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这天早晨,李大叔像往常一样醒来,刚想坐起,却发现自己左边手脚麻木、没力,不听使唤。刚开始他以为是睡觉时不小心手脚受压,导致手麻和脚麻,但等了十几分钟,手脚还是动不了。他用右手掐一下左手,左手没什么感觉。他一下慌了:该不会中风了吧? 家人立即打120电话,没过多久,救护车就来把李大叔接到医院,一查头颅CT——果然是中风,脑梗死。 冬季好发,事出有因脑梗死在冬季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约占全年发病的70%,原因在于—— ★血压升高或不稳定 冬季时天气寒冷,人体皮肤血管收缩,血压自然比天气温暖时候要高。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血压上升更明显,且往往变得不稳定。而血压升高和不稳定,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血管内易形成血栓 天冷时,血小板容易聚集,而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启动步骤,血栓一旦形成并堵塞脑部血管,就会出现脑梗死。而人体在休息或睡眠时,血液流动速度减慢,血液更容易凝结。 ★饮食高脂味重 天气寒冷,为了御寒,人们更倾向于吃高能量的食物,例如肥羊、红烧五花肉、肥牛等。而火锅也摇身一变,成为重要的烹调方式。吃火锅时,为增添美味,常会加一些口味重的蘸料,例如酱油、芝麻酱等,不知不觉就摄入过多盐分,令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悄然加重,于是血黏稠度增加,亦增加了脑血栓形成的风险。 有的人也喜欢喝点酒助兴或暖暖身子,而酒精同样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另外,冬季是进补的好季节,但如果不当进补,摄入过多温补食物或用过多药材烹调,也可能导致脑梗死。 ★活动少 冬季时,户外活动和其他运动会相对减少,安静和坐着的时间增加,这容易导致血液流动缓慢,亦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 冬季时,以上因素很常见,而这些都会增加脑梗死的发生概率,且特别容易在睡眠时发生。 蛛丝马迹,发现脑梗死供应脑的血管主要有两个系统,即颈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任一系统动脉堵塞都会导致脑梗死而出现相应的症状,例如:
表现为一侧手脚麻木、乏力,严重者完全失去知觉、不能动弹。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上肢或下肢麻木、乏力。
表现为一过性视物雾状,或眼前有阴影,常伴肢体瘫痪。
能听懂别人的话,也可正确表达,但发音不清楚或不能阅读;或能听懂别人的话,但不能准确表达,答非所问;或完全不能言语,不能听懂别人的话。
感觉周围的事物或自己在旋转,走路时感觉路也在摇晃,走路不稳。
轻者饮水呛咳,重者连吃饭等固体的食物也会出现呛咳,甚至口水都不能咽下,表现为流涎。 除了上述症状外,约70%的病人在脑梗死发病前,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先兆,但由于知之度不高,往往被疏忽了。 因此,一旦身体出现手脚麻木,尤其是麻木偏于一侧,或伴口角歪斜、言语不清,突然眩晕或头痛加剧,一过性视物不清等时,一定要高度警惕是否脑梗死先兆,及时就医为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