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志龙教授结合临床医案讲透小柴胡汤方证要点

 继续坚持努力读 2017-10-26 发布于贵州
小柴胡汤解少阳,胸满胁痛呕吐详。

口苦咽乾目眩是,柴芩参草枣半姜。

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24g 黄芩9g 红参9g 炙甘草9g生姜3片 大枣6枚 姜半夏8g

功用:和解少阳,扶正祛邪。

主治:少阳病发热,口苦,咽干,目眩,耳聋,脉弦;太阳、阳明二经发热不退,寒热往来。


方解:少阳主半表半里,凡病邪从外来的就要从外出,

柴胡能从少阳而达太阳,半夏能提阴气上升,则阴阳相济,故能有除病祛邪之功。

少阳病属火病,

又有黄芩以解气分之火热。参、枣、草能强壮脾胃,脾胃壮则可使病邪由内而达外。

再有生姜能发散宣通,诸药合而为使病邪由内达外。


方证要点

1、肝胆寒热错杂证: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为辨证要点。

主要症状为寒热往来,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口渴,咳,心下悸,腹中满,小便不利;

舌苔薄白,脉弦细或数,或脉沉紧。


2、常用于:体虚劳热、热病后期、渗出性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传染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肠伤寒、

急性肾盂肾炎、中耳炎、疟疾、急性附件炎、产后发热、睾丸炎、附睾炎等属于邪犯少阳,半表半里者。


3、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小柴胡汤因仲景一句“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而成为临床广泛运用之方,

中医界时有某位医家因为善用柴胡而被称为“某柴胡”,

李赛美老师曾经在讲课的时候说道:“清清楚楚小柴胡,不清不楚小柴胡。

当你辩证无处下手之时,即是不清不楚之时,投于小柴胡汤常可见意想不到之疗效”。


4、体质要求:患者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比较坚紧。

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等外界环境的变化敏感,四肢多冷,情绪波动较大,食欲易受情绪的影响。

女性月经周期不准,经前多见胸满、乳房胀痛、结块等。

胸胁部苦满感或有压痛,易于恶心呕吐,

易患发热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免疫性胶原性疾病、结核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肝胆系统疾病,

以及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疾病多反复往来,容易慢性化。


5、唐医易先生临床运用扩展经验:

(1)半身麻木:本方加川芎、当归、桂枝。

(2)半身疼痛:本方加川芎、当归。

(3)半身出汗,半身无汗:本方加川芎、当归等。

(4)斜视(视物倾斜)、复视:本方加菊花。

(5)头部两侧并波及前额及巅顶痛:本方加川芎、白芷、当归。

(6)腰腿痛(属少阳经循行部位者):本方加桂枝和活血化瘀之品。

(7)呕逆:本方加陈皮、竹茹等。

(8)真心痛(心绞痛):本方加附子、当归、川芎。

(9)胁痛:本方加当归、川芎、郁金、香附。

(10)胸肋痛(肋软骨肿痛):本方加川芎、当归、丹皮、青皮、陈皮、金银花、蒲公英。

(11)月经不调:本方加川芎、当归。

(12)髋骨痛牵引大腿、小腿外侧致足踝:本方加红花、桃仁、川芎、当归、桂枝。

(13)脑积水:本方去黄芩加茯苓。

(14)眩晕(高血压):本方加茯苓。

(15)偏头痛:本方去人参加桂枝。

(16)早期面瘫(面神经麻痹):本方去人参,加桂枝、葛根。

(17)面侧部肌肉抽搐:本方去人参,加桂枝、葛根。

(18)急性中耳炎:本方加栀子。

(19)牙痛:本方去人参加桂枝、葛根。

(20期齿龈肿痛:本方去人参加桂枝、葛根。

(21)经期抽风:本方去半夏、黄芩,加花粉、芍药、葛根,倍人参。

(22)痰火核:本方去人参、大枣,加桂枝、玄参、浙贝、牡蛎。

(23)腮腺炎:本方去人参、大枣,加桂枝、玄参、浙贝、牡蛎。

(24)乳腺炎:本方去人参加桂枝、全瓜蒌、黄连:。

(25)肝脾肿大:本方去大枣加牡蛎。

(26)奔豚气:本方去人参、黄芩,加桂枝、茯苓。

(27)赤白痢疾:本方去人参、黄芩,加桂枝、白芍、茯苓、木香。

(28)黄疸:腹痛者本方去黄芩加白芍,若发热重者去人参加桂枝。

(29)百日咳:本方去人参、生姜、大枣,加干姜、五味子。

疑似方证鉴别

1、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都可以治疗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目眩。

小柴胡汤证是少阳证,无阳明证,故而无腹痛拒按等阳明内热症;

而大柴胡汤证属少阳阳明合病证,必有腹痛拒压,大便燥结等腑实症状。


2、小柴胡汤与柴胡加芒硝汤:小柴胡汤证是属于少阳证;

而柴胡加芒硝汤证是少阳证即将进入阳明证,

故而病情较小柴胡汤证重、但比大柴胡汤证轻,

介于二者之间,为中气虚弱,已经成实而尚未全实者。


原文

1.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37)

2.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6)


3.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

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97)


4.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

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

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98)


5.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99)

6.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100)



7.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凡柴胡汤病症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101)

8.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9.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

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

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104)


10.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

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144)


11.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

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

脉沉亦在里也。

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

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148)


12.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149)


13.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229)

14.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澉然汗出而解。(230)


15.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

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

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230)


16.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226)

17.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18.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394)

19.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金匮要略》第十五篇)


20.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

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

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

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二十一篇)


21.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

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


医案举例

1、经常感冒咽痛案(黎崇裕医案)

黄某,18男,福建人,学生,178cm,64kg,皮肤偏白,面色发青。

2012-11-16初诊,四个月前因发烧、肺炎,输液治疗半个月后痊愈。

但后来老是感冒不断,经常喉咙一疼就引起发烧,

不及时治,喉咙就会溃疡、肿胀,发病时疲乏无力、咽喉干燥,吃几天抗生素即愈,下个月又反复。


刻下:头顶及后枕部头晕昏,双目干涩,鼻塞不通,鼻涕清黄,咽干痛,口干渴,喜温饮。

喜面食,平时易困倦。睡觉磨牙,老爱踢被子。夜寐不安宁,喜欢动来动去。

大便干,有时二天一次,有时一天一次。无不良嗜好,口唇淡红,舌苔白厚舌质偏红,脉不详。

这个主要是柴胡证,葛根汤只是副证,脸色发青,舌根苔厚的很,应该是阳郁,郁而化热,所以老是扁桃体出现问题。


柴胡10克,黄芩6克,姜半夏10克,南沙参10克,生姜3片,红枣5枚,炙甘草6克,葛根15克,枳实6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   5剂,水煎温服,一天一剂。

后回访:诸证愈。


2、 定时发热恶寒案(唐医易医案)

曹某,男,49岁,住太和镇,

2001年11月就诊。主诉两周前曾外感,去看西医打针吃药后高烧退,折腾了近10天总算好了,

可是每到下午四时左右就有些恶寒发热一阵子,烧得不高37.8℃,数天前两胁肋渐觉不适,


这几天渐渐左腿由腰胯外侧至足踝牵引痛,(依其所说腿部疼痛处均为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

甚至连打个喷嚏都牵引着痛,晚上痛到不能入眠,

弯腰捡东西及负重也不行。心烦、咽干、口苦,大便干硬燥结。

面色青暗,舌尖和两边绛红,苔白,脉弦略实,一息五至。

我说:“你这外感算好了,是传入里了”。他说:“我觉得没有头痛肩胛腰背痛,鼻塞流涕,所以认为好了,腰胯腿痛我认为是打屁股针所引起的”。

我说:“你现在是病邪传到半表半里了,就等于还没治好”。

他说:“那医生说不关感冒的事,说我这是坐骨神经痛,还说这病很麻烦,很难治好的”。

我说:“吃二剂中药吧”,

于是立方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15克,黄芩9克,半夏9克,党参15克,甘草3克,生姜9克,大枣12克,桃仁9克,当归9克,川芎9克,桂枝9克        

一剂


次日,曹某来电:“昨日一剂药已经好了大半,但今天却仍是大便燥结,拉不出”。

我说:“那你按原方加大黄9克后下吧”。曹某遵嘱再剂痊愈。

小结

小柴胡汤在仲圣的方剂里是个疗效显著的方剂,在治疗伤寒热病中用于清热,用于六经为和解剂。少阳为枢纽,属半表半里。病邪袭到该经,就会在少阳经循行路线里出现一系列症状。脏腑、经络、气血是一个整体,临床上必须全盘考虑,不容分割。

凡符合足少阳经脉循行路线的痛症,投以小柴胡佐活血散瘀之品,往往应手取效。

本文是刘志龙教授30年临床经验总结,理论结合经验,收获了知识的你,动一动手指,转给更多需要它的中医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