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慧·见(第40期):''''阳平治都功印''''何时再现法力

 耽读斋 2017-10-31




“阳平治都功印”何时再现法力



“阳平治都功印”是道教正一派至高无上的天师用印,始于创始人张道陵。传说,第一代天师张道陵,于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在鹤鸣山修行时,太上老君驾五白龙,乘紫云,率众而降,授予三清众经九百三十卷,符籙丹灶秘诀七十二卷,一千二百官章及斩邪雌雄二神剑,还有就是这方“阳平治都功印”。


张天师像


汉末,道教在各地设有道场,作为宗教和管理中心,称为治,当时设二十四治,“阳平”居于首位,为道教的总部。“都功”为治中一职事,就是道家的首领。“阳平治都功印”即是张天师在道教中实施神权的“法印”,具有无上的法力。


此印道教正一派天师代代相传,至今六十四代,却出现了掌教天师与掌印的分离。当代天师有天师之实,却无法掌有那方相传为祖师张道陵所遗,具有号令鬼神能力的“阳平治都功印”。传了一千八百余年的道教玺印,到今天不能人印合一,无论何种原因,这都是一件憾事。至此我也刹那间一闪念对其今天的法力表示怀疑,张道陵有知,不知会做何是想。


△中国道教发祥地:龙虎山


据说张道陵代代相传的“阳平治都功印”,六十三代天师临终时因故将它托付于一个亲友。现在,这方印存放于台湾某银行的保险柜中。不久前,持有者将此“阳平治都功印”取出,使其再现片刻风采。观者言其系灰绿色的卞和玉印,印把是只似龙又似虎的卧兽,印文为篆体之阳文,印面有十二公分见方大,所述是否与实物相符,惜未见照片,不得而知。


道教在千百年的传播过程中,由于此印代表了道教正一派天师的最高权威,所以民间一般道士私刻“作法”的现象也有存在,出现过很多“阳平治都功印”,只是时隔千年,历经战乱,现在的遗存已极其鲜见。另外,除了民间,历代也有御赐的天师印玺。元代与清代的御赐“阳平治都功印”是现今存世的极少见的珍贵文物。


△阳平治都功印(元)


元代青白玉螭龙钮“阳平治都功印”玉印,为龙虎山天师府法物中极为重要的一枚法印,螭龙印纽显示出如皇家般的尊贵等级,历代天师袭用至今。印面通高6.4厘米,边长12.3厘米,重972克。 青白玉质,洁白莹润,印钮为一蹲踞触角螭龙,翻唇露齿,眉须后拂,腿关节部位毛发翻卷长飘,尾作分丫鱼尾状,雕琢精细,生动传神。印面为阳文九叠篆体“阳平治都功印”六字,印文线条流畅,结构严谨,为典型的元代印章风格。


阳平治都功印(清)


清御赐白玉雕双龙钮“阳平治都功印”,是道教正一派的天师用印,为世传克制鬼神的主要法器,为正一宗坛的镇坛之宝,也是道教最主要的印章。从此印的形制来看,印面11厘米见方,尺寸上与元代所制大同小异,而印台厚度、双龙雕钮、印文宽边等特征是典型的清代官印风格。明代洪武、成化、嘉靖都有朝廷赐印的记载,清康熙以来历代皇帝都有赐正一天师以官秩、诰封的记录。在清代,除皇帝颁赐以外,无论释道是没有双龙钮印章的。


今日说起此事,缘起所闻传说中张天师之“阳平治都功印”戏剧般的传承。由此一观元、清两方御赐道教用印,领略其皇族的气势与法印的庄严。我对宗教所涉不深,于此悟性又低,却知心存敬畏。每每见之沦于世俗,陷于无谓或有谓的纷争,都会益增其惑。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