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丨四大步骤 超强实例,教你创造难忘的人物!

 leee68 2017-11-01



如果你问我,读过的故事里最难忘的人物是谁?


脑海中第一个闪现的人竟是李斯。


《楚汉传奇》剧照


秦国宰相李斯被判腰斩,他和二儿子奔赴刑场时,他说:“儿啊!我多想回到上蔡老家,出东门,牵着小黄狗去逮野兔呀!”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不如逍遥的自由,这是李斯临行前的体悟。


你写的人物有灵魂吗?


对于作家来讲,这是一个艰涩问题。“创造难忘的人物”,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作为读者——你能读出人物的灵魂吗?


有没有一个指南针,能同时为既可以为如何写活人物而发愁的作家指路,也能为“囫囵吞枣”的读者支招呢?


个人认为琳达·西格所著的《创造难忘的人物》二维码购买链接见文末)这本书就能达到这个效果。


下面我们就跟着此书的思路来看看,到底如何才能创造出令人过目不忘的人物。



少有不遭观众唾骂出轨男形象——《我的前半生》中的“前夫哥”陈俊生。因为出演此角色,一直不温不火的雷佳音也开始逐渐被观众所认识。


1

一切从观察开始


“当研究人物时,我首先从仔细观察他们的面孔开始。面孔就是灵魂的地图。我还会仔细地听他的语调、口音和笑声。”《证人》的编剧威廉·凯利是这样寻找原型人物的。


《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的大泽在昌说:“怎样才能塑造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充满魅力的角色呢?关键只有一点,就是‘观察’。观察别人,仅此而已。


他提到一个观察别人的要诀:去看对方的视觉尽头。通过观察视线,能够了解对方的兴趣所在。比如,看见一个男人目不转睛地盯着妙龄女郎的大腿,就能知道“这家伙是个色狼”。看见一个在电车里认真阅读文化学校张贴的广告,就能想到“这个人现在想提高技能”。


反复训练“观察和想象”是塑造有魅力角色的第一步。


2

添加矛盾性


矛盾性会给一个人物添彩。


▷ 比如一个数学家、密码学家,大家公认他对科学的态度一丝不苟。若当你得知,他说话时满嘴笑话,还时不时地来一段脱口相声。这位数学家也因他身上的矛盾性显得可爱起来。


▷ 《红楼梦》中,李纨在丈夫贾珠去世后,“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如果人物塑造到这里,她今后的生活无非就是为丈夫守节、孝敬公婆、教育孩子,毫无波澜和生趣。


李纨与黛玉论诗


但恰恰是李纨搬进大观园以后,尤其是起诗社以后,她开始活跃起来。第六十三回,探春抽到一个诗签,要罚酒,探春不肯喝,“却被史湘云、香菱、李纨等三四个人强死强活灌了下去。”


第五十回,李纨评宝玉的诗最差,要罚他,便说:“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支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如今罚你去取一支来。”众人都觉得这罚又雅又有趣。


这里的李纨和“槁木死灰”判若两人。据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周思源分析,这种矛盾性源于环境的改变。她迁入大观园以后,不用整天陪着贾母、王夫人等说话,只要晨昏请安就行了。“李纨在大观园里面成了地位最高的人,弟弟妹妹都归她管,获得了相对的自由。李纨进入大观园的年龄不超过二十八岁。在宽松的环境中,已经被扼杀的人性得到了复苏。”


吸引与欣赏


▷ 这种矛盾性也体现在宝玉身上。他有个绰号叫“怡红公子”。《红楼梦》中的“红”代表少女,“怡”有快乐之意。贾宝玉的使命就是使这些女孩子快乐。但在《红楼梦》中并不总是如此。比如,因他而跳井的金钏儿。他唯一的补救就是耐着性子、低声下气,用莲叶羹逗笑金钏儿的妹妹玉钏儿。后来,晴雯被撵出去到死去,宝玉也没采取任何措施,只是任其发生。周思源解释这是宝玉的文化基因——玉石的两重性所致。


贾宝玉身上有很多美好的人性,但也有又粗又大又笨的石头本性。这种矛盾性,让人物不能用单纯的“好人与坏人”来区分,既增加了人物的厚度,也让读者思考这个人物为什么会这样做?换做自己是否也是同样的做法……


小说家伦纳德·图尔尼把矛盾性看作创造绝妙人物的关键:


“如果人物由各种东西混合而成,其中包含着彼此敌对的因素,他们就会更加有趣。要创造这些敌对的因素,你先得建立其中一个,然后再问自己,确定了这个因素以后,这个人身上有没有什么其他因素能够创造出冲突来?”


★ 在《创造难忘的人物》一书中,作者总结了“塑造人物六步”:


通过观察和体验,得到第一个想法

对人物进行粗线条刻画

寻找人物的核心,以创造人物的连贯性

寻找人物身上的矛盾之处,以创造人物的复杂性

添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充实人物

添加细节使人物非法而独特


3

添加价值观、态度和情感


“如果你想基本一步深化人物,那么还有其他一些你可以添加的品质——你可以在价值观、态度和情感上拓展他们。”琳达·西格在《创造难忘的人物》指出,在增添了一些矛盾性让人物变得独特以后,还得再加点别的料!


“态度”涵盖了观点、视点、人物在特定情境下采取的特定倾向。他们可以深化和定义人物,显示一个人物如何看待生活。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虽然只写了一出宝玉挨打的戏,却把很多人物的情感、态度,甚至是价值观也带了出来。


▷ 最毒舌——贾环:向父亲贾政搬弄是非,说宝玉因强奸金钏儿不遂,打了一顿。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贾环本来就不招读者待见,这下估计讨厌他的人更多了。


▷ 最无情——聋婆子:宝玉得知贾政要揍他,便向这个婆子求助向外面传话。谁知这个婆子却说:“有什么了不得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宝玉听后估计心都凉了,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这聋婆子对金钏儿之死的态度,太冷漠!


▷ 最狠心——贾政:原本是小厮们打,他嫌打得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后来见王夫人进房来,更是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如果有打过孩子的经历,还真是越有人劝,打得越狠……不过,他倒是说了一句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也许这句话只是气话,也许大有深意,贾政怕宝玉疏于管教、无法无天,弄出弑君杀父的罪名,可就无法挽回了。


▷ 最煽情——王夫人:先哭宝玉,后哭喊着贾珠来。“别人还可,唯有李纨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我觉得这处写得极为动情,看到这里心里忽然酸酸的,有几许体会到王夫人和贾政的丧子之痛以及李纨的丧夫之痛。



▷ 最无辜——薛蟠:宝玉的小厮焙茗说薛蟠挑唆,忠顺府才来贾府讨琪官,毕竟这是宝玉挨打的一个导火索。袭人听后,说与薛宝钗,宝钗回家说与薛姨妈,正好薛蟠回到家,二人一同埋怨他。不过这回他是受冤枉的,骂道:“难道宝玉是天王?他父亲打他一顿,一家子定要闹几天。那一回为他不好,姨爹打了他两下子,过后老太太不知怎么知道了,说是珍大哥哥治的,好好的叫了去骂了一顿。今儿越发拉上我了!既拉上,我也不怕,越性进去把宝玉打死,我替他偿了命,大家干净。”薛蟠的这段话一来宣泄自己被冤枉的情感,二来也说明了他的态度:别人家孩子挨打很正常,怎么偏宝玉就打不得?打完了还得找人低过?


▷ 最幽默——黛玉:宝玉挨打后,黛玉独立在花阴下,见薛宝钗回家去,眼上有哭泣之状,大非往日可比。黛玉便在后面笑道:“姐姐也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黛玉不知道薛宝钗哭过是因为和薛蟠置气,但是这突如其来的两句话,倒教人觉得她想象力丰富,幽默感挺足。


曹雪芹塑造人物的方法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我最佩服他通过一件事,就能写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觉,带动书中大部分人物活跃起来。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元妃省亲、起诗社等。不仅展现出人物的情感,也容易通过人物对事件的态度刻画出其性格。


4

创造人物关系


人物极少单独存在,而是存在于关系之中。因而,创造一个丰满的人物关系极为重要。


小说家伦纳德·图尔尼强调了人们的关注点在20世纪的变化:“成对的人物在小说和电影中日渐重要起来。”



在《我的前半生》中,有三组组奇妙的人物组合。唐晶和子君是闺蜜;贺涵与唐晶是恋人;陈俊生和子君曾经是夫妻。


《我的前半生》一开始,子君满脸写着“我是贵妇”两个字:好逸恶劳、刁钻、目中无人、矫情……这样令人讨厌的品质怎么能入得了贺涵的眼?


人物之间究竟靠什么相互吸引?


子君离婚“落魄”后,贺涵在帮助她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她的印象改观,曾经讨厌的人竟慢慢走近自己的心里。这“火花”在作为观众的我看来,擦得既险恶又不可思议。将柔弱装进坚强,在挫折面前的隐忍……成了人物的共同点,即人物之间的吸引力,拉近他们的距离并使他们密不可分。


唐晶误会贺涵与薇薇安的暧昧,贺涵却不愿过多解释。子君曾试图挽留陈俊生,离婚后,努力摆脱曾经对前夫的依赖。这种人性中的骄傲也许是贺涵和子君骨子里的一个共同点。他们彼此同情各自的遭遇,对各自体现出品质又相互吸引。


子君说:“任何女人被你贺涵爱上,都是无比幸福的。但那个女人不能是我!”


我抢了你的“菜”


子君和贺涵心知肚明,横在二人进一步吸引的因素——唐晶。一边是闺蜜,一边是恋人,这种冲突总是不断地威胁他们的关系,并使他们分离。在电视结局中,子君和贺涵在同一个码头,思念彼此,心中都萌生出“哪怕只是一起看看海,该多好的”简单愿望!


子君与贺涵之间的关系只是浩瀚人海中的一种复杂的关系。你是否想过为自己的小说创造一组令人难忘的人物关系?


★ 琳达·西格为读者支了几招:关系式的故事强调人物之间的化学反应,而大多数“火花”都是来自以下组合——


人物的共同点,即人物之间的吸引力,拉近他们的距离并使他们密不可分。


人物间的冲突威胁到他们的关系,并可能使他们分离,这为剧本提供了戏剧性(有时是戏剧性)。


人物具有对立的品质获成为对手。通过编排,这可以创造新的冲突并加强人物。


人物由向彼此(或好或坏)转化的潜力



冲突来自人物的反差。把不同的志向、动机、背景、需求、目标、态度和价值观强加于对方就可以产生冲突。


在爱情小说《荆棘鸟》中,在玫瑰盛开的草地上,梅吉以为会与拉尔夫共度浪漫的一生。她不能理解拉尔夫的选择是教会,而不是爱情。两人的需求、价值观不同而导致的冲突。


二人分开之后,梅吉浑浑噩噩地嫁给一个与拉尔夫有一些相似的工人;拉尔夫在教会蒸蒸日上,如鱼得水。但是二人总是在吸引和冲突中碰撞、擦火花……如果作者把握好人物的冲突,很创造出很好看的故事!


“你可以把这些元素——吸引、冲突、反差、转变,运用于爱情、友谊、合作乃至任何类型的人物关系的创造中。”这是琳达·西格在《创造难忘的人物》给我们的答案。试想如果子君离婚后没有自力更生、努力照顾好自己和孩子的转变,子君留给贺涵的印象就不会出现反差,让她转变成贺涵喜欢的女人,编剧也是费心了!


文章转载自花暖房的豆瓣书评,原题为《你创造的人物有灵魂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