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精有 2017-11-02

七月广州心友聚会,有一个话题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几乎大部分心友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又非常“无聊”的话题。

1,不能用西方的哲学,来解构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人。

被区分为两个哲学派别之一的唯心主义(另外一个是唯物主义)是西方18-19世纪的产物。19世纪的哲学家,不仅提出了这两个概念,而且将之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之类。

况且,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词从西方而来,翻译得也不准确。idealism,更靠近理想主义,而不是在中文里容易引起歧义的“唯心主义”;materialism,更靠近实利主义和物质主义,而不是空洞的唯物主义。

如果按照西方这一套理论来解构,朱熹要格物,就是M党(所谓唯物主义)?王阳明要正心,就是I党(所谓唯心主义)?

2,我宁愿用中国的哲学,来解构世界。

我是中国人,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从夏商周的祭祀、周文王推演的《周易》、周公旦确定的周礼、孔老二和弟子们编撰的四书五经、本土的道教和中国化的佛教、汉晋的经学、宋的理学、明的心学;从唐诗宋词元曲而来。这不是几十年的西方哲学教育能够割裂的。

以我粗浅的看法,仿照西方哲学家一分为二(崇尚一元论的王阳明同学别劈我)的思维方式,也将哲学(人们看世界的思维方式)氛围两种。

一种是从改变我,继而改变世界。

另外一种是直接改变世界。

“易”,是这个世界不变的法则。谁“易”,怎么“易”,就大有讲究。

中国2500年的哲学主流(自孔夫子开始),显然是第一种,占据主动地位。这就是儒的精神。

二元论,还是有点别扭。

我还是将两个哲学观合二为一:易我,是体;易他,是用。

3,放下主义之辩,节约精力时间提升自己。

既然,孔孟朱王,儒学一脉,有两个最简单的入口。

如果大家能够念念叨叨这几句,就不会为主义之争烦恼。

第一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书》)

【荀子:危微之几,惟明君子而后能知之。故人心譬如盘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则足以见鬒眉而察理矣。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于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心亦如是矣。】

第二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

【王阳明:“《大学》之所谓身,即耳目口鼻四肢是也。欲修身,便是要目非礼勿视,耳非礼勿听,口非礼勿言,四肢非礼勿动。要修这个身,身上如何用得工夫?心者身之主宰,目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故欲修身,在于体当自家心体,当令廓然大公,无有些子不正处。主宰一正,则发窍于目,自无非礼之视;发窍于耳,自无非礼之听;发窍于口与四肢,自无非礼之言动。此便是修身在正其心。

然至善者,心之本体也。心之本体,那有不善?如今要正心,本体上何处用得功?必就心之发动处才可著力也。心之发动不能无不善,故须就此处著力,便是在诚意。如一念发在好善上,便实实落落去好善;一念发在恶恶上,便实实落落去恶恶。意之所发既无不诚,则其本体如何有不正的?故欲正其心在诚意。工夫到诚意,始有着落处。

然诚意之本,又在于致知也。所谓人虽不知而已所独知者,此正是吾心良知处。然知得善,却不依这个良知便做去,知得不善,却不依这个良知便不去做,则这个良知便遮蔽了,是不能致知也。吾心良知既不能扩充到底,则善虽知好,不能著实好了;恶虽知恶,不能著实恶了,如何得意诚?故致知者,意诚之本也。

然亦不是悬空的致知,致知在实事上格。如意在于为善,便就这件事上去为;意在于去恶,便就这件事上去不为。去恶固是格不正以归于正,为善则不善正了,亦是格不正以归于正也。如此,则吾心良知无私欲蔽了,得以致其极,而意之所发,好善去恶,无有不诚矣。诚意工夫实下手处,在格物也。若如此格物,人人便做得,‘人皆可以为尧舜’,正在此也。”】

4,如果一定要念叨一个词,又嫌我上面那点写的太过啰嗦,直接用四个字。

反求诸己。

用杭州上天竺进门门额上的字,就是“莫向外求”。

在通俗一点,就是反省自己、改变自己、提升自己。

你自己,是你的“皇帝”。

做好自己,让唯心唯物,都见马克思去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