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霜降已过,重阳渐远,立冬近在眼前!

 冬竹123 2017-10-31



下周二便是立冬!  

今年哪天立冬?




2017年,立冬日期:

2017年11月07日 

星期二

 (丁酉年(鸡年)九月十九)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

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为古代社会重要节日。昔日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北郊设坛祭祀,而民间则以养生为生活头等大事。如何养生?


一、养从口入,着重进补

古代谚语曰:“立冬补冬,补嘴空”,;又曰:“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那么,如何补才合理?首先,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摘自寻医问药网中医频道)。

在具体原则上,要遵循《黄帝内经》“秋冬养阴”的原则,食用滋阴潜阳之物,补益肝肾、滋阴助阳。

(1)进补牛羊肉等,少吃海鲜等寒性食物。狗肉、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鸽、鹌鹑、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御寒效果最好。

(2)多吃坚果。寒冷天气使人对体内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通过转移作用提供适应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例如芝麻、葵花子、乳制品、酵母、叶类蔬菜等。

(3)少肥腻,多清淡;少吃辛辣,当润燥。初冬气候晴朗干燥,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滋润,又可避免维生素缺乏。寒冷气候使人体维生素代谢发生明显变化,增加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摘编自中国食品科技网)。

二、衣着起居,切记养藏

立冬之后,天气转凉、渐冷。天地万物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自然界也表现为阴盛阳衰。中医认为:早睡晚起,日出而作,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对个人而言,衣着过少过薄,则耗阳气;衣着过多过厚,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入。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因此立冬后的衣着起居,切记“养藏”。

这里提供两个建议:(1)注重背部保暖,要保护阳气。中医认为,寒为六淫邪之一,故冬天应保暖避寒,老人尤其要暖好背。(2)多叩齿、干洗澡,适量揉腹,亦可艾灸等。这些保健方法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而作,对身体有益处。艾灸则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读者要斟酌使用。灸穴部位包括足三里、中脘、关元、气海等;还可以在肚脐里放些盐,艾灸肚脐,即神阙穴,补益元气(摘编自中华养生网)。

三、可睡懒觉,适量冬练


立冬的时候,北半球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立冬是个多么神奇的节日,别名“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它既是收获祭祀与犒赏的时节,也警示我们正在进入寒风乍起的漫长三个月。

俗话说“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老一辈人常常以立冬这一天的天气来预测这个冬天的走向。立冬这一天晴朗,整个冬天将非常严寒;立冬这一天阴天,那么整个冬天将是暖冬。

无论寒冬还是暖冬,睡个懒觉保证充足睡眠,或者适量冬练保证身体活力,都必不可少。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们还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而在精神上,中医讲究入冬后情志要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多愁善感之人要避免万物凋零之时,触景生情、郁郁寡欢。


推荐家常进补食谱


(1)羊肉炖萝卜:采用羊肉、白萝卜等,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

(2)炒双菇:采用香菇和平菇等,能补益肠胃,化痰散寒,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高血脂患者更为适宜。

(3)党参黄芪炖鸡汤:采用母鸡,党参和黄芪以及红枣、姜片等;为广东省传统的名肴,属于粤菜系;具有健脾胃、补气益血、提高人体免疫力、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等作用。

(4)黄豆滋补猪手浓汤:采用黄豆、猪手、红枣、甜玉米、枸杞等,富含胶原蛋白,安神,补脾胃。

(5)滋补老鸭汤:采用鸭肉、枸杞、冬瓜、萝卜、海带等,具有清虚劳热,补血,养胃生津的作用。

(6)饺子: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据传,饺子的原名据称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至今流传着“祛寒娇耳汤”的故事。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冬天里,他看见南阳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纷纷被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于是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


温馨提示:本文推荐的祛病偏方、验方、名方等,仅供参考,不能代替医师诊治


药君说《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养精神,蓄精锐,看似冬眠,实则备春。等到冰雪消融之时,方有生机勃发、气吞长虹之力。所以,英国诗人雪莱早在19世纪就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而你,为此准备好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