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语段练习

 老刘tdrhg 2017-11-04
文言语段练习
阅读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
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乃因谗太子建。平 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太子建亡奔宋。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
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招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尚既就执,子胥遂 亡。至昭关,昭关欲执之。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
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五年而楚平王卒,轸竟立为后,是为昭王。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既立。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四年,吴伐楚,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阖闾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昭王出亡。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 之三百,然后已。
太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     好:美丽
B.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     媚:讨好
C.不能无怨望                 望:盼望
D.赐粟五万石,爵执珪         爵:赏赐爵 位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楚之招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 二子到,则父子俱死      曰诗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C.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 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     家祭无忘告乃翁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伍子胥“胆识才干”的一组是(      )
①楚之招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 ②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
③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④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⑤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 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楚平王是个荒淫昏愦的国君,他不顾廉耻,只顾自己享乐,把本来是儿媳的秦女据为己有,还听信谗言,杀害忠臣和骨肉,终于给楚国带来灾难。
B.伍奢是个忠于职守的忠臣,他做太子建的太傅,就坚决维护太子建的利益,敢于当面揭露楚平王的罪恶,即使激怒平王,惹来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终于同长子一起被杀。
C.伍子胥是一个有胆识有才干、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英雄。在关键时刻,他一眼就看出楚王的阴谋,作出正确的抉择;在吴国,他帮助阖闾登上王位,取得他的信任,终于实现了借力报仇的愿望。
D.江上渔父是个贪图富贵的人,他偶然中救了伍子胥,当伍子胥以百金宝剑相赠时,他看不上眼,说:“如果抓住了伍子胥,可得粟五万石,爵执珪,哪里只是百金剑呢?”却不知道眼前被救的人就是伍子胥,错过了好机会。
9.联系全文,下列对文末司马迁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伍子胥的大丈夫之“忍性”与“大谋”
B.强调隐忍以行,方可成就功名,伍子胥正因能“弃小义”,故而能“雪大耻”。
C.借用楚亡吴兴的史实,说明君王“亲贤远佞”的重要性。
D.启示后人,怨则生悲,无论身份贵贱,都不可产生怨毒之心。
 
10.把上面第二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2)不诛且为楚忧。
                                                  
 
 
 
 
 
 
 
 
 
 
5.C(“望”与“怨”同义.应解释为“怨恨”)
6.D(A均为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均为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C均为介词,可译为“拿、用”。D前一句中的“乃”为连词,可译为“于是";后一句中的“乃”为代词,可译为“你”)
7.C(③表现伍子胥知恩必报⑥表现伍子胥仇深似海 、恨之 入骨)
8.D(渔人应是一个见人危难,勇于相救,施恩不图报的君子.他说的那番话,说明他知道救的是伍子胥,只不过不要他的剑罢了.)
9.C(司马迁评论的重心在于“怨”和“忍”,而不在“亲”和“远”)
10.(1)大王为什么要因为谗佞狠毒的小人而疏远自己的骨肉至亲呢?
 (2)如果不杀了他们,他们将会成为楚国的祸害。
 
参考译文
伍子胥是楚国人,名员。伍员的父亲叫伍奢。他的兄长叫伍尚。他的先祖叫伍举,因直言谏诤奉事楚庄王,很有名声,所以他的后代在 楚国很有名。
楚平王有位太子名叫建,派伍奢做他的大傅,费无忌做他的少傅。楚平王派费无忌为太子建到泰国娶亲,这位秦国女子长得很美丽,无忌就骑马归来报告平王说:“这位泰国女子相貌极美,大王可以自己娶她,另外再为大子娶亲。”平王于是自己娶了这位泰国女子,并对她极为宠爱,生了个儿子叫轸。另外替太子娶了亲。无忌既然利用泰国女子向平王讨好,于是就在平王面前诽谤大子建。平王对太子建慢慢地越来越疏远,派他守卫城父,防备边疆。无忌又不断地向平王说太子的坏话:“太子因为秦国女子的缘故,不会没有怨恨,很快就会在国内发动叛乱。”平王于是召来太子建的大傅伍奢拷打审问。伍奢就说:“大王为什么要因为谗佞狠毒的小人而疏远自己的骨肉至亲呢?”平 王大怒,囚禁了伍奢,而派城父司马奋扬前去杀太子,太子建就逃跑到宋国。无忌对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有才能,如果不杀了他们,他们将会成为 楚国的祸害。”
平王派人召伍奢的两个儿子说:“如果你们来,我能让你们的父亲活下去;如果不来,现在就杀了伍奢。”伍尚想去,伍员说:“平王召我兄弟两人,并不 是想让父亲活下去,而是怕有人逃脱,带来后患,我们两人一到,父子三人就都要处死。这对父亲的死有什么好处?还不如投奔他国,借他国之兵为父亲报仇雪耻。大家一起死了,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伍尚对伍员说:“你可以逃走了,你能够报杀父之仇,我将回去与父亲一起死。”伍尚被擒后,伍子胥就逃走了。到了昭关,昭关的守吏想抓他。追兵紧跟他们身后,他们来到一条江边,江上有一位渔翁划着一条船,他看到伍子胥十分焦急,就把伍子胥渡过了江。伍子胥过了 江,就解下身上的佩剑说:“这把剑价值百金,就拿它送给你吧。”渔翁说:“根据楚国的法令,能抓获伍子胥的人赐粟五万石,赏赐执圭的爵位,岂只价值百金的一把剑呀!”不接受。
到了吴国,正值吴王僚执政,公于光为将军。伍于胥知道公子光对内有野心,他想杀掉吴王僚而自立为王,就把 专诸推荐给公子光。五年后楚平王死,轸竟然继承了王位,这就是昭王。公子光于是派专诸袭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阖闾成了一国之主,便召来伍子胥,官拜行人,并让他参与谋划国家大事。阖闾称王后第四年,吴国攻打楚国。第六年伍子胥在豫章大破楚军。第九年,吴王阖闾出动全国的军队与唐、蔡两国一起攻打楚国,经过五次大的战役,就到了郢都。楚昭王外逃。伍子胥到处寻找楚昭王,因为始终找不到,于是掘开了楚平王的坟墓,拉出平王的尸身,抽了 三百鞭,才罢手。
太史公说:“怨恨之心对于人来说实在是大厉害了!当君王的人尚且不能让臣下产生怨恨,何况是同等地位的人呢!  当初如果让伍子胥与伍奢一起死了,跟蝼蚁之死又有什么区别呢?但伍子胥能放弃小义,洗雪大耻,终于名垂后世。所以能暗中忍受来成就功名,不是伟烈的大丈夫谁能做得到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