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国藩绝对算得上是响当当的人物。曾国藩从年轻时起身体就很文弱,正因为如此他格外注意养生。 他曾有诗曰“艰苦新尝试保身”,正是因为养生有术,他才得以建功立业,实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成为声名赫赫的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君逸臣劳 曾国藩崇尚道家养生思想“精神修炼法”,他认为:“省思虑,除烦恼,君逸之谓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动,臣劳之谓也。”“君逸”即是养心,意即清心寡欲、胸怀坦荡,“臣劳”即是肢体常动、经常锻炼;“君逸”是“静养”,“臣劳”是“动养”。 惩忿窒欲 曾国藩认为:“养生之道,莫大于‘惩忿窒欲,少食多勤’。”“惩忿”意即少生气,“窒欲”意即控制欲望,多节俭。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体质强壮者就像富人,因戒奢侈而更加富有,体弱者正如穷人,因尚节俭而自我保全。曾国藩认为“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经常生气对健康影响很大,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他始终坚持“少恼怒”。 不药为药 曾国藩反对动辄服用丹药,他认为“治身当以‘不药’二字为药”。他在寄给儿子的信中说:“尔虽体弱多病,然只宜清净调养,不可妄施攻治。”曾国藩到了晚年,也极少用药,而是采取“无为”的静养方法来保养身心。 勤寿逸亡 曾国藩认为,人若高寿,必须经常有事做,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必然短寿。 他一生心力劳苦,踏实做事,自创了“五到”之说(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以勤自励,以苦为乐,并直言“君子有三乐”,其一就是“勤劳而后憩息”。 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古时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勤则寿,逸则亡。”繁忙多高寿,这是很多人公认的长寿之法。 食眠得法 曾国藩认为,吃饭睡觉虽是小事,但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很大:“养生之道,当于食眠二字悉心体验。食即平日饭菜,但食之甘美,即胜于珍药也。 眠亦不在多寝,但实得神凝梦甜,即片刻亦足摄生矣。”曾国藩在谈到儿子曾纪泽时说:“纪泽身体亦弱,事教以专从眠食二字上用功。 眠所以养阴也,食所以养阳也。养眠贵有一定时刻,而戒其多思;养食亦贵有一定时刻,而戒其过饱。”眠食得法,食甘梦甜,这是曾氏独创的养生之道。 矢不间断 曾国藩很注重体育锻炼,曾经给家族晚辈立下一个“日常六功课”规矩,即每天必做六件事:“ 一曰饭后千步,一曰将睡洗脚,一曰胸无恼怒,一曰静坐有常时,一曰习射有常时,一曰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 而且自己身体力行。史料记载,曾国藩“饭菜后三千步近日试行,自矢永不间断”。毛泽东曾师法“ 曾文正公临睡洗脚、食后千步之法,得益不少”。 临字弈心 曾国藩养生还有一个独特之处:以写字、对弈来养心。曾国藩把写字作为培养忍耐功夫、颐养身心的一种方法:“每日临一百字,将浮躁处大加收敛。 心以收敛而细,气以收敛而静。于字有宜,于身、于家也有宜。”曾国藩酷爱围棋,军政事务之余,常通过对弈来转换脑筋,放松精神,稳定情绪,收敛心神。 |
|
来自: xiaoyao110 > 《养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