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定窑瓷器鉴定的几个问题——定窑瓷器收藏

 这是我的专业用 2017-10-27 发布于青海

定窑是古代北方著名的窑场,窑址位于今河北省曲阳县。曲阳县宋代隶属定州,故得名定窑。定瓷始烧于唐代,以烧造光素白瓷为主,分精粗两种,精者与邢窑难分伯仲。到宋代定窑工匠改革烧造工艺,始创覆烧法,产量剧增,并以刻花和印花装饰瓷器,遂使定窑名扬天下,较知名的如定窑白瓷。北宋早期曾经一度为宫廷进贡,主要品种是盘、碗等日用瓷器。定窑盘、碗多采用覆烧法,口沿露胎没有釉,俗称“芒口”,使用时不尽如人意,需要另镶金、银、铜口。故后来北宋宫廷另命汝窑和耀州窑烧造日用瓷器进贡。北宋南迁后,金代定窑仍然生产瓷器,只是质量略显精糙。元代以后,因为陶瓷原料渐枯竭,一代名窑遂退出了历史舞台。

关于定窑瓷器鉴定的几个问题——定窑瓷器收藏

定窑瓷器因为曾经为宫廷进贡,一直成为历代收藏家追逐的目标。其精品一直为皇家垄断,在故宫中历代相传。散落民产的,也只有贵族才能有财力收藏。如《红楼梦》中描述过,妙玉持有定窑瓷器和成化斗彩瓷器。妙玉实际上相当于贵族的出家人。到了民国时期,一件定窑刻花大碗,市场价格也在1000——3000块大洋左右。北京和台湾的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基本都是清宫旧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于1949年以后通过国家调拨、征集收购和馆际之间交换等手段,使原来的藏品更加丰富,但是至今在总收藏的35万件陶瓷中,定瓷也只有约200件左右。

解放后故宫博物院曾经多次派专家去定窑窑址调查,采集不少标本资料。河北省文物局双派专业考古工作做过三次正式发掘,其发掘报告已经正式发表。这些资料的取得,为进一步研究定窑的历史提供了详实可靠的第一手实物资料。

关于定窑瓷器鉴定的几个问题——定窑瓷器收藏

目前收藏定窑器品种最为丰富的博物馆是定州博物馆,他们的藏品依赖1969年定县两个塔基的出土文物,几乎都是佛教信徒进贡给寺院的定窑精品。5号塔基出土79件,6号塔基出土35件,总共有114件,其中净瓶、海螺、鹦鹉壶等均为世所罕见的珍品,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边故宫博物院都望尘莫及,成为镇馆之宝藏于定州博物馆。除此之外,在已经发表的文献中没有见过一次出土超过10件以上定窑精品的记录。上个世纪50年代在保定发现一个元代窖藏,出土一批元代景德镇瓷器和几件宋定瓷器,其中有一件破损的梅瓶,修补后拨到故宫收藏,仍然被定为一级文物。由此也可以了解定窑瓷器的珍稀程度。

关于定窑瓷器鉴定的几个问题——定窑瓷器收藏

宋代定窑辨伪

一、观察瓷器泪痕。所谓瓷器泪痕,是指瓷器在烧造过程中出现的流釉的现象,瓷器的流釉呈现为条状,就像流下的泪珠,所以称为泪痕。《一八三二六零零三七四四》这种泪痕现象只有在北宋定窑白瓷上才能看到,其他唐朝至五代定窑瓷器均没有这种现象,故有无泪痕是判断该款定窑瓷器是否为北宋时期的一大依据。

二、观察瓷器外壁的竹丝刷痕。瓷器坯体是通过旋转加工而成的,在加工过程中,坯体表面会留下很多细密的、犹如竹丝的刷痕。虽然其他瓷器也有存在这种划痕,但是定窑白瓷的划痕显得更加纤细密集,这是判断一款瓷器是否为定窑白瓷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观察瓷器底足。定窑瓷器和其他窑址生产的瓷器有一大区别,就是瓷器底足,相比其他瓷器的圈足,定窑瓷器的底足有圈足和平底两类。定窑瓷器的圈足又可分为两种类型:大圈足和小圈足。观察大圈足瓷器的足底,会看到以同心圆形状的竹丝刷痕;小圈足则没有。圈足定窑瓷器的足底都很浅,足墙狭窄。这一特征主要出现在北宋中期以后的定窑瓷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