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民族美声通俗唱法中的面罩唱法

 垠海 2017-11-05


作者:未知

凡是正确的发声方法,总是低消耗,高效率的。有人将此比喻为“本钱”和“利息”。过分地使用嗓子,只能使本钱愈来愈少,而充分地利用面罩共鸣,就可以节省嗓音的“本钱”利用共鸣的“利息”来歌唱,并以此增强声音的持久力,永葆嗓音的青春。为什么有歌唱家能在舞台上唱一辈子而有的正当壮年却在舞台上销声匿迹了呢?就是因为存在着歌唱方法的问题,而且往往是由于不善于运用共鸣而过多地消耗嗓音本钱所造成的。所以意大利声乐大师巴拉说:“谁会运用头腔共鸣,谁就能唱一辈子。” 

贝基先生说:“面罩”共鸣是声音的灵魂。足以说明面罩共鸣的极端重要性。 

什么是面罩共鸣呢?面罩共鸣是指一种唱法,一种高位置的唱法;能同时为民、美、通(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服务。有的人称其为共鸣焦点或声音支持点,更多的人称其为头腔共鸣或头声。意大利的声乐家们谈到共鸣问题时,一般都讲面罩共鸣(mask)。因为,这是意大利美声学派的传统唱法。 

“面罩”顾名思义,其部位在面部。确切地说,是上口盖上面的所有腔体:鼻窦、额窦、上额窦及额骨等。“面罩共鸣”是演唱者在演唱时的一种感觉。凡是歌唱方法正确的歌者,当唱出明亮、集中、富有金属色彩的声音,尤其是唱高音时,都会感觉到在“面罩”部分即鼻窦、额窦等部位(即国外假面舞会中所戴的面罩罩住的部位)有种微微振动的感觉。 

很多著名的声乐家都描述过这种切身的体验: 

当今世界一流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就这样说:“面部声音共鸣部位我感觉像一个盒子,盒子的范围在眉眼以下、上牙床以上、两腭的小窦腔内。” 

瑞典女高音歌唱家尼尔森说:“我千方百计地使声音进入面罩,当我感到声音在头部有鸣响,我就知道一切正常。” 

沈湘先生在论及歌唱共鸣的调整时这样说:“让声音从胸口‘嗓子眼儿’贴着咽腔后壁(咽壁)向上传送:一部分声音从鼻咽口进入了鼻咽腔,形成了声音的‘涡流’;一部分声音仅传到上口盖;于是,在上口盖的中部产生共鸣焦点。随着音高上升,共鸣焦点向软口盖后面移动”。到了“换声区”声波就进了软口盖后上方的空间,感觉鼻腔后面多了一大块声音。鼻咽腔就会出现明亮的共鸣焦点,同时向前反射,眉心脑门的地方也出现了明亮的振动的音响。” 

曾经有一位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这么描述过:“当歌者获得了充分的面罩共鸣后,会感到在前额与门齿以及两颧骨之间,似乎有一个罩子在哇哇响。” 

从上述引文中,可以看到以上几位歌唱家在叙述面罩共鸣的感觉时,加上了很多主观色彩的比喻和描述如“盒子”、“罩子”、“眉心脑门的地方也出现了明亮的振动的音响”等等,由于各人主观感受的差异性,对面罩共鸣的描述不尽相同,但都有着相似的效果和共同的发声特点。 

首先,凡是搁在“面罩”里的声音,都会出现一种频率很高的高泛音。贝基先生称之为面罩上的“颤动感”。美声唱法最可贵之处和区别于其他歌唱发声法的最主要的特征,就在于这种丰满而又明亮、松弛而又圆润的音色了。这种高泛音的声音放声高歌时,能给人以金色阳光似的灿烂;轻声低吟时,又给人以银色月光般的温柔,且能强能弱,收放自如。 

此外,面罩唱法由于要求在,高、中、低三个声区唱任何一个字和任何一个音时,都要把声音的共鸣焦点集中在面罩共鸣里,因此这种高位置且具有凝聚力的声音具有强烈的致远性和穿透力。当歌者站在舞台上演唱时,能把声音清晰地送进最后一排观众的耳朵里。 

同时,掌握了面罩唱法的歌者,歌唱时面罩部分有一种轻微的振动感,觉得声音是高高地悬在头上的。在眉心处,甚至有一种昏昏的麻木感。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面罩振动感是发声方法良好的歌唱者的一种必然的感觉和反应,或者说是一种好的发声方法的结果。但是,并不是说凡是面罩部分有轻微振动的发声方法都是正确的和良好的。因为,不能否认有人用挤迫喉咙或带有浓厚的鼻音的方法,有时也有一种类似于这样的振动感。而正确的面罩共鸣的感觉是以喉咙完全打开为前提;以横膈膜的深呼吸支持为基础的,这种声音唱起来松弛宽厚、通畅且不费力,听起来既明亮又圆润。就是说,面罩的感觉只能看作是检验发声方法的办法之一,而不能当作追求的惟一目标或手段。如果本末倒置,反而会事与愿违,出现诸如发白、鼻音或高音过分“靠前”过于“单薄”等不良的发声毛病。但这不是“面罩共鸣”的错,而是由于学唱者对面罩唱法的理解错误与曲解造成的。 

“面罩”唱法容易让人产生种种一味靠前的误解;所以在声乐教学中很多明智的声乐教育者往往就会采用咽音唱法里的后咽壁的感觉去找到后面的感觉。达到既有前又有后的即丰满又透亮的声音。不过往往这种声音许多声乐教育者与音乐爱好者对其声音密度还是不够满意。又在其基础上加入了“关闭掩盖”唱法。用“关闭掩盖”里面的加大歌唱时的‘气息压强(有人甚至把它形容为“窒息感”)’,来增加声音密度。这三中唱法融合在一块往往能达到前所未有的声音效果;能极快的提高声乐训练进程。 

  参考文献: 

  [1]尚家骧,以雷斯克为代表的“面罩”唱法 .欧洲声乐发展史,1983.10.31 

  [2]杰罗姆・汉涅斯,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1998.1.1 

  [3]中央乐团专家工作室,吉诺.贝基讲学记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