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话说“慈不掌兵”,中国自古以来有没有“以慈掌兵”且成功的例子?

 wenxuefeng360 2017-10-30

大概中国史上,只有一个名将,违背了“慈不掌兵”,但还算成功吧。

那是姑苏慕容的祖先,前燕的柱石人物,慕容恪,也就是慕容玄恭。

这个人做将军,不尚威严,主要靠恩信结纳人心;务于大略,不以小令劳众——这个听上去很像不击刁斗的李广。

但他的,体现在:

官员若有过失,慕容恪不当众揭破,也不会贬他们的官,只是调他们到别的位置,意思意思。所以当时他手下人都有自知之明,都不敢犯罪,犯了小过亦会自责。

麾下军士有犯法者,慕容恪会悄悄把犯法者放了,自己再捉几个盗贼来斩首,冒充犯法军士的首级,号令全军。

论其战绩,则守辽东、伐高句丽、征扶余、取中原、平段龛。当然,还有众所周知地:擒了冉闵。

当然,严格意义上来说,他这种慈,也是种手段

即便慈,放了手下犯法军士一马,到底还是得杀几个人,挂羊头卖狗肉,以警示全军。

顺便多说几句。

自古名将,若非撞了大运的,未有军纪不严明者。军纪严明则杀伐不可不果断。

将军自然可以对士兵温柔关心。吴起吮创、岳飞与士卒共甘苦、韦睿轻裘儒袍不劳士卒,都得士卒心,但该杀时,不可不杀。孙武杀宫女,司马穰苴杀监军,周亚夫细柳营戎装见君,这都是明例。这事儿用腓特烈二世的话就说明白了:

“我们的斜阵方略比对手强是因为我们的速度比对手快一倍;我们的速度比对手快是因为我们的纪律比对手好得多。”

卫青素来推恩手下,仁善退让。但李广当年失期不到,卫青还是得派人责让,于是李广自尽。

当然,治军严谨的将军,容易脾气硬,不善于敷衍上头,比如李光弼,比如俞大猷。所以在中国出名又长寿的将军,除了治军严谨外,对麾下将官们(注意不是士兵),也有软的、温和的一手。但那不纯是慈,更多是手段了。

慕容恪能以慈掌军,也有他本人天然因素在。

一是他权倾朝野,已经不需要特意立威了。你看他稍微给人调个职意思意思,属下都会自责的。二是前燕民族成分比较复杂,士卒劲悍,他也算是针对性地施为。

但他对自己人慈,在战场上该杀还是杀,该打还是打,并没有效法宋襄公。

所以说直白点就是:到了战场上,纪律务必严整果决,所以心慈手软者不能掌兵;如果哪位名将意外表现得心慈手软,那基本就两种可能:

——他的部队规模很小,而且长期在外,处于进击姿态。王夫之说过,李广那种放羊式管理容易激发血性,适合进击;程不识那种严格管理容易塑造纪律,适合防守;但越是大军,越需要纪律。

——这是他特殊身份下的特殊手段。比如,慕容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