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隶知多少(第一篇)——《鄐君开通褒斜道刻石》

 月满西楼057 2017-10-31


东汉桓、灵之世(147-189),定型的隶书成为法度森严的官定标准书体。这一时期留下的碑版、金文、砖文、印章文字,以及篆、隶、楷、行、草诸体皆备的竹木简牍,丰富多彩,琳琅满目。东汉树碑立传之风特盛,所遗碑版也最多,最精湛。我们通常说的汉隶主要指这类碑版。这是我们讨论东汉书法的主要内容。传世的东汉碑版达170余种。这些碑版书法风格多样。今将选择汉隶中具有代表性的碑版介绍给大家。

 


茂密雄强,浑穆厚重一路风格的汉隶有:《鄐君开通褒斜道刻石》《裴岑纪功碑》、仇绋书《郙阁颂》、仇靖书《西狭颂》《封龙山碑》《衡方碑》《耿勋碑》《潘乾碑》《赵圉令碑》《景君碑》《樊敏碑》《夏承碑》《尹宙碑》等。这一类碑刻,总的特点是体方笔拙,笔力遒稳,气派宏大,浑厚雍容。



其中最拙古者有《鄐君开通褒斜道刻石》以及仇绋所书《郙阁颂》摩崖刻石等。它们没有明显的波磔笔画,笔道劲挺,以拙取胜。这类碑刻中,稍见秀逸者有息喿所书《樊敏碑》以及《西狭颂》《赵圉令碑》《潘乾碑》《夏承碑》《耿勋碑》等。这几种碑刻,用笔上有了一些变化,有了波磔,笔道粗细也变化较大且有了明显的波势,显得活泼,于雄强茂密中又见神采飞动,是很可贵的。近人佘雪曼在讲汉《西狭颂》特点时说《西狭颂》的艺术特点,是庄严浑穆,天骨开张,有博大真人气象。......它的结高古,笔力稳,彼苍松,自具端他还说。学汉要有气魄,写得大,放得开,这块首尾完好的石刻,对于今天的我们,应是最佳的范本。他的这一分析,对我们研究这类碑刻颇有启发。

 


《郎君开通褒斜道刻石》。为摩崖刻,原在陕西省褒城县北石门谷道中,现藏汉中博物馆。由褒斜道可直抵关中,因斜道为太守鄐君主持开通,故立石以纪其功,东汉永平六年(63)刻,是现存东汉刻石之最早者,宋代被发现,十六行,行五至十一字不等,清道光前'钜鹿”二字漫漶,后被近人重剜数字,如'钜鹿”“百”等字。



它笔道圆劲,若屋漏,若画沙,非中锋不能为,关中著名学者党晴梵《论书》诗云:“斜谷摩崖十又三,中峰须向此中参。”在褒斜道摩崖汉魏刻石十三种(又称“汉碑十三种')中尤以此刻笔笔藏锋,如锥画沙不见起止,沉着、含蓄、拙朴。其结体方整,取外满之势,直接继承了西汉金文篆书的体势特点。然其笔道的简省、偏旁部件的写法却纯然是隶书。通体章法,无行距、字距之限,上下左右不犯不离穿插呼应,隐现于如微波轻烟的石纹之间。



大体匀称的由中锋、藏锋、圆笔所构成的起伏波动的线条成了这幅作品的主旋律。因漫漶磨泐而形成的时隐时现的线的运动所产生的字的似隐似现、虚虚实实所带来的神秘感却能令人遐想,给人以心理上的不满足感,令人追求、探迹、摩挲、猜测。这正是书家、工匠、大自然造物的神奇高妙处。美的享受不是让人满足、静止,而是让人不断地追求,用感情、理智、联想去发现美,这大约就是此类作品残缺美的诱惑力之所在吧。



清代著名书论家杨守敬在《平碑记》中称赞此刻石说:“按其字体,长短广狭,参差不齐,天然古秀若石纹然,百代而下,无从摹拟,此之谓神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