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宫肌瘤 | 超实用篇,简单好用有效的自我调理方法(下)

 天天那个云云 2017-10-29


前言

上篇 子宫肌瘤,这个妇科第一『瘤』并不恶 (上)(点击即可回顾)中介绍了子宫肌瘤的中西医病因、治疗大概、饮食禁忌等,并没有详细说明具体的治法、方药以及外治法,本篇即是大家期待已久的纯干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即能进一步了解中医是怎么治疗子宫肌瘤的,又能有一些实用、好用的调理身体小妙招。


 一、子宫肌瘤的病因病机  


1.『阳化气,阴成形』


子宫肌瘤的问题首先在于阳气不足或阴气过剩,气血痰瘀阻滞时间久。我们说凡是有实体的东西,相对而言,都是阴性的,例如人体的皮、筋、肌等,而阳气一般都是无形的,看不见的。


子宫肌瘤是一种实性肿瘤,是有形之疾,多是由于阳气不足、阴邪聚集而成(身体的其他包块如乳腺结节等都是同样的道理)。


子宫肌瘤的形成与子宫内血脉瘀阻有很大关系,而血脉的运行要靠阳气来推动,所以一般肌瘤的形成,要么是阳气不足,要么是阴气过剩,导致阳不化阴,阳不运阴,从而出现阴邪聚集,自然就形成了有形之疾。


2.本虚标实,冲任失调


子宫肌瘤以气滞血瘀,痰湿瘀阻为标;肝气不舒,脾气不运,肾气不温为本。那么我们说子宫肌瘤往往以阴道不规则出血为主要症状,时间久了以后,往往会导致失血性贫血。


中医认为出血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久病伤及阴血,阴虚血热逼迫血液外溢出血脉(血管),导致出血,我们说『迫血妄行』;二是气虚不能统摄血液,使血液外溢出血脉,导致出血,即『气虚不摄而血不归经,血虚不荣而贫血』,就像我们平时的月经过多,其中的一个证型就是气虚证,气不摄血,也是同样的道理。


气滞者,主要与我们的七情有关,《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说『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其中怒、思、恐最容易导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导致血分的病变,瘀血内停。


血瘀者,由经期、产后瘀血未完全排出;房室不节(行房事没有节制),或外邪侵袭,凝滞气血;或暴怒伤肝,导致气逆血留,或忧思伤脾;还有就是气虚,气无法推动血行,使瘀血留滞,瘀血内停所致。


痰湿者,有偏寒偏热之分,一般由于脾虚,或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无法运化水液,湿浊内停,聚而为痰,下注冲任二脉,痰血搏结成瘀所致。


总的来说,子宫肌瘤的发病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女子以肝为先天』、『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后天之本』,那么我们的治法也紧紧与三脏、与病因病机联系在一起。


又由于子宫肌瘤的主要症状为月经不调,不管是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不规则出血等,流血时间过长、流血量过多都会导致气血两虚。所以子宫肌瘤总的治法应为扶正祛邪

一要补虚;

二要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化瘀;

三要化痰祛湿,消癥散结。


即以『通』为主,理气、祛湿、化痰、散结的同时,以养血、补气、温阳为基础。


下面我们简要地介绍子宫肌瘤的证型、治法以及方药


▼▼▼


我们要说明的是,这些都不是固定的,都要随证加减,而且临床上每个人的身体情况、疾病发展情况都不一样,我们目前很难在网络上给出明确的、个性化的指导。若是子宫肌瘤的患者,还请找专业中医师面诊,四诊合参。而本文的后半部分,则有适用性很广的外治法,可以作为日常调护的妙招,请大家耐心看完哦。


  二、辨证论治   


(一)瘀血化热证


【主要表现】    下腹部包块比较坚硬,推不动,疼痛一般也有固定的位置,而且一按痛感就会加重,所以抗拒按它;同时由于瘀血堵住了血脉,迫血妄行,经量一般会比较多,经色紫黯,并夹有血块;或月经周期紊乱,化热以后迫血妄行,经期延长,甚至久漏不止,失血过多以后面色晦暗,阴血不足,容易有口干、大便干结等血虚证,因为有瘀血存在,虽口干却没有特别想喝水,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沉涩或沉弦。


【治法】     活血化瘀、消癥散结


【方药】    少腹逐瘀汤加减


         桃仁10g      当归12g        红花10g          赤芍12g  

         地龙10g      五灵脂12g     台乌药10g      延胡索12g

         川芎10g      皂角刺12g     香附10g         牡丹皮12g         

         枳壳10g      夏枯草15g 


(二)寒凝血瘀证


【主要表现】    下腹部包块胀硬疼痛,伴有冷感,一般喜热,得热则疼痛减轻。有寒一般会引起月经周期延后,寒凝血脉引起经量少,甚或闭经,经色黯淡,身体比较寒冷,尤其是下肢,同时白带量多,色白质稀,舌质紫黯,舌苔白、润、腻,脉沉涩或沉迟。


【治法】    温经散寒,活血消癥


【方药】   桂枝茯苓丸加减


桂枝10g     茯苓12g     川芎10g       赤芍12g

     桃仁10g     肉桂5g       延胡索12g    吴茱萸5g

     当归12g     苍术10g     牡丹皮 12g   艾叶 5g

     丹参12g     小茴香10g


(三)气滞血瘀证


【主要表现】 因有气滞,一般有下腹部胀满,包块不是很硬,可以推动,疼痛没有定处,月经或提前或延后,经量或多或少,经色黯红,常常夹有血块,或经行不畅,淋漓不尽,不能按时干净,经前有乳房胀痛,心烦易怒,或口苦口干等,舌质红,有瘀斑、瘀点,舌苔薄,脉弦细涩。


【治法】 疏肝行气,活血化瘀


【方药】 血府逐淤汤合失笑散加减


       生地黄12g    当归10g    牛膝12g    香附10g

       五灵脂12g    川芎10g    蒲黄12g    桔梗10g

       延胡索12g    郁金10g    赤芍12g    制乳香10g

       制没药10g


(四)痰瘀互结证


【主要表现】    下腹部包块胀满疼痛,月经量少或闭经,白带量多,色白或黄,质稀,或月经干净以后阴道排液,或血水交融,胸闷,容易烦躁,恶心呕吐,痰多,全身症状可有头晕困倦,形体肥胖,腰酸腿沉,舌苔白腻,脉沉滑或弦滑。


【治法】    化痰理气,活血消癥


【方药】 开郁二陈汤合消瘰丸加减


       茯苓12g      陈皮10g    苍术12g     法半夏10g

       浙贝母12g   香附10g    牡蛎20g     川芎10g

       槟榔12g      青皮10g    莪术10g     玄参12g

       木香3g



(五)气虚血瘀证


【主要表现】    经量多,或崩漏,经色浅淡,经质清稀,小腹坠胀疼痛,有气虚的一般症状如没有精神、乏力、气短、懒言(不想说话)等,舌质浅淡,夹有瘀斑、瘀点,舌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 益气固冲,化瘀止血


【方药】 举元煎合失笑散加减


       黄芪18g     当归12g     党参30g     白术10g

       炒蒲黄12g  炒升麻10g  茯苓12g    生牡蛎20g

       炒五灵脂12g 仙鹤草15g



三、外治法 


我们着重介绍一下穴位的治疗,主要包括特种刮痧法和艾灸,都比较适合自己在家调理。那么在介绍之前,我们想跟大家普及两个概念:

一、病是自己自愈的,我们只是促进它自愈,『治疗』疾病不要被『疾病』这个概念固化我们的思维,辨证论治才是根本;

二、刮痧不单纯是一种保健手法,也是可以治病的,而且把多种治病方法综合起来用,取长补短,能达到更快速、有效的治疗效果。


上篇我们讲了通过月经、白带、某些穴位反应、下半身循环不好等方面去初步判断自己有无子宫方面的问题,那么在下篇的话,我们想着重从身体的反射区去判断自己有无子宫方面的问题:


1.足底反射区脚内踝下(粉色区域)

这是子宫的反射区,对应十二经脉的话,属于我们的肾经,尤其要重视肾经的太溪穴。平常我们按压太溪穴上下有酸胀感是正常的,但如果有剧烈痛感,而且细按有颗粒感,则表明子宫有问题了。


2.八髎穴


八髎穴即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分别位于第 1~4 骶骨后孔中,一共八个,属于膀胱经的穴位。八髎穴是治疗妇科问题的大穴,也是诊断妇科问题的重要穴位,如果这个区域皮肤肥厚、或冰凉、或有瘀络都是有妇科问题的表现。


 刮痧治病,以通为补,力度以轻柔为主 


1.培元刮、天元刮:


子宫位于下焦,特种刮痧的培元刮、天元刮,也是对应下焦。

培元刮里面很关键的一个穴位是志室穴,志室穴是膀胱经的穴位,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我们知道肾藏志,所以『志室』这个穴位的肾气特别足,是治疗肾虚病证的重要穴位,这个地方一定要重点去把它刮开。

天元刮有一个穴位也很关键,就是我们的关元穴,有一个手法是从天枢穴刮向关元穴,所以简称天元刮。关元穴是任脉的穴位,位于肚脐下3寸,天枢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位于肚脐旁开2寸。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曾经提到关元穴『主治积冷,诸虚百损』,治疗脐下的绞痛效果非常好,所以我们在刮关元的时候一定是从上往下刮一次关元穴,然后两边从天枢向关元刮算刮了两次关元穴,我们一般进行30个来回,相当于一共刮90下关元穴。


2.项丛刮、骶丛刮:

特种刮痧里面有一个灵魂刮法叫做项丛刮。特种刮痧有一个口诀叫『刮痧先刮头,刮头要致密,刮头必刮项丛刮』,也就是说不管治疗任何身体的疾病都必须刮项丛刮。在刮头的时候有一个要求,也是技巧,一定要先把眼睛闭起来再刮,把眼睛闭起来以后,把后枕部这一块好好的刮一刮,再睁眼感受整个气血的变化。头为元神之府,中医治病先调神,刮头(特别是项丛刮)是非常重要的。


骶丛刮是治疗任何妇科毛病最关键的刮法,对应我们的八髎穴,针灸治疗子宫肌瘤的关键的就是在月经期的时候扎八髎穴,扎八髎穴以后,针感都会放射到子宫,刺激子宫把里面郁结东西化开后脱落下来,然后顺势跟着月经排出去。


八髎这个区域,按道理应该是皮包骨的,不应该有肉,但很多人在这个位置很丰厚,其实就是对应的垃圾很多,还有如果我们用手背摸这个地方感到明显的冰凉,那表明宫寒很严重了。如果还有明显的瘀络,一般我们会建议在经期第一天就把瘀络直接刺穿,把瘀血放掉,这就是《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说的:『宛陈则除之』。


骶丛刮除了要刮骶丛,还有一个地方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就是我们臀部的环跳穴,属于胆经,就是大家打屁股针那个位置,有子宫肌瘤或者有妇科的问题的时候,这个地方刮上去会非常痛,但是刮完以后会很舒适,一般会出很多黑砂。

如果可以的话,刮完痧以后在出痧颜色最深的地方,用粗艾条;如果用普通的细艾条,把三根绑在一起来灸,很快小腹就会暖了。


3.踝周刮


在特种刮痧里面有一个刮法叫踝周刮,其实就是刮我们的膀胱经,刮内踝和外踝,内踝是代表我们的子宫,外踝代表我们的卵巢。刚好这些部位我们自己就可以刮到。所以作为一个日常的保健或者平时的自我治疗来讲,踝周刮尤其可以当日常保健。


4.配四肢的穴位,重点就是我们的肺经、大肠经、脾经和胃经。



现在我们来讲两个穴位,列缺穴和公孙穴,这两个穴位都是八脉交会穴。跟子宫肌瘤关系很大的任脉和冲脉,分别与肺经交于列缺穴、与脾经交于公孙穴,所以这两个穴位既治疗任冲二脉的疾病(主要是妇科疾病),又治疗肺、脾疾病。


 艾灸穴位治疗子宫肌瘤 


肾俞穴、子宫穴补肾益宫

关元穴温下焦、暖子宫

神阙穴、气海穴补元气、益阳气、固精气

血海穴、三阴交养血和血

神门、三阴交调补心脾,交通心肾

足三里 健脾温中、固肾涩精



找穴位、自我调理,就找答摩视频




子宫肌瘤属妇科痼疾顽症,虽然引起子宫肌瘤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根源一定是宫寒,阳气不足。所以治疗子宫肌瘤,一定要让我们的小腹暖起来,阳气就过来了,阳气就足了。中医治疗子宫肌瘤有很明显的优势,但疗程较长,短时间内难以消瘤,当以岁月求之,不要急于求成。



说明:

1.本文证型中的方药主要来源于人民卫生出版社《常见病症-中医辨治》。

2.特种刮痧的资料主要来源于董俊佐老师的直播微课:特种刮痧-子宫肌瘤篇(点击即可免费回看)。

3.艾灸的穴位主要采纳董俊佐老师和常小荣老师治疗子宫肌瘤的心得。


互动:

刮痧和艾灸都是非常实用的方法,

治疗子宫肌瘤,不同的老师也有不同的治疗妙招和心得,

你会有兴趣看专题系列吗?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答摩」,搜索「zan_edu」即可关注。本文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转载,如欲转载及内容合作,请于公众号后台留言或添加小编辑部微信:「zanclub_bjb 」、「180 2853 3261」。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