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声唱法与声乐艺术随笔(五)

 小三星 2017-10-26 发布于吉林
王信纳美声发声教学法 2017-06-25

81、歌唱也要“以人为本”,要用自己的声带发出属于自己的嗓音。若一味追求共鸣、混声和音量,歌者自身的嗓音意识就会越来越淡薄。没有歌者自己的嗓音,没有不同嗓音之间的对比,就谈不到歌唱的美感。方法固然重要,但最终是以声音和美感效果来评判优劣的。所谓先天的好条件,主要是指不可变的有利歌唱的因素,例如:身材高大、发声器官生来抗病能力强、声带特别厚长或短薄、硬腭穹顶高、嘴巴大、小舌短、喉咽和胸腔发达,以及音质音色的天生纯美等。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国内的美声歌者唱了一辈子也没有发掘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嗓音,更多的专业毕业生在30岁左右就感到力不从心,不得不放弃专业了,这的是确令人惋惜。

82、所谓的科学发声方法,练的不是嗓音,而是腔体的发声机能,更重要的是练气。所以,练声的同时也是对自身健康和生命状态的不断修炼。不科学或没得法的练声,一节课下来会感到嗓子不舒服。这不仅损害嗓音,也会损害身体,甚至缩短生命。歌唱是一种极好的有氧运动,运动就需要发展与之相关的肌肉。天天练习的重要性在于,通过正确地重复同一动作,可在循序渐进中达到歌唱所需要的肌肉感觉要求。肌肉虽无智力,但却有记忆力,感觉虽时常飘忽,但却有相对的稳定性。

83、真正的美声歌唱家,其声音本身已成为一种艺术。人们来剧院只是为了听他们优美动听,富有震撼力和感染力的嗓音的。此时,一个角色在情感上如何塑造和音乐旋律如何变化,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好的嗓音,纯实清晰、优美圆润、色彩丰富,即使听不懂内容,也同样会被感动和吸引,使人惊叹、振奋、愉悦和陶醉。意大利人听歌剧,主要不是听你唱什么,而是听你怎么唱。这正如中国人听京剧,票友们为之着迷的不是唱词,而是唱腔。

84、意大利人理解的美声即“美好的歌唱”,是指要听到或发出一种得到完全控制,没有任何强迫因素,精巧的力与美相结合的声音。多数西方听众所喜爱的歌唱,是要有尽可能大的喉咽部空间,即舌根与后咽壁的空间。所以,他们对音色美的追求多是暗的、丰满的、圆润的,既有共鸣又有质感的。尽管人们对美的概念理解不同、鉴赏品位有别,这就是声音概念。实际上,任何一种唱法所追求的都是普通人难以达到的美好声音。美声歌唱不论男女什么声部,其追求和欣赏的基本标准都是:共鸣饱满贯通、音场开阔明亮、音色圆润醇美、气息饱满坚实、用声平稳自然、嗓音结实灵活、强弱转换无痕、声音造型生动、声线大气华丽、高音游刃有余、音乐推动积极、语言清晰纯美、用情真挚感人。

85、一些欧洲声乐家认为:亚洲人的身体结构和营养补给方式,决定了他们中不可能出现世界级的美声歌唱家。但当他们听了韩国歌唱家尹锡珍和台湾歌唱家吴文修那澎湃汹涌,光辉灿烂的声音后,无不放弃了这种观点。20世纪80年代初,美声大师基诺·贝吉在中央歌剧院,听了王信纳先生在歌剧《卡门》彩排中声情并茂的演唱后,激动地跑到台上,拥抱着他,对在场的人大声喊道:“谁说中国人唱不了美声,他不仅唱出了纯正的美声,而且是真正的美声艺术家!”

86、必须承认在目前国内外的声乐教学中,现有的方法和技巧还不够系统、不够全面,难以标准化和规范化。声乐学习主要是发声技能方面的训练,它包括腔体、音域、音量、音色、音位、音控及气息等。美声唱法在声区统一和全腔体拓展等方面的训练与协调是一个长期过程,且没有止境。如果这个过程有捷径,那就是真正的,绝不是众所周知的,或一般意义上的喉咙打开,横膈膜气息支持和高位置声线保持。三者关联统一,互为作用,各自又都有明确的训练要求。这构成了美声唱法的基本框架,在这样的框架下,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87、其实,声乐本身并不神秘,之所以被认为神秘,是因为国内外的著述繁多混杂、“大师”遍地、声音概念大相径庭,所谓的科学方法太乱,失败的例子太多,而又缺少总结、质疑和争鸣。声乐毕竟是能够以声音为线索追根溯源,并用生理、心理、明确的方法及语言进行解释、训练和引导的。对生理学家来说,声音是一种能量,可以测量、可以控制;对心理学家而言,声音是一种感觉,这感觉能够改变我们的发声习惯,甚至延长我们的生命;对学唱者来说,不同的声音概念就是不同的发声方法。

88、意大利人于大约1597年写出了第一部歌剧《达芙尼》(Dafne),于1637年在威尼斯建起了第一座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剧院。自此,开始了美声唱法近400年的实践、争论和发展。虽然各国都在研究,但对于问题的本质、矛盾的主次、特殊性、复杂性及其逻辑关系还缺少分析。简单的问题常被复杂化,复杂的问题被简单化。许多观点,偏激、武断,甚至臆造。许多论述,冗长、乏味、缺少逻辑、言之无物,甚至神秘。在漫长的美声歌唱发展史上,还有许多技术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在理论上得以剖析和解决,这也是美声唱法艺术让人长久探讨和追随不已的魅力所在。

89、中外的大歌唱家们即使不能登台了,也很少为了传授经验和技法去著书立说。因为这既需要学习借鉴众家之长,又需要有严谨的逻辑分析和练达的文字表述,或还会影响歌唱家们每日不菲的教学收益。另外,他们知道仅凭一个人的经验之谈,非但不足以完成一本值得出版的书,还有可能误导具有不同嗓音条件的学唱者。而那些因自身条件或方法欠佳不能登台的美声爱好者,特别是国内众多音乐学院或大学声乐系的教师,却是各种声乐论著和论文创作生产的大军,但不能否认这其中多是为职称和晋级牵强而为的,自然这样的著述含金量有限。

90、学唱者从学习探讨方法到运用掌握方法,再到消灭方法,张嘴就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并再回到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轮回多少,取决于你的先天条件、师从的老师、是否没走过或少走过弯路,以及你的文化程度、天资悟性和勤奋程度。美声歌唱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就是喉咙打开、横膈膜气息和字声高位置,但真正能达到其应有的状态和规格,却非易事。多数歌者起步就错了,可能错在某一个发声环节或器官运用不当,可能错在受到不良声音概念或老师的一个错误要求和示范影响,但若长时间都在重复着同样的错误,纠正起来就难了,这就是为什么真正成功的美声歌者十分稀少的原因。

91、在欧美不同的音乐院校,不同美声老师所教授的方法,其共性的东西远远大于特性,只是在一些发声技巧、语言表述和作品理解等方面不尽相同。而在中国,即使在同一所专业院校,不同老师所传授运用的方法也普遍存有很大差异,以致相互矛盾和否定,甚至声音概念都大相径庭。不同观点和教学方法常会产生激烈碰撞,此现象在声乐专家们共同参与评判的各种大赛中常会得到验证。

92、面对声音这个主题,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有专家们不同的观点和论证、都有不同的技巧和方法,这是因为他们的求学经历、声音概念、自身训练水平、感觉、理解和艺术修养等不同所致。所以,美声学唱者要用自己的头脑和耳朵去比较鉴别,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去选择。成功者大多是那些有主见、有思辨力、善于学习,又不轻信盲从的人。那些无师自通的是天才,而那些只跟随过一个老师就能成功的是机缘巧合。诚然,经典的教科书般的美声大师们的声音就摆在哪里,若你不能与老师的范唱相比较,没有头脑和耳朵去鉴别,那你就不具备学习美声的先决条件。

93、中华民族传统声音美学观念偏爱的是明亮、轻柔和甜美的嗓音色彩,所以形成了以口腔共鸣为核心的风格技巧唱法。而西方听众偏爱的是通、圆、松、暗的嗓音色彩,所以形成了以喉咽腔共鸣为核心,贯通胸、鼻咽和头腔的全腔体混声共鸣唱法。美声爱好者原本就不多,真正懂得如何欣赏评鉴的就更少,虽然他们对歌唱家之间的优劣比较时常挂在嘴边,但多是外行的、直觉的、肤浅的、博取知名度和出镜率的。大歌唱家克劳斯说:“由于演出中的明星机制,人们去剧院不是去听而是去看,观众自己缺少判断力,事先就接受了某某是大牌明星的事实。” 目前,真正的声乐评论或批评在中国基本是空白的,听众很难看到直言不讳,褒贬兼有的声乐评论。不论是美声还是其他唱法,能见到的多是商业炒作的溢美之词。不论水平良莠和舞台大小,能登台的都自称或被称为歌唱家。即使像破了、跑了、白了、浅了、暗了、降调了、假唱了等,这些司空见惯的舞台现象,也难见到应有的评论批评和报道。真正的评论应是客观理性的,一语中的的,甚至是无情尖刻的。我国青歌赛及各种大赛评委们的点评多集中在语言、风格和音乐处理上,鲜有声音概念和发声技法层面上的比较、指正和探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94、威尔第的作品权威诠释者,大歌唱家贝尔贡齐说:“歌剧的黄金时代是在1950—1975期间。之后,由于观众的审美发生了变化,开始为帕瓦罗蒂那样明亮的高音而感到兴奋,但我更喜欢吉利那样自然柔美而又有宽度的嗓音。”大歌唱家克劳斯说:“受欢迎的歌唱家并不意味着最出色。有人倡导歌剧大众化,为何不能倡导大众歌剧化。” 曾经的 “世界三大男高”,不论是否真正称得上一流,不论曾受过多少口诛笔伐,但在1990年罗马世界杯的演唱会之后,美声唱法和歌剧咏叹调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空前推崇,使他们一夜之间变成了“美声流行文化偶像”。他们所创造的是一种听众所喜爱的、全新的美声唱法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他们当年的辉煌和票房也是任何一位流行唱法巨星都难以与之媲美的。

95、歌唱家不应是自封或炒作的,更不应是凭海归学历、资历、职位和社会关系的。真正的歌唱家是唱出来的或被评论出来的。文学家凭作品,歌唱家凭歌剧演出和独唱音乐会,理论家凭专业著述和评论。有文学作品必有文学评论,有歌剧和音乐会就应有声乐评论。那些浅薄、外行、商业化的或不负责任的媒体或自我炒作,不仅是对媒体及个人自身形象的诋毁,也是对真正歌唱家和听众的不尊重,而且会影响美声艺术的发展和普及。

96、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强大的功利主义推动着大众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媒体霸权的扩张。歌唱这一最具大众化的音乐形态,难免会受各色商人及其所推捧的明星们所左右。这时声乐艺术的标准似乎已不再重要,面对层出不穷的各种风格的通俗唱法明星们,不论是正统的意大利美声唱法,还是中国学院派的民族唱法都正在面临着挑战。

97、美声在中国的认知和普及度远不及在西方国家。原因之一,在历时约90年的我国美声发展史上,尚没有出现过真正世界级的大歌唱家,即使像目前活跃在国内舞台上的黄英、张丽萍、迪里拜尔、张健一、魏松、廖昌永、戴玉强和沈娜等那样的歌唱家也太少。这使听众很难欣赏到真正好的美声,更难引导、培养和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而以赢利为目的,迎合大众品味的媒体宣传,却催生了众多“超女”“快男”“达人”和“选秀”。有的歌星声音哼唧,毫无嗓音条件和发声技术可言,且扮相另类,竟然被捧成了“天王”“乐圣”青少年“教父”和“偶像”等,更有歌星们因不能自律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令人痛心。

98、沈湘大师曾经有个遗愿,他说:“若有机会把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教师组织起来上课训练,告诉他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唱,是最值得做的事。因为教师水平的提高,不仅会影响一个人,而且一个班、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甚至还会影响一代人。”国家教委2008年11月举办了“全国第5届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对演唱方法作了“不用通俗唱法”的明文规定。这不仅使教师的基本功考核有了明确的导向和原则,而且也给中小学音乐教学带来了教学思想、方法以及形式与内容的全面定向和指引。“高雅艺术进校园工程”的推动和实践者应是中小学教师,他们肩负着中国高雅艺术传播普及的重任,寄托着全民素质提高的希望。

99、歌唱是我们迄今所知的最有益于人类健康的一种有氧活动。当一个人唱法明确及呼吸方法正确时,横膈膜扩张了,吸气状态在呼气中得以保持,气息通了,体内器官会产生有节奏的微振,心肺、消化、免疫和血液循环等功能都会增强。养生之道讲究“一呼百脉开”,这是任何一项运动都替代不了的。如每天用呼气方法做半小时闭口高位置的“哼鸣”练习,不仅声带质量会得以保持,大脑的组织神经系统也得到了按摩。总之,一切都会因正确的发声歌唱而改变,身心愉悦、精神爽朗、益寿延年。但如果呼吸方法不正确,气息不通,声音“掐挤”,歌唱之于健康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100、娱乐是生活的形态,艺术是生活的追求。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一切都在变,观念、方法、审美标准,歌唱家自己也在变。声乐这门技术与艺术的综合学科永远研究不尽,永远会被赋予新的时代色彩。雅俗之分自古有之,曲高和寡至今未变。美声唱法曲之高,声之雅,人皆公认,但如何使之普及,让更多的人学习、欣赏并从中获益,应是国家文化部门、专业院校、美声爱好者、歌唱者和学习研究者的共同使命。

(本标题内容终结)

友情提示:您若有专业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咨询,可发送邮件至以下邮箱,笔者会及时与您回复。

感谢您的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