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对《过客》《雷雨》的理解

 火树银花5 2017-10-30

对一部文学作品,过分以单一刻板的思维去评判,或者以过于花哨的主观思维去想象,虽不无意义,但往往可能都是偏颇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基于此,不揣冒昧,粗线条地说说我对《过客》《雷雨》的理解。


鲁迅的《过客》,场景和人物皆极简单,主要是小女孩、暮年老翁、中年过客的一段对话:

作为中年男人的过客疲惫不堪,双脚鲜血淋淋地走在路上,碰到小女孩和老翁,便问“前面是怎么一个所在”。饱经世故的老翁告诉他,前面是坟墓。他说,不对。小女孩告诉他,前面是花园。他说这也是不对的。那你说什么是对的?他说,不知道,要走过去看看。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在关注自己的现实存在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未来。那个在前面等着我们的、未曾谋面的未来是什么?对此,鲁迅的《过客》有三个答案:花园、坟墓和不知道。而曹禺的《雷雨》似乎又给出了另一种回答——走不出去的人生循环。

曹禺的《雷雨》写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周朴园年轻的时候是公子哥,他喜欢丫环侍萍。成人之后,他觉得这有违于社会法则,不会被社会所认可,于是义无反顾地把侍萍抛弃掉,找了一个受过现代教育的如花似玉的繁漪。这样的举措符合社会法则,但不符合人性法则,他真正的感情始终在侍萍身上。所以,尽管如花似玉的繁漪就在他身边,尽管按照社会法则,他对繁漪也可以照顾得无微不至,但他没有,他其实对繁漪毫无感情。

周朴园以为被他抛弃的侍萍投河死了,其实侍萍被人救起来了。尽管三十年来他刻骨铭心的怀念着侍萍,可三十年之后,当侍萍真正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又觉得这是他年轻时候做得很丢人的一件事,会使自己在公众面前丧失声誉,于是,又催着侍萍赶紧走,说要什么条件都答应她。

周朴园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周萍,二儿子周冲。周萍在他年轻的时候,出于情感,和继母繁漪发生了男女之间的情爱关系,这是严重违背社会伦理的,是很丢人的事情。所以周萍成年之后坚决要断掉与繁漪的关系。繁漪非常气愤,说你年轻的时候,你跟我好的时候不是这样说的,你说你将不顾及一切地爱我。周萍说,我那个时候不懂事,现在懂事了。然后繁漪就说,你真像你父亲,你可真是你父亲的儿子。

周萍所说的懂事,就是懂得社会法则要求我做什么,不要求我做什么;允许我做什么,不允许我做什么。

而周冲呢?周冲作为一个青年人,出场时,穿着一身洁白的运动衣,拿着网球拍,脸是红扑扑的,充满青春的纯洁和热情。有一次,周冲告诉他的母亲,他的早餐钱不要了,要资助给小丫環四凤,也就是侍萍的女儿,他要让她上学。周冲对四凤充满了一种纯洁的感情。

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让我们看到,周朴园三十年前和侍萍的关系也就是这样子的。周冲长大一点,就会变成周萍,周萍长大一点,就成为周朴园,一代一代的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这个故事想说明的是,为了服从社会法则,成为社会所公认的好人,虽然非常痛苦,但却在痛苦中
压抑、扼杀自己的天性,伤害对方,其实也在人的生命本质上,伤害了自己。这虽然是悲剧,但却是一代一代人走不出去的悲剧,是悲剧的循环。也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过客,今天的过客重复着昨天过客的故事。

但《雷雨》明知如此,对此却是不认可的;他知道这是绝望的,但却要反抗绝望。这一点,与鲁迅的《过客》类似,明知前面是坟墓,但自己要走过去看看。

在坚若磐石令人无可奈何的命运与存在面前,人这种复杂的生灵,不能枉来世间走一回,更不该一开始就认命。为此,鲁迅探索过,曹禺探索过,今天的人们同样正在探索着。我相信,明天的人们也同样会探索这个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