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孔子之四十五:孔子:知命运者无忧

 墨香笙樵 2017-11-02

    知命运者无忧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
    知其不可而为之。(《宪问》)

 

    对于孔子所讲的知命,冯有兰解释说:命就是命运,是我们无意中的遭遇。我们的活动,要取得外在的成功,总是需要条件的配合。但是这种条件的配合,整个的看来,却在我们能控制的范围之外。所以我们能做的,莫过于一心一意地尽力去做我们知道是我们应该做的事,而不计成败。这样做,就是知命

    知命就是承认世界本来存在的必然性,这样,对于外在的成败也就无所萦怀。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就永不失败。……这样做的结果,我们将永不患得患失,因而永远快乐。所以说孔子说:仁者无忧’”

    每一个人慢慢长大,尤其遇到挫折后,都会渐渐发现,自己的人生并不像年少轻狂时认为的那样一切由自己控制,而是朦朦胧胧的感觉到,生命中一直有某些难以言说的东西在塑造着自己。是的,这就是命运,让多少人欢欣雀跃,又使多少人痛心诅咒的神秘力量

    在《论语》中,孔子以自己的实际经历,给我们讲述如何让自己做在命运前保持自己心灵的平衡:一方面,体悟、了解命运,弄清楚自己的秉赋和应当肩负的人生责任;同时,在理想的追求中,不为命运所左右,不受挫折、失败的冲击,保持自己生命的快乐。

    在今天社会剧烈变化转型的时代,生活的变化和个人人生的不确定增强,人们很容易产生命运感。但是,到底什么是?什么是命运?人到底是命运的奴隶,还是可以扼住命运的喉咙,作它的主人?孔子用一生不懈努力却又坎坷的经历诠释的命运观念,对于在社会变化剧烈的时代,个体安顿自己生命,创造自己的命运,具有恒久的意义。

    孔子对认识命运在人生中的重要性提得很高: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孔子把了解命运,作为一个人成为有修养的君子的必不可少的内容。他在人生阶段的自述中说:五十而知天命。孔子的学生引述他的话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人的生死、贫富、贵贱,以及成功、失败,都是由天命决定的。对于自己一生的不得志,他也有清醒的认识,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但是,在孔子看来,命是很难言说的,他很少谈到命,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对于孔子讲的,就有不同的理解。2004年去世的现代国学大师张岱年就有精到的解释。

    在《中国哲学大纲》中,张岱年写道:命乃指人力所无可奈何者。我们作一件事,这件事情成功与失败,即此事的最后结果如何,并非作此事之个人之力量所能决定,但也不是以外任何个人或任何一件其他事情所能决定,而乃是环境一切因素之积聚的总和力量所使然。如成,既非完全由于我一个人的力量:如败,亦非我用力不到;只是我一个因素,不足以抗广远的众多因素之总力而已。做事者是个人,最后决定者却并非任何个人。这是一件事实。儒家所谓命,可以说即由此种事实导出的。这个最后的决定者,无以名之,名之曰命。

    这是从消极方面来讲命运的,人们往往碰到的也是这种意义上的苦恼和迷惑。所谓命或命运,也就是人生无法的限制性。因为,那种要扼住命运的喉咙的论调,往往是很浅薄的,有些人生经历的人都知道,很多时候,人不得不接受那种自我难以改变的命运的巨大影响。宏观上来讲,就像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国家,农村或者边远地区,以及某个具体的家庭,就是,无法改变,也没有理由说;一些人苦恼、抱怨自己生活的时代、国家,怨恨自己的出身,就是不知命

积极的命运

      不过,所谓命运,并不仅是消极的无奈,还有积极的层面。这种积极的命运,也就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使命和自己的秉赋。人降临这个世界,是有所肩负的,从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幸福到社会的责任,为爱情、为亲情、为友谊,为社会以及为人类的贡献,人只有扎根在这种意义追求中,才能获得生活的牢靠根基,清楚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命;同时,每一个人都有着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秉赋,它足以保证我们在此世获得幸福,追求理想,这也是命。

     钱穆说,在孔子身上,首先就是积极的命运,如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也就是说,孔子以周代文化理想、精神的继承者自居,这就是他的,所以,他一生都以此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理想和追求。还有一次,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认为自己先天具有这样的道德禀赋,桓魋能够把他怎么样?桓魋是宋国的军队长官,孔子在经过其控制的地区之时,桓魋想给孔子点颜色看看,结果知命的孔子浑然不惧。

    所以,人们谈到命运,首先就要体会、了解自己积极的命,逐渐弄清楚一生中的使命和责任,在学习、交往、工作等一个个细节上努力去实现。孔子知命,其第一层蕴含就是这种积极的内容。很多人的命运论,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而人只有认识到了自己的积极命运,才能使生命充满了无限活力。这样的典型个案是人们熟知的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1880—1968),她丧失了听、看以及说的天赋能力,却谱写了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成为聋哑盲学者、作家、教育家。而这则无疑与其14岁时认识到自己的有关,她在日记上写道:我发现在这个学校的生活中,乃至在整个人生中,我有四件事情需要学习:冷静清晰的思考;真诚地热爱他人;做任何事要有崇高的目的;坚定地信仰上帝。

无奈的命运

    当然,在积极的命运之外,是很多时候让人不可承受之重的消极命运。人的一生中,从积极的讲,有一些事情是自己力量可以支配的;但是,有不少事情,则是个人能力支配不了的。无论任何时代的人,不管英雄还是庸人,高官还是平民,概莫能外。人生中这种屡屡遭遇的无能为力感,也就是命运。

    仔细分析起来,命运包括,前者是人一生的遭遇,后者是人一个时期的遭遇。某人中了彩票大奖,是他的好,是否好还难说;一个人一生中的遭遇,才叫命。《论语》中讲的就是这种人生大尺度的命运。

    所以,孔子所说的知命,并不是预测未来细节的算命,而是要认识到形势比人强,其总要受到社会和人生的诸种限制,如果不能对这种个体的限制和社会、时代的形势不能了解,人就或者狂妄,或者自卑,或者迷茫,一生难以有所作为。

    孔子就有着清醒的命运意识,知道很多事情非自己所能左右,他是一个知命之人。 孔子周游列国时,本来要去晋国,但准备渡黄河时,听到了晋国两位贤大夫无故被掌握实权的卿士所杀,身为同道的孔子知道后,悲叹之余,也感到晋国之行生死未卜,结果他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晋国是大国,孔子如果能够被重用,就有大展宏图的机会,但他清醒地认识到了晋国的政治危险,无可奈何之下,只能一声命运的叹息。

    因此,当孔子的不懈努力换来的却是小人挡道、诽谤时,他虽然郁闷,却能够看得开:我的主张能够实现,也是命运使然;我的主张不能实现,也是命运所使,公伯寮(诋毁孔子的学生)这个人又能把我的命运怎么样?

    人生事业成败往往有不可捉摸和个人无法把握的因素,而在生老病死方面,有时候的灾难更让人慨叹命运的存在。对此,虽然孔子自己活了古来稀的七十多岁,却对疾病死亡的无常有着惨痛感受。

    孔子认为有德行的一位弟子冉耕早早去世,而且得了恶疾据考证是麻风病。孔子去看望他,可能是防止传染,他从窗户中握着冉耕的手说:丧失了这样的人,真是命啊。这样的人怎么会有这种病呢?这样的人怎么会有这种病呢?

    有德行的人反而寿命不长、遭受恶病,好人不长寿,坏人活万年,这是人们的理智所不能理解。孔子认为,这样的悲剧现实,也是一种。其实,直到医疗技术发达的今天,也有一些大有为的年轻人患绝症,而且更甚的是无数车祸、飞机失事等现代灾祸,夺取了无数人的生命,而他们又为什么会遭受如此厄运,不得善终呢?我们也只能如孔子一样,委之于命运

    人生中的事业成败和生死之事,都不是个人自己所能完全掌握的,所以,孔子的学生引述孔子的话: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人的生死是命运所裁定的,贫富、贵贱最终取决于

    在这里,孔子又提出了与密切相关的一个词是 这也是《论语》中多次出现的一个词。对此,冯友兰有过独到的解释:

   好象有一个不是个人所能控制的力量,在那里支配着(人生)。这种力量好像是有意志的,又好像没有意志的;好像是可以理解的,又好像是不可以理解的。从其好像有意志,可以理解这方面说,这个力量就叫做。从其好像没有意志又不可理解这方面说,这个力量就叫做 可以说,虽然名称不同,从根本上讲是一个意思。后者可以更加形象化、人格化为老天爷

    孔子去世前三年,他最钟爱的弟子颜回中年去世,极大的打击了孔子,他也无法理解,上天为什么待最为勤奋而有德行的颜回如此之薄,孔子无以言说,只要感叹道:噫!天丧予!天丧予!意思是,唉,老天爷要我的命啊,要我的命啊!

    对于所谓的老天爷,孔子劝戒人们要保持平常心,孔子劝诫人们,要不怨天,不尤人。人生一世,即使英雄,也不得不在命运前低头,承认命运之说。整天怨恨老天爷瞎眼,或者诅咒他人,心灵失去了平衡,忧戚愁恨,如此不仅于是无补,生活就完全完全没有了乐趣。 知命,就不会患得患失,因而永远快乐。

    对于命运,人要心存敬畏。孔子说君子有三畏,其中之一就是畏天命。钱穆对此解释说:天命在人事之外,非人事所能支配,故不可不心存敬畏。而小人则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尽人事,听天命

    不过,知命畏命,并不是顺从命运,听其自然,无所作为,当命运的奴隶。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根据儒家天命之谓性的观点,可以解释为命运给予我们的先天禀赋是大致差不多的,但是,人们后天的努力、教育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和差别。孔子的意思其实就是,在人生命运的形成过程中,人们是由很大的发言权和主动权的。也就是说,命运是主体自主性与环境制约性的博弈的结果,没有主体的主动搏击,就谈不上环境制约,也就没有什么命运了。

    这也冯友兰对知命的理解,命是指人们所能控制范围之外的东西。但是,他若是竭尽全力,总还有一些东西是在他力所能及的控制范围之内。因此,人只有已经做了他自己能够做的一切以后,对于那些仍然要来到的东西才只好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平静、无可奈何的接受它。这就是所谓的尽人事,听天命

    所以,冯友兰讲:一事之成功,必待多数方面的合作;而此多数方面的合作,又非吾人之力所可致。故吾人做一事,其结果如何,至不可必;若吾人全于结果中求好,则吾人有待于外,而吾人之生活,既不能自足矣。……吾人宜只于活动中求好,至活动之成功与失败,则可听诸命运。

    孔子正是这样的人。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虽然知道命运的限制,依然努力积极进取,以致被别人认为知其不可而为之者

    人只有完全而真正的努力过、奋斗过,才可以谈命运,否则,如果无所作为,不尽其力,谈命运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不过,人即使全身心的投入了,努力了,也可能失败,就如孔子一样。上帝并不完全遵循按劳分配原则,按照个人的努力程度赏赐于个人物质的、声誉的幸福。所以,孔子在人们的物质、声名、富贵的追求之外,特别注重人的精神追求,他说:财富如果能够得到的话,我就是做市场的看门人也都干;但是,如果的得不到的话,我就干自己喜欢的事。

    人的富贵等外在的命运是自己无法完全掌握的,求之有道,得之有命。但是,人内心的快乐与否,道德上的追求,却可以由自己把握。所以,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不失去生活的乐趣。此时,那种干不正当的事的得来的富贵,对于我就如同浮云一样无所谓。

    孔子教育我们的是,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天资,积极的去追求;如果命运不济,遭遇坎坷,也不要怨天尤人,羡慕他人,而是要继续保持心灵的平静,在精神、德性的乐园中,继续作一个快乐、幸福的人。《周易·系辞传》中有乐天知命,故不忧之言,即是此意。

命运系数与转行

    另外,人的不可捉摸的命运系数又与自己的追求事业的性质不同相关。人的一生能否成功,包括三种要素:天资、命运、努力,而所能从事的领域也主要在三个领域:学问、事功、道德,既古人所说的立言、立功、立德。冯友兰认为,学问的成就需要天资的成分大,道德成就中自己的努力成分大,而事功的需要命运的成分大。

    就像刘邦,其成功是幸运遇到了情商低的对手——项羽,如果项羽情商高些,刘邦这个乡派出所长(亭长)根本没有出头之日。历史上,一些人本来是英雄,却不幸的遇到了比他厉害的角色,就是失败了,故而有既生瑜,何生亮之叹。而世无英雄,遂令竖子成名。”“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一切,只能说是命运。

   知命的孔子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其政治追求之外,尤其是失意时,就转行干自己能够掌握命运的事情:教书育人、文献整理。孔子一直到五十多岁才谋到了正式的官职,此前,他从三十多岁就开始招收弟子,一直没有中断,这让他成为了伟大的教育家,成功的培育出了一批优秀的弟子,并靠着一代代徒子徒孙们的忠诚和努力,被追封为圣人。当他周游列国最终回到鲁国,然鲁终不能用孔,他还是不能被重用,所以,孔子亦不求仕。在继续教育弟子的同时,就整理《诗经》、《尚书》等古代典籍。

    所以,孔子之所以能够直到今天仍然被我们纪念,正是因为他能够知命,在事功的道路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同时,开发第二事业,教育和文献整理,这种命运性不强的事业遂成就了孔子。

    在这方面,现代作家沈从文(19021988)也是一个知命并能够及时转行自己可以掌握命运的行业取得成功的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沈从文已经是著名的作家了,1957年他却放弃了文学生涯,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当与他一样的作家几十年中在政治风云中被命运捉弄之时,沈从文却取得了《唐宋铜镜》、《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卓越的学术成果。

    我们熟知的李白、杜甫、苏东坡等大文学家,在政治追求中,也都是被无情的命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在自己的文学领域中却可以扼住命运的喉咙。所以,富贵、政治等都是命运系数高的极高的事业,而学术、教育等则相对可以靠自己的天资和努力,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事业,这也是知命所不可或缺的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