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脘穴——胃病第一穴

 得意秋风 2017-11-02
中脘穴——胃病第一穴

       相信大多数的人都明白这样的一个事实:双手托着肚子,一语不发,在大多数情况上是在表明这个人肚腹不舒服;而肚腹如果不舒服,用双手按摩推拿相应的部位,是可以得到缓解的。不了解中医的人似乎都觉得中医神奇奥妙得无与伦比,难以想象,而其实,中医处处存在于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命呼吸息息相关,古人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开创了中医辽阔邈远的生命气象,对于视界未能延伸到与古人媲美的现代人来说,远取——那些宇宙自然——的奥秘确实只有一个字:难!学习中医,从自身出发、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近取,是最可行最直接的捷径。像上面的列子,我们生活中处可见的实际,它就包含着一系列的中医之理、中医之道。
        中医曰:脾为土脏,喜燥恶湿;胃为仓廪之官,传化物而不藏;心为火脏,烛照万物;肾为水脏,藏精而不泻。心、脾、胃、肾,这是“西子捧心”所能涉及到的所有脏器部位,可以看出,四个脏器中,无论哪一个出了问题,用手按,都是可以、至少是心理的治疗和护卫。而在这四个脏器中,最为困扰大多数人群的疾患,恐怕还是胃。慢性胃病、胃溃疡、胃反酸、胃嘈杂、胃痛、胃胀、胃气不消......一系列的胃部疾病,而有时候,也许患者自己也不会把它放在一个显眼的位置,给予它一个正当的治疗措施和治疗机会。但是,中医里有一个穴位,当你胃不舒服的时候,它总是默默地在你身边,只是不知道你有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

中脘穴——胃病第一穴

        中脘穴,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四寸处(也即胸骨上端至肚脐连线的中点处);释名:胃脘部的中部位置,故曰“中脘”,和上脘、下脘相区别。也许你已经猛然大悟:就是这里啊!——胃疼得厉害的时候按着会硬硬的这里!就是那里了!——心窝口与肚脐的中间位置。

       相信从上面的释名中,你已经知道和胃相对应的穴位有三个:上脘、中脘、下脘。那么,为什么中脘能够“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成为治疗胃病的第一穴呢?

       那是因为,第一,中脘为胃之募穴;第二,中脘为八会穴之腑会穴。募穴是脏腑之气集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就像水流百川,汇于一点;又因六腑之气皆禀于胃,故为腑会。如果还不可以很好地理解,可以做这样的一个推理:六腑之气来自于胃,它们和脏气交通了以后成为脏腑之气,脏腑之气在它们的老家——胸腹部——聚集,组成募穴;中脘穴因为这种双重的身份成为了胃部的第一大穴。另外,中脘还有一个特别级别的身份——它所属的主管经脉是任脉。总之,中脘,这是一个经络之气交通中的交通、枢纽中的枢纽,更重要的是,它就在胃脘部!

       中脘的作用地位明确了以后,那么,我们要问:它有什么治疗作用?是不是胃部的所有疾病它都可以包治?我的答案是:是的,中脘可以治胃部的所有不适。这不是科学不科学、辨证论治不辨证论治的问题,而是整个的中医经络穴位所体现出来的整体治疗特点和特色科学!经络穴位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这几乎是所有学中医的人的共识。而所谓的“双向调节”,就是脏器机能兴奋的给予抑制、机能低的把它往高处调,从而达到一个平衡中和的状态。接下来就是具体操作的问题了。胃疼、胃胀、胃不舒服了以后,怎么利用这个宝贝穴位达到手到病除的功效?其实说来很简单,两种方法——按、揉,刺激强度以自己可以忍受的力量大小为度。

       按摩方法:

       1、点揉法:此方法适用于胃气痛、刺痛、烧痛等实症。两手中指或者两手中指食指一并用力点在穴位上,10秒钟左右松开。然后再点,再松开。力度以自己的耐受力为准。此时,应该出现酸胀酸痛或打嗝的现象。点揉直到症状缓解为止。

       2按揉法:此方法适用于胃部隐隐作痛等虚症或养身保健。掌心掌跟甚至全手掌向下按在穴位上,然后顺时针或者反时针方向揉搓三到五分钟。每天坚持中医讲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泄,一般是指肚脐周围,此处不必考虑顺逆补泄。

       3、对于久病或者重病者采趣灸法。

       艾绒灸法:把艾叶切细碎成绒捏成锥状放在穴位上,点燃椎尖。感觉皮肤发烫拿开艾绒。然后再放再点燃再拿开。每次艾灸三五状壮。

       艾条灸法:每次艾灸三分之一或五分之艾条。圈灸法,点燃灸条后画着圈灸烤穴位。雀啄灸法,点燃灸条后对着穴位一远一近地灸烤穴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