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7条(第1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1

 老公精选文库 2017-10-29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笔记之一此条主要讲太阳病与少阴病的区别。太阳病人体内正气充足,正气与病邪斗争于体表,因正气充足,所以发热,所以说“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这是太阳病。少阴病则不然,少阴病由于人体内正气不足,所以正气与邪气斗争时,没有发热的现象,所以说“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所以少阴病解表时,往往要加入附子等一些能振奋人体机能,补充人体正气的药物,如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等。

 笔记之二:热”与“不热”在很大程度上是区分阳证和阴证的重要依据。如阳明病与太阴病,阳明病多呈现“热”证,所以不恶寒,反恶热,要用大黄等苦寒药,如三承气汤.

太阴病多无“热”证,反怕冷,要用附子等大热之药,如四逆辈等。

又如少阳证与厥阴证,均有寒热往来的特点,用药上均要寒热结合,但少阳病是热多寒少,所以热药用得少;而厥阴病的寒热往来,却是寒多热少,所以在用药上要用上大队伍的热药,如附子,细辛,干姜,川椒等。

读经笔记之三:但是,我们在分析第6条时说过,本条不能作为区分阴性病或阳性病的标准,而应该是区分发病人的阴性体质或阳性体质的依据,有无胃气的依据。也就是说,病人有发热现象的,就是有胃气的体现,无发热现象的,就是无胃气的体现。

这个“发于阳也”是指人体的内在体质是阳性的,但是啊,这个太阳病的本质仍然是表寒病,因此桂枝汤、麻黄汤均有辛热的桂枝;这个“发于阴也”是指人体的内在体质是阴性的,因些要加入温里的附子,这个表病仍然是寒性的表病。

    笔记之所谓的“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是以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在实际运用上没有什么意义,可将其忽略。

笔记之简而言之,同样是表病,热恶寒的是太阳病;无热恶寒的就是少阴病。同样是里病,恶热的就是阳明病,恶寒的就是太阴病。同样是半表里病,热症的为少阳病,寒症的是厥阴病。

另个,对于表病,还要注意,有热而不恶寒的,则是温病,是表病的热性病,是白虎汤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