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吉林厅珍藏的“人参之王”,重285克,折合旧称(16两为一斤)9两1钱2分,人参行内古今有“七两为参,八两为宝”的说法,达到八两的野山参极为罕见,按现在的衡量标准,旧称的八两即为现在的半斤(五两)。这苗野山参已经超过半斤了。 整支野山参体态俊美,神态飘逸,神灵贯通,极具神韵,堪称旷世绝品。 围绕着这苗罕见的国宝,社会媒体的报道和民间传说就没断过,众说纷纭。甚至传得神乎其神。 冷西存,今年61岁,山东日照人。1975年,二十多岁的冷师傅从山东老家来到东北,落户在抚松县北岗镇,在抚松一参场工作。那时候参场鼓励社员们放山采参,将发现的野山参移植到参场,每天每人有八毛钱(工分)的任务,多劳多得。各参业队抽出15名人员组成多个参帮。冷师傅聪明好学,不久就成为其中一个参帮的把头(领队)。 1981年7月30日,吉林省抚松县县北岗镇王忠全、王忠华、巩立新三位山农组成参帮放山采参,王忠全是把头。放山人讲究“去单回双”即放山人数得是单数,把人参也看做是人,挖到人参就是双数了。但20岁的董德双也要跟着去放山,可这样就破了规矩了,人数可就是四个人,不是单数了。王把头又一想:董德双名字好啊;“得双”就能得到人参啊,于是王把头就决定领着这个‘初把郎’,一行四人进了山。 四人高兴地拿着棒槌包来到了北岗供销社收购站,收购站的人员看过之后说:“这哪是棒槌,长得像辣菜疙瘩,假的,不是人参”。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着,这时有人说让冷西存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棒槌?有人跑去找来了冷西存。冷师傅经过仔细辨认,断定这是一苗罕见的三胎四匹叶老山参,参龄过百年以上,主根已经没有了,现在的根全是“艼变”,即参艼(不定根)长成了主根模样,又称“艼变人参”。 但是收购站的收购人员还是因惊遇大货,神情紧张,慌惶失措,疑虑重重,怕担风险,不敢冒险收购。 1981年,当地规定各乡供销社收购山参,必须送交县药材公司,县药材公司收购六等以上的山参则必须送交县外贸公司出口创汇,六等以下小货才可自由销售。 几位放山人辗转一上午无人敢接,心急无奈,让冷西存领着去了抚松县供销社的收购站。在县供销社,经过冷师傅的辨认讲解,供销社收购站负责人刘燕也凭自己多年质检经验,观察元宝体、腿尖如锥,无跑纹,须条清长柔韧,于是力排众议,扣了四分称,将此参收购,同时留有余地,定山参二级,外加十几棵小捻子,当即付款1600元,后被省政府收购后,调整为山参一级,并向四位山农补款300余元。冷西存师父鉴定有功,奖励1200元。奖励给供销社一台东风大卡车。 地方上收购到一支大参的消息引起吉林省政府的关注,经鉴定,这是真正百年不遇的野山参!兴奋之余,立即送到北京,一夜之间,吉林发现百年参王的新闻传遍全国。 这苗罕见的大棒槌从此就一直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吉林厅,供世人观赏。 从无人敢收到定为罕见的国宝、举世瞩目。那么这棵野山参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仅仅是因为重量吗?我们来欣赏一下这苗参王。 芦:地下芦茎分三段:基部圆芦不长,中部堆花密集,顶端马牙芦三枚。 圆芦:长3.6 厘米,粗0.95厘米,茎痕可算多于50年。 堆花芦:长4.9厘米,粗2.29厘米,茎痕可数22个(年)。 马牙芦:①长13.0厘米,粗1.78厘米,茎痕可数22个(年)。②长12.5厘米,粗1.53厘米,茎痕可数26个(年)。③长4.7厘米,粗1.40厘米,茎痕可数10个(年)。 茎痕是判断人参生长年龄的重要标志,估计“人参之王”寿龄不少于100年。堆花芦22年,加上最长的马牙芦26年,共48年。这是比较确切的。圆芦可算30年,也可算40年,50年的估计已最高,一共推算为100年是有依据的,并留有余地。但后来见诸报端的有说二百年,有说二百五十年甚至五百年者,实在无根无据,纯属大胆设想而已。商品检验应该判断有据,经得起质疑推敲,不能任凭想象。 芋:堆花芦上排满了大芋,多呈枣核状。马牙芦上长有许多毛毛芋,顺长芋,共有大小芋须34枚,出奇的众多。仔细观察众多芋须并非左右排列,而是拥挤于一面,小芋在上,大芋在下与主根几乎并列,彼此相依,人参出土的地方腐殖质层厚,特别肥沃,生长条件极为优越。其中粗度直径1.00厘米以上的芋有8枚,最大枣核芋粗度直径2.7厘米,这些大芋都已进化野山参主体,是优质的表现,不能与普通嫩芋相提并论。 体:主体长5.4厘米,粗3.2厘米,主体粗壮,膀平肩阔,两臂左右前后挥舞灵动,两腿八字分开呈元宝形,直而有曲致,斜曲的身段增凑几分飘逸流动,犹如《射雕英雄传》里的侠女,飞天舞剑,飘飘若仙。主根疙瘩形略长,胖而饱满,体态丰腴。 腿: 两腿自然分档,左腿长4.5厘米,右腿长4.3厘米,粗度均为2.0厘米,壮实强劲,尖如锥形,攻可破坚,跃跃欲动。 皮:虽有百年参龄,主根整体壮实,皮偏嫩,鹤发童颜,坡度、坡向、水肥配合恰到好处之故。皮黄白色,黑土地所生,细腻平滑。天生丽质,荣光焕发。 纹:铁线纹密集肩部,但未深陷不显老,看肩纹与它百年参龄有差异,似乎是谜,让人猜疑不透。 须:主须多为5条,最长达46.8厘米。主根从芦基到腿尖长9.9厘米,须长是主根的4.7倍,长须叠绕衬托主根尽显玲珑。芋须紊乱,干扰视线,然主须少有分支,清秀见疏,宛如行书之笔,金蛇游走,屈曲多姿。 点:具众多突出小鼓状珍珠点,均匀分布。 整支 野山参体态俊美,神态飘逸。一般来说小参秀美,大参笨拙,常遍体鳞伤,不忍目睹;人参多见笨腿,而此参十体有灵气,两条小腿更有神韵,神灵贯通,生命旺盛,与天争斗的野性悍态灵跃在目。有些出土的大山参,重量堪可称霸,但灵气神韵远不及此参王。重可称雄、灵可称精。如此青春长驻,容貌先美的寿星,堪称旷世绝品了! 此文根据冷西存师傅口述整理!与其他朋友的记录有不同之处,望共同探讨。部分文字引自网络,在此感谢网络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