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大臣真牛!新皇帝即位后,他死活不肯签名同意,求着他也没用

 思明居士 2017-11-02

这个大臣真牛!新皇帝即位后,他死活不肯签名同意,求着他也没用

唐代实行“三省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后来为了让品阶较低的官员能够共议国政,又出现了“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这就是唐代的“群相制”。这种制度使大臣具有了很大权力,也极大地分散了皇帝的权力,因此唐代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独断专行、为所欲为的暴君。

而且在很多情况下,皇帝所下达的命令,必须要经过宰相等朝廷相关大臣的同意才能生效实施。比如,唐玄宗的女婿王如泚参加科举,玄宗想要徇私,就命令大臣让他及第。可相关大臣却认为王如泚的学识达不到要求,断然否决了玄宗的命令,结果皇帝的女婿也照样名落孙山。再比如,唐宣宗时,户部长官的职位出现空缺,宣宗想让京兆尹韦澳担任,韦澳却坚决推辞,解释说:“陛下不与大臣商议,私自重用我,别人会说我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提升,我实在不敢接受。”宣宗听后,也不敢这样做了。

这个大臣真牛!新皇帝即位后,他死活不肯签名同意,求着他也没用

不仅皇帝任免官员要得到宰相等相关大臣的同意,皇帝要废立太子、皇后也必须经过这些大臣的同意。永徽五年(654年),唐高宗想要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就先去宰相长孙无忌家登门拜访,以示讨好,并赠送重礼,还给他的儿子封官,可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就是不肯同意。高宗和武则天用尽了各种方法,一直僵持到了永徽六年(655年),闹到几乎翻脸,才强行办成了这件事。可见宰相等朝廷大臣不同意的情况下,皇帝的阻力有多大。

除了任免官员、废立太子与皇后,皇帝本人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也必须得到宰相等相关大臣的认可。唐武宗即位的时候,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当时有一位大臣完全不给这位新皇帝面子,对新皇帝即位的合法性提出质疑,死活就是不肯在登基册牒上署名,武宗虽然十分愤怒,但是却不敢把他怎么样。

这个大臣真牛!新皇帝即位后,他死活不肯签名同意,求着他也没用

这位大臣名叫裴夷直,以正直敢言著称,当时担任谏议大夫。谏议大夫“掌谏谕得失,侍从赞相”,职责是辅助宰相处理政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主导舆论,并且有权驳回明显不合理的诏书。

开成五年(840年),刚刚即位的武宗准备发布登基册牒。“故事,新天子即位,两省官同署名”(见《资治通鉴》),就是说按照规定,新皇帝即位,登基册牒必须要中书、门下两省长官们联名签署才算合法有效。可是这个武宗的即位经历颇具传奇色彩,比较偶然,而且是由宦官拥立的。

在唐文宗驾崩时,皇太子年幼,宦官提议另选皇位继承人。本来是要迎立年长的安王即位,结果却阴差阳错地把颖王立为“皇太弟”,在文宗的灵柩前继承了皇位,这就是武宗。虽然武宗已经即位,但是相关的程序不能少,让大臣签署登基册牒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有不少大臣对武宗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心存质疑,却不敢提出来,还是乖乖在登基册牒上署了名,只有裴夷直一个人看着武宗的登基册牒就是不肯署名。《新唐书·裴夷直传》记载“武宗立,夷直视册牒,不肯署”,而《资治通鉴》大概是为了维护皇权的威严,巧妙地记载为“漏名”,即遗漏、忘记了签名。但是这么重要的公文,又怎么可能会遗漏或忘记呢?

这个大臣真牛!新皇帝即位后,他死活不肯签名同意,求着他也没用

裴夷直不肯署名,让武宗颇为头疼,毕竟这是一个坏榜样,很不利于自己皇位的稳固。于是宦官们对裴夷直威逼利诱,同僚们也对他好言相劝,可他就是这么牛,终究还是不肯在登基册牒上署名。对此,武宗愤恨不已,却也无可奈何,拿他没辙,只是在过了一段时间后,找了一个别的借口将他贬为杭州刺史,眼不见心不烦。

不过也不得不说,裴夷直的下场已经算非常好了,从前长孙无忌、褚遂良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最终二人都惨死。而裴夷直不仅依然高官厚禄,在唐宣宗时期,他又被召回朝中任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