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读书之乐

 老刘tdrhg 2017-10-27 发布于山西
原文地址:读书之乐作者:朱鸿

读书之乐

                                            鸿

读书的重要性谁不知道呢?可惜中国的人均读书量不高,读书的自觉性也疲软不强,低迷不扬。

实际上读书不但重要,而且固有其乐。

读书之苦当然也是存在的。我计读书之苦,共有七类。其一,想,很是羡慕,唯缺乏天赋,恨不得抛头碰墙以启慧,读书苦。其一,具材质,无兴趣,读书苦。其一,聪明也够聪明,兴趣也来兴趣,遗憾卓越之著受查封,遭禁毁,只余务农、种树和治病之篇,读书苦。其一,考试所逼,目的在分数,读书苦。其一,遵命所为,是分派的任务,还要出产一些豪壮的体会,读书苦。其一,不得不为文成序,给平庸的甚至拙劣之作以评论,读书苦。其一,钢琴或麻将之声穿窗入耳,思不专注,虑不凝聚,读书苦。

不过读书之事从来是好的。自古及今,读书的中国人真是像江河一样源远流长,浩浩荡荡,挤破了社会进步的大道和小径,是因为读书有益。遍地的乡村,其门楣曾经多会镌刻二字曰耕读,既含物质,又含精神,构成了几千年避免失衡的文明。为了励学,有的皇帝竟直接指出读书的功利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总之,中国的传统是读书可敬,读书为上,读书可以进其身,光耀其祖先,繁荣其子孙。

读书之有益,仅仅是这些看起来渗沁色而结包浆的骨董吗?不!读书之有益也是变化的,完全可以适应并支持人的生存和发展。显然,读书还能辨恶识善,远伪近真,减愚增智,祛俗养雅;使富者慈悲,贫者坚毅,给美者锦上添花,丑者雪中送炭;见贤闻圣,是求索者的通天路,驱鬼迎神,是苦难者的避难所。

读书不但有益,而且有乐。从消遣到享受,什么口味都会满足的。读书之乐多矣!

读文学之乐,在于激潜情,荡沉感,兴以愉悦,虽然久隔数千年,遥距几万里,可以触怀通灵,发生共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之气何壮!“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陶潜之胸何旷?“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杜甫对唐玄宗失望至极,对自己的命运也无可奈何,其膺何愤!

读文学之乐,也在于发现人性的复杂性,人世的可能性。曹雪芹之深奥,托尔斯泰之崇高,马尔克斯之酣畅,无不令人喜而喟叹!青春期读爱情小说,申冤中读复仇小说,深夜里读悬疑小说,也颇为刺激!

读历史之乐,在于破获巨大的秘密,其陶然若勘探得矿,出土得物。

春秋战国,风云际会,从而中原之上,江河之滨,制度的文明或野蛮得以水落石出,鼓息剑挥,其影响远矣。窃以为,楚国的失败,秦国的胜利,平多极,立一极,是杜牧所发现的天下人不敢言之始。楚国的失败,是以臣子费无忌把一枚病毒输进了楚国之躯所肇。让楚平王娶太子的妻,遂使骨肉相恨,君臣相仇,此乃费无忌的病毒,它终于催生了伍子胥挖墓鞭尸的凶兆。小人往往是不幸之种,费无忌实为小人。秦国的胜利,显示了暴力的能量,然而暴力并非万全。尽管秦得了天下,可惜秦的气量窄小,不足以包容九州,遂经营15年而崩溃。明之灭,是以官之腐败,民之颓废,而清之灭,则因为它不能进行有效的社会动员和改革,以理顺内愤,防御外侵。俄罗斯之痛,缘起机关枪扫射了尼古拉二世一家。不过迹象表明,东正教似乎正在慢慢安抚北极熊的创伤。美国之减色,之声坏,是以克林顿发韧的。他和莱温斯基在号令之地干了龌龊的勾当,也就玷污了构筑美国的理念。

读历史之乐,还在于知道兴亡有数,盛衰必转,尤其是肉食者或统治者结局难料。秦子婴乘白车,穿白衫,缴出了玉玺。汉孺子婴任王莽摆设,死于混战,葬于不明之土。晋愍帝出降,竟坐羊车,赤身,口衔一璧。法国激进者或革命者,丹东杀国王,罗伯斯庇尔又杀丹东,断头台又杀罗伯斯庇尔。

读历史之乐,乐极生恐,也生悲。然而不必怕,不要却步,因为乐是主要的。

读哲学之乐,在于以短暂之生涯考察永恒之宇宙,并研究人和宇宙如何相处,人与人如何相处,是智者之所为。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又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还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道很重要,也很玄奥,遂想得道。然而道究竟是什么?谁知道呢?赫拉克利特说:“我们既踏进又不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既存在又不存在。”琢之磨之,似乎意味深长,俄而又似乎柳暗花明。柏拉图推崇善,说:“善不是本质,而且在尊严和威力上要远远高出于本质之上。”亚里士多德也推崇善,认为善就是幸福,是灵魂的一种活动。康德注意到自由的宝贵,说:“再没有任何事情会比人的行为要服从他人的意志更可怕了。”黑格尔的观点是诡谲的,其肯定性与颠覆性是交织的,有糖衣药丸之感,颇具鼓舞的作用,他说:“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叔本华,一个令人郁闷的家伙,他说:“生活中值得嫉妒的人寥若晨星,但命运悲惨的人却比比皆是。”基于此,他感到先生或女士这种称谓方式并不准确。他认为恰当的称谓应该是:“我苦难的同胞!”叔本华也够歹了!

对于一个只知道赚钱,赚钱之后只知道满足食欲和发泄性欲的人,哲学完全无用。然而我必须告诉这些可怜的人:哲学会使人耽于一种宏大问题的思考之中,使人如神游一般,它所导出的欣慰是干净的,恬静的,肃穆的,甚至是豪华的,若太阳升起,玫瑰绽放!

神话之乐,在乎它是原始性的创造,创造性的幻想,幻想性的经典,蕴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地理之乐,在乎它显示这样一种现象:地理决定生活,生活孕育文化,文化反哺其民或反拘其民。其提醒着:人啊!要选择环境,要把羊领到水草丰茂的地方去!逻辑之乐,在乎它能有序推理,有力论证,并对荒谬的推理和论证做出非常有效地识别、揭露和反驳,从而使真理大白于天下,是一种使思维严谨和精密的方法。读人类学,读社会学,读心理学,读伦理学,读生物学或动物学、解剖学,读数学,读物理学,读化学,应该各有其乐。书如瀚海和群山,无乐不备,无乐不秘,无乐不藏。凡读书之人,谁都能发现属于自己的一种独特之乐。实际上一种乐就是万种乐,足以使人沉醉其中。

读书之乐,唯纸质书才有。纸质书由草木所制,是生命之物。灵魂以处纸质书而安,呼吸也为之得畅。纸质书是宁和的,也是清雅的,温馨的,即使看一看它,摸一摸它,也觉得舒服。它的书脊、封面和封底,无不让人亲近,甚至仅仅一瞥,也怦然而应,使人留步,倾身,随之举手开卷。读纸质书,动容以吟,悟而首肯,是一种久传的风雅。读纸质书,如居推轩见竹之屋,如穿布衣或丝裳,如以紫砂壶饮茶,是一种不争自高的品味。所费不多,就可以读纸质书,何乐而不为呢!


二〇一六年五月二十九日,窄门堡

                      

                         朱按:此文发20161111日光明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