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应该如何平静的老去

 georgelixb 2017-11-02

1970年2月2日傍晚,一代思想巨星罗素,在英国北威尔士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8岁。这位伟大的分析哲学家和思想家,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而他手中高举解剖刀的形象,将永久地立在思想领域的碑林之中。罗素离去了,他的思想与他的养生、长寿之道,仍值得我们研究、探讨,这也是这位哲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01

人生是一条大河

罗素曾把人生绝妙地比作一条大河:“人生应当像条河。开头河身狭小,夹在两岸之间。河水奔腾咆哮,流过巨石,飞下悬崖。后来河面逐渐展宽,两岸离得越来越远,河水也流得较为平缓。最后流进大海,与海水浑然一体,看不出任何界限,从而结束其单独存在的那一段历程,但毫无痛苦之感。如果一个人到了老年能够这样看待自己的一生,他就不会怕死了,因为他所关心的一切将会继续下去……”

罗素认为,如果随着精力的衰退,日渐怠倦,就会觉得长眠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他希望在工作时死去,知道自己不再能做的事有人会继续做下去,并且怀着满意的心情想到,自己能做的事情都已经做到了。

晚年的罗素,对人生一点点地逝去十分坦然,从不畏惧死亡,死是自然规律,像河水流入大海一样,是必然的。他曾非常诚恳达观地劝说那些尚存疑虑的老年人,不要因害怕离世而惶惶不安,而要使自己的个人生活“越来越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这样,人死了,他的生活还在继续。

02

生活在大海上的一艘定期客船

1918年2月的一个早上,罗素家来了两个不速之客,将其押走,判了6个月的监禁。从此,“2917”号犯人代替了罗素的真实姓名。由于罗素具有永不磨灭的生命活力和乐天性格,他在监狱里,依然和往常一样快乐,并不感到监狱有什么特别之处,仍然读书、写作,并不怨天尤人,认为他自己反战活动是正确的,你关你的,我坐我的牢,我写我的书,全然不放在心上。

这位已享有盛名的哲学家罗素,虽然身在监牢,但心灵却依然在广阔自由的天空中遨游。以他快乐的天性和不服输的性格反而使他囚徒生活变得光彩熠熠。他乐观地把这种囚徒生活描绘成“就像生活在大海上的一艘定期客船一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舱位。他似乎把牢狱的生活当作了一次海上的漫长旅行,他的生活依然井井有条,每天4小时用于哲学写作,4个小时用于阅读哲学书籍,4个小时用于泛读其他书籍。

罗素完全不像一个囚徒,他那副总是飘飘然无芥蒂的神态,那种乐观的天性,使人反而感到他这时的生活是他追求精神自由的历程中最动人的篇章。他出狱前还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像在监狱这样使人神思悠悠,一个个意象联翩而至:阿尔卑斯山的清晨,芬芳的松枝覆盖白雪,高原的牧草闪亮着晶莹的露珠,卡达湖横陈在远远的山外,一眼瞥去,湖水在阳光下溶溶泄泄,波光粼粼,恰如西班牙吉卜赛人那狂放的、笑盈盈的明眸……一切自由的、美好的事物或迟或早地不断涌入我的脑海。”

03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罗素在九十多岁时写了《如何进入老年》一文,指出遗传对长寿很重要,祖上高寿者,子孙也多长命。此外,要有广泛而高尚的兴趣,要乐观不悲观,不要老想“死亡”之事,要“忘我”,让自己的生命愈来愈融进宇宙的大生命、人类的大生命中去。

罗素的这些养生思想与我国的传统养生观念如出一辙。孔子曾说过:“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耳。”这就是乐观可忘心忧,不知身老的养生作用。难怪罗素在狱中、在生命处于危险之中,还能那样镇定、乐观,原来是极高境界的养生法——乐观养生法。

乐观情绪使气血流畅而能滋养神气,使神智和调,胸怀舒畅,保持精神内守状态。精神内守,自能摒弃杂念,避免消极悲观情绪。乐观情绪还能使人体的生理活动正常进行,并纠正各种生理失调状态,增加对患者的药物疗效,促进疾病的康复。

幽默、快乐也是罗素的长寿秘诀。他的幽默言行不仅表现在平时,也表现在最困难、最危险,甚至是在监狱及和疾病死神斗争中。罗素的一生,是在风雨飘摇和艰难困苦中度过的。在98年的人生长河中,他的手始终没有放下搏击的武器。这武器,便是他人生的幽默快乐原则,便是他对人世间爱的激情,便是他思想的锋刃。快乐,是罗素战胜痛苦与死亡的武器。幽默,是罗素调剂情志的良药。

04

顺其自然

罗素在《如何进入老年》一文,总结他一生的养生之道,其中他主张饮食起居要“顺其自然”。这里所说的“顺其自然”是指不要乱来,一切要有规律。罗素生活一向很有规律,每天按时睡眠、休息、按时起床,早晨起床后到空气新鲜的庭院中散步、做柔软体操。早饭后休息一会儿便开始写作。下午是看书、写信的时间;黄昏时外出散步,休息一下大脑,调节精神;晚上和朋友们在一起聊天,争论问题,这样的生活习惯,罗素一直保持不变。

现代生物学认为:人体各种生理活动都有“预定时刻表”,即“生物钟”。人体的各种活动若能顺应生物钟的要求,则可达到健、寿、智、乐、美的境界。若不顺应它,则随着违反的程度不同而使人体受到不同的损害,表现为疲劳、低智、抑郁、早衰、疾病,甚至死亡。因此,生活起居必须“有常”,即有规律——顺应生物钟的要求。罗素虽然未必知道“生物钟”,但他是个大思想家,他早就意识到生活有规律,对他的健康大有好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