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质量人】质量管理者如何取得生产部门的配合

 听闻涛声 2017-10-27 发布于宁夏


8月14日,国家食药总局在WTO发布《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此草案中详细列举了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及相应处罚,质量人的重要性凸显无疑。

本次征文活动想请大家聊聊你是怎样做质量的,说说你在遇到各种质量问题是怎样处理的。总结自己的同时为质量队伍的小伙伴提供参考,互相学习一起做个优秀质量人。

【质量人】质量管理者如何取得生产部门的配合

作者:卧龙耕者

经常看到论坛中做质量的朋友抱怨,领导不支持,生产不配合,销售乱下单,采购不按规定来,等等。今天借论坛开展征文活动的机会,老农想跟大家聊聊如何取得生产部门配合的问题,开门见山,简单快说,就不绕来绕去了。


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质量部门检查和检测出来的,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没有生产部门的配合,质量管理的一些要求,都只能成为一纸空文,难以落实,产品质量也就可想而知。


1、老板不重视,或者老板认为产品质量只是质量管理部门的事。


既然老板都不重视,生产部门不配合质量管理也就很正常了,如果老板认为质量只是质量部门的事,出了问题就只问责质量部门,那生产部门还不偷着乐啊,肯定是只顾产量、成本之类得了。


遇到这样的老板,应该说做质量是比较难做的,首先要从改变老板的意识入手。如何改变老板,当然下级不可以给上级下命令,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老板:


1)借助客户的力量,跟客户的质量部门沟通,在他们验厂的时候,首次会议和末次会议要求老板必须在场,借助客户验厂人员的意见,影响老板。当然沟通需要一些方式,毕竟最希望产品质量没问题的是客户,但客户没有义务给我们做这些。


2)借助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要求来影响老板。有新的法规要求,一定要打印一份放到老板的桌上,或者公司有电邮习惯的,讲法规要求并自己理解后公司需要做的事情,发送各相关部门,一定要抄送一份给老板;监管部门开会要求法人或总经理出席的,一定不要替老板做决定——他肯定不去,这样的事他一般不去,而是一定想办法让他去;监管人员来检查的时候,也可以参照客户验厂的方法,注意把握度,既要达到让老板觉得食品安全和质量需要各部门共同控制,又不能没底线地变成向客户和监管部门抱怨自己公司不重视质量和食品安全。


3)通过工作汇报、质量报告等方式,把真实的质量控制情况和部门工作呈现给老板。不要让老板认为质量部门就是做做文件,应付一下检查,平常都没啥事,出了问题不找你找谁,人家别的部门都那么忙。


4)抓住比较严重的客诉或质量事故,借题发挥,“发一次飚”,隶属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弊端,皆是平常不重视的结果,此法仅限于一次性奏效,多用属于自掘坟墓。


通过以上措施如果老板还没有丁点儿改变,哥们劝你还是撤吧,如果不想做“背锅侠”的话。


2、生产部门认为我们是找茬的。

   

这个问题又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分析。

        

1)质量部门不专业,不权威。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车间出现的质量问题,能够有针对性的找到原因,专业一些应该在生产部门还没有发现的时候,提前发现存在的隐患,避免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毕竟生产管理涉及的内容广,而我们更关注食品安全和质量。这就需要我们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重视现场,熟悉现场,经常在现场检查、巡视,并且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


2)工作方法不当。出现问题一味地指责,或者高高在上,不能脚踏实地的跟车间一起在现场研究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引起生产部门的反感。


3)缺乏沟通。两个部门缺少基本的沟通,只是共同参加公司的会议,在公司会议上各执一词,互不理解。没有质量例会、培训等双方融合的沟通渠道,更别说私下的个人交流。质量和生产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门,质量部门的目标需要通过生产部门的生产活动来实现,而生产在质量部门的指导和监控下,能够事半功倍地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生产任务。两个部门至少应该有定期的质量例会、针对具体问题的调查分析会——最好在现场(而不是等出大事了公司出面组织调查会议)、质量部门对基层生产管理人员有计划的培训、程序化的车间质量巡查发现问题沟通渠道、适当的部门联合聚餐活动。


3、生产管理人员能力有限,顾此失彼,在发货任务急的情况下动不动先丢质量。


    这个问题就不多说了,如果可以,能换有能力的更好,如果不行那就按照2中的办法,去帮助、沟通了,假以时日,他的能力提升了,你的权威也建立起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