称为明代陶瓷发展史中的“空白期”。随着出土及传世资料的不断丰富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了解到,当时民窑生产虽受到一定影响,但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其底部断裂是“空白期”罐类器物经常出现的弊病,这是因为当时罐类成型是分段拉坯,然后拼接成整体的,“空白期”罐类底部是一块独立的圆形泥饼,所以底部较易开裂。此件大罐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了解明“空白期”瓷器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3.明天顺 青花堆塑蟠螭缠枝牡丹纹蒜头瓶

河北博物馆藏——深受国运影响的明代民窑青花

明天顺 青花堆塑蟠螭缠枝牡丹纹蒜头瓶

高37厘米。此器造型端庄古朴,因口似蒜头故称蒜头瓶。青花色泽深沉浓重,蓝黑中微微泛红。瓶上端蒜头部分饰如意云头纹和点珠纹,瓶颈部堆贴一只蟠螭,蟠螭大头凸眼,细长颈,四爪弯曲用力,呈攀附向上之状。器腹主题纹饰为缠枝牡丹,花瓣的层次及叶子的脉络完全模仿永宣官窑画意,花叶翻转,自然活泼,运笔流畅,当属民窑中的精品。

4.明正德 青花凤穿缠枝莲纹盖罐

河北博物馆藏——深受国运影响的明代民窑青花

明正德 青花凤穿缠枝莲纹盖罐

通高39厘米。正德时期的民窑青花瓷器生产上承成化、弘治,下启嘉靖、万历,其青花风格由纤细精致转为粗犷豪放。此时的大型器物胎体较为厚重,所使用的青花料比较多样,前期一部分产品仍使用“平等青”料,颜色清淡闪灰;有的采用江西省上高县出产的“石子青”,颜色浓艳闪灰;后期还从云南获得“回清”料,呈色大部分浓艳闪紫,花纹不太清晰。传统的“一笔点划”逐渐被“勾勒渲染”所替代,其方法是先用较浓的青料勾出轮廓,然后再用浅的青料在轮廓线内渲染,线条柔和圆润。

5.明万历 青花八仙人物纹葫芦瓶

河北博物馆藏——深受国运影响的明代民窑青花

明万历 青花八仙人物纹葫芦瓶

高47.5厘米。瓶上部绘刘海戏金蟾、和合二仙,下部绘八仙人物,各持法器,中部锦地开光内绘花卉,底部绘莲瓣纹。两组人物形象生动,神态各异,笔法流畅。使用的是当时十分珍贵的“回青料”,青花色泽蓝中泛紫,时代特征非常明显,是代表这一时期艺术风格的典型作品。

嘉靖、隆庆、万历为明代的中晚期,此时的青花瓷数量达到了顶峰,传世物品也很多。从明嘉靖朝开始实行的“官搭民烧”制度,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民窑瓷器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发展。这一时期大件器皿明显增多,青花彩绘采用的是“勾勒渲染”与“单线平涂”的技法,青花用料一般是进口的“回青料”与国产料配合使用,青花发色蓝中泛紫,浓重鲜艳,独树一帜。

因“葫芦”与“福禄”谐音,同时葫芦瓶又是盛装仙丹的器皿,故而嘉靖、万历时期葫芦瓶造型丰富并风行一时,瓷器上八仙图案的使用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6.明嘉靖 青花鱼藻纹笔插

河北博物馆藏——深受国运影响的明代民窑青花

明嘉靖 青花鱼藻纹笔插

高9厘米。从其形制来看应为笔插,是一种文房用具。器表以三圆一方四孔相隔分别画折枝花卉一枝,器身纹饰共分三层,上、下分别为单朵花卉及城垛纹,中间主题纹饰为鱼藻纹。水面浮萍漂动,水草衍生,几尾游鱼穿行于荷叶之间,活灵活现。“鱼”与“余”谐音,象征富足年年有余,又因鱼产卵较多,成为生育繁衍的象征,故常被用于祝吉求子,寓意吉祥。明文震亨《长物志》明确描述了笔插的形制:“鼓样,中有孔插笔及墨者,虽旧物,亦不雅观。”明代的笔插一般为中间一方孔,周围三或四圆孔,用以插笔之用,到了清代逐渐演化为单孔和双孔。

7.明万历 青花龙纹绣墩

河北博物馆藏——深受国运影响的明代民窑青花

明万历 青花龙纹绣墩

高42厘米。此器身两边对称各凸雕一只狮子形铺首,威风凛凛。绣墩顶面略凸,为狮子滚绣球图案,器身上部为一圈如意云纹,云头内绘云马或花卉。下部为海水江崖纹,腹部的主题纹饰为五爪云龙纹,五爪呈轮式挣张,腾越于“壬”字形云海之间,显示了干练、俊俏、洒脱的风格。青花颜色浓艳,蓝中泛紫,纹饰布局繁密,并采用勾勒渲染手法进行装饰,时代特征明显。瓷制绣墩,明正德开始生产,以后历代都有烧制,明代以嘉靖、万历时最多。由于绣墩器形较大,烧制难度高,也不易保存,传世稀少,因此十分珍贵。

8.明天启 青花“岁寒三友”图瓜棱罐

河北博物馆藏——深受国运影响的明代民窑青花

明天启 青花“岁寒三友”图瓜棱罐

高16厘米。此器造型近似一个倭瓜,腹径大于罐的高度,瓜棱较深,起伏较大,特别是罐口,也用拉出的泥条捏成了低矮优美的花瓣式瓜棱形。胎体略显粗松,釉面白而闪青,有一种肥润感。青花颜色深沉而含蓄,罐口为回字纹,肩部为一周蕉叶纹,器腹是由竹子、松树、梅花组成的“岁寒三友”图,绘画风格为潇洒豪放的大写意手法,布局较满,生动真实。图中小鸟上下翻飞,啼鸣之状近在眼前,给人一种欣欣向荣之感。

9.明天启 青花凤凰牡丹纹花觚

河北博物馆藏——深受国运影响的明代民窑青花

明天启 青花凤凰牡丹纹花觚

高32厘米。明天启年间,统治中国两个半世纪的明王朝处于崩溃的边缘,景德镇瓷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瓷器制品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此件花觚为喇叭形口,鼓腹,胫部外鼓,圈足内收。从外形到纹饰都明显分为三部分,上部绘丹凤朝阳和凤凰牡丹纹,中部绘缠枝花卉,底部为竖线及如意云纹。画面上旭日、山石、花卉之中,一只凤凰昂首鸣叫,一只展翅飞翔,线条流畅,具有很强的动感,凤凰乃百鸟之王,牡丹代表富贵及繁荣昌盛 ,纵观整个画面,层次清楚,寓意吉祥。青花颜色淡雅,画风随意简洁,纹饰布局疏朗,不失为一件仿商周青铜器造型的陈设佳品。

10.明崇祯 青花“文王访贤”图莲子罐

河北博物馆藏——深受国运影响的明代民窑青花

明崇祯 青花“文王访贤”图莲子罐

高14.4厘米。此件莲子罐,中心粗两头略细,因形似莲子而得名。器盖已失,口沿下饰一周暗刻(釉下细线刻划)的缠枝花卉,近底部饰一周暗刻的海水纹,罐身主题纹饰为广为流传的“姜太公钓鱼”的故事。青花色泽青翠艳丽,装饰画面开始采用“分水”技法,浓淡相间,层次分明。草纹、合欢树以及人物衣饰上的“米”字形花纹等都具有典型的崇祯时期风格。

文献显示,明末崇祯时期,国力衰危,景德镇御窑厂日渐萧条冷落,而民间窑场在经历万历时期的大发展后,仍处在蒸蒸日上的状态,青花瓷的艺术风格出现了新的面貌。可以说崇祯瓷器既保持明朝传统意趣,也孕育着清初风格。此件器物胎体坚致细密、青花色泽鲜艳青翠,绘画风格比较精细、工整,应是明崇祯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中所描述的当时烧造过的“上品细料器”。

11.明崇祯 青花浴象图八方罐

河北博物馆藏——深受国运影响的明代民窑青花

明崇祯 青花浴象图八方罐

通高38厘米。此类罐形为崇祯新创器型之一。直口、丰肩、腹下敛至底略外撇,器身为八棱形,平砂底无釉,配盖。外口沿的边饰为城垛纹,肩部一周为硕大的覆莲瓣,莲瓣内以青花为地留出空白折枝花朵,胫部为变形莲瓣纹,器身主题纹饰为“浴象图”:一只身体肥硕的大象,周围几个胡人或在祈祷,或在进行浴象的准备工作,配以山石、花木、祥云。形态生动自然,极富生活气息。明代晚期,佛教十分流行,禅宗主张破除一切诸相的执着,简称扫相,因此当时扫象图、浴象图甚是流行,此题材不仅在绘画作品出现,亦盛行于当时的版画、青花瓷。

洪武、永乐、宣德时期青花主要以苏麻离青料为主,化学组成特点是低锰高铁,发色浓艳泛光,有黑色铁锈斑。也有少数产品采用国产青料,化学组成特点是高锰低铁,发色青蓝温和;

成化时期青花瓷器清秀淡雅,所用青料多为苏泥勃青和平等青(陂塘青)的混合料,化学组成特点是中锰中铁,钴含量低,其中也有高锰型的国产料;

嘉靖、万历年间青料基本上用精炼过的回青加石子青的混合料,有高锰和中锰两种,铁含量有中、低两种,回青发色浓郁华丽,蓝中泛紫。

在造型上,明代青花瓷器在继承元代古朴拙实、大气磅礴的基础上,形成了丰满、浑厚、古朴、典雅的“大明器”风格,同时,受外来宗教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出现了许多新器型。明代青花瓷的纹饰题材也多种多样,不仅有传统的花鸟鱼藻、山水云纹、动物神兽、卷草、回纹等图案,也有受宗教和外来文化影响的图案,更有各种组合搭配而成的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