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古法天锅品国酒

 明春日月 2017-11-04

“五.一”携妻去三圣花乡休闲,经美协的妻兄引见得遇著名设计艺术家、陶艺家许燎源先生,并得知许已完成的国内四大高端年份酒包装形象设计,堪称中国现代包装和新品牌运动的拓荒者,他创作的作品如“舍得”、“ 五粮液”、“东方红”和“水井坊”以及“香格里拉藏秘”在酒业市场风生水起、商机无限。特别是国窖“157360度)”、泸州老窖特曲系列、金六福开口笑系列、宋河共赢天下酒系列更是国人尽知,好不风光。

经邀请,某日五六家人会齐,由许夫妇的宝马亲自引领,离开省城后高速路上一路急驶,蜿蜒百多公里直驱临邛酒窖。

那是一处都市外郊县山村静僻处场区,一路上夫人感叹“酒好不怕巷子深”。那里,所再现的古法酿酒,揭开了纯手工酿制老窖封坛年份酒的神秘面纱,让俺深切感受酿酒带来的有关白酒与文化、历史与现代的中国白酒美学的意蕴。据场主说,未来方圆数公里内将建成犹如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那样,俺很是期待。

 

【原创】古法天锅品国酒 - 海边螺 - 海边螺的博客

 

 

众人一走进窖场,由玉米、大米、糯米等五种粮食堆窖散发出的阵阵酒香令人陶醉,就被一种清新却不失醉迷的麦香强烈地吸引着,俺翘起鼻子忍不住去追逐、去靠近。映入眼帘的是水井、亮堂、窖池、“天锅”等。哎呀呀,原来系出名门、国窖1573前身系列的三十六坊高端定制白酒便产于此地呀。

【原创】古法天锅品国酒 - 海边螺 - 海边螺的博客

 

【原创】古法天锅品国酒 - 海边螺 - 海边螺的博客

 

【原创】古法天锅品国酒 - 海边螺 - 海边螺的博客

  

说实话,俺平生饮酒无数,却还是第一次亲临酿酒窖池边,第一次亲见传统酿造技艺,第一次领略它使用至今的明初古法天锅的神秘风采。除了看过电影《红高粱》知道酿酒发酵、蒸馏有一道工序外,相信大家伙都是头一遭实地亲临了。

众人在场主的讲解下且行且停。

在窖场深处,只见地灶上置了一口“天锅”,几个挽袖操作的工人正在搅动天锅内的酒糟。走进细看,天锅下面的酿缸内有蒸篾,篾上放置的是酒糟,一个类似接酒盘的器具置放锅中,离灶五尺远的一侧,一半跪半蹲的男子正在烧着锅炉。那挺健谈的工头边向众人介绍边下锅盖要蒸酒了。他说,待水蒸气升至天锅底部,遇冷却水而聚成水珠,滴入盘内,再从糟前那根管子将酒流入酒坛中,这样就制出了浓度很高的酒来。

 

【原创】古法天锅品国酒 - 海边螺 - 海边螺的博客

 

【原创】古法天锅品国酒 - 海边螺 - 海边螺的博客 

 

20来分钟后,果见那管子汩汩地淌出一股白色液体,那工头跃下池台快速接下一盅后自己先放在鼻下嗅嗅,再用舌尖品品后倒掉,重接一盅请各位品尝。俺接过,也学着品味,扑鼻而来的是那股好像被压抑了很久的、强烈的的浓香,舌尖轻点,那原酒甘味十足,冲劲强烈中略带青涩,似缺少醇厚和舒缓。

 

【原创】古法天锅品国酒 - 海边螺 - 海边螺的博客

 

【原创】古法天锅品国酒 - 海边螺 - 海边螺的博客

 

早知道中国的白酒蒸馏法是古人创立的,其完整的白酒分离工程技术如“蒸酒操作法”已被酒厂广泛使用,而对“古法天锅”这样纯手工、既能保持原浆风味,又能缩短酒的贮存时间的古甑功能却引用不多了,这是因为它单产太低,不能规模上市的缘故。据说古法天锅能保持酒中香与味平衡的能力,把中国酒的风韵提高到一个完美的程度,而“天锅”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便已下线,再难觅其踪影了。 

实事求是地说,对酒本身认识不过尔尔,但“古法天锅”四个字深深打动了俺。现代社会快速盲目、急功近利,明知餐桌上好多名酒都被勾兑过也奈何不了,可以说现代的大工业和机械化、规模化是美酒的无情杀手,这等用于人们味觉享受的东东,看来只有追求卓越、倾力打造传奇色彩稀世精品的三十六坊才能创作出经典的作品。

 随后,一行人跟随主人参观了天然洞藏酒库。

沉重的大木门吱吱嘎嘎地开启后是一股股阴凉,一灌灌不知尘封多少年份的窖酒静静地立在那里,坛中的酒与坛外的空气积极对流,可谓天地相合。主人介绍说,地窖里的陈酒,每坛装有80多斤白酒,这里存窖的都是三年以上的陈酿,据说若有一坛百年陈酿的话必将被誉为“液体文物”由博物馆永久收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是古法天锅纯手工酿制,产量及其有限,因此只接受预先定制,不做商业推广。

 

【原创】古法天锅品国酒 - 海边螺 - 海边螺的博客

 

【原创】古法天锅品国酒 - 海边螺 - 海边螺的博客

 

【原创】古法天锅品国酒 - 海边螺 - 海边螺的博客

 

再瞧许先生为其设计的酒瓶,瓶形古雅而深邃,准确的表达出三十六坊酒厚重典雅的历史感,所提炼而出的文化符号被用在酒瓶肩部,喷釉手法自然糅合,彰显品质,形成独特的装饰,赋予高档酒品牌强烈的个性特征,使人联想到封坛老酒坛坛身的岁月。

好酒要有好酒的喝法。为迎接久盼的许先生,场主已经备下了两大桌丰盛的下酒菜,并特意将原浆酒和陈年酒端来请大家伙对比着品尝。

谓之品而非喝,是因为可从量上看出,女职员每次倒入面前杯子里的酒都不到一两。大家在场主的示范下细细品味。席间,场主开始聊起他的“酒经”。原来,走进三十六坊的世界,竟然是如此精彩,如此深奥。

一旁坐着的侄女婿是许先生的得力助手,他称还要开车,只微微蘸点酒便点评说:“原酒与普通白酒最大的不同,是热辣辣的感觉和回味不尽的醇香”。众人借机开他玩笑,何不趁此机会埋下一坛“女儿红”,待儿女婚嫁时再取出时自是无比金贵了。

对酒,俺是“业外人士”,唯有虚心请教。 

放下酒杯,有人动筷子吃菜。

俺早就听说,真正品酒的人是不吃菜的,菜的芳香会影响酒的味道。

为保持味蕾的纯正,俺婉谢了一旁侄女婿的殷勤夹菜,两只酒杯交换着凑近鼻子不停地做对比品酒状,并静听专业人士解读。

许先生略略回顾与这家企业合作的经历,评价“三十六坊”有着香浓型白酒典型特征,并成就了自己的风格,不像二锅头那样热烈,不像干红那样冷静,对于味蕾的刺激恰到好处,让人咀嚼回味,唇齿之间有香气流动,又有空间释放,于是乎喝一口之后又想第二口……

场主不失时机地补充道:加上许先生为酒品的包装,将饮酒的感官享受提升至最高点,不会喝酒的人,海饮几大杯应该都没有问题……现在每瓶已卖到过千元了,但由于这些酒均不在市面上作商品流通,所以现在喝的没有包装,甚至盛在临时找来的矿泉水瓶子里,要知道原浆酒一瓶要卖3800元哟。

趁众人瞠目,俺迅即再仰脖一杯:看来,上好的酒不一定装在上好的瓶里呢,嘿嘿嘿嘿。

其实,摆在面前的两只酒杯里酒色之间并无大的差别。或者说,以俺的功力尚不能看出之间的细微区别,只能说时间越长的似乎颜色更深一些。俺忽地想到平日里的茶饮,那些上年份的就像上好的铁观音茶汤,只是增加了粘稠度,也就增加了历史感,“茶要尝新,酒要品陈”,这种历史感应该就是佳酿的要义了吧。

 

【原创】古法天锅品国酒 - 海边螺 - 海边螺的博客

 

【原创】古法天锅品国酒 - 海边螺 - 海边螺的博客

  

末了,俺借着微醺端着酒杯这样总结自己的品酒心得:起初一杯,入口的原浆酒犹如二八佳丽,虽美丽漂亮,却少了一份内敛、多了点儿青涩。而再一杯比较的是三年的陈酿,由于已有一定的积淀,年份够的话,口感与香气的层次感也能渐渐分辨出来,感觉错落有致,绵长柔润,回味无穷,犹如二十八九的少妇,有成熟的落落大方……没待讲完,妻便哂笑俺说:“你们男人动不动总拿女人比喻……” 

俺虽不贪杯,但平日里应酬不免,更多的是为应付完成接待任务。唯有今天这般的朋友相会,浅斟小酌,三五杯后人微醺,面略红,眼朦眬,再细看夫人还没变成两个,许先生的声音并未忽远忽近呀,想必还能再喝两瓶的。何况,在一丝缥缈间俺思维还算敏捷,参与这帮业内高人话酿酒本源、论文化回归、谈生命归真……呵,信口开河也真真一大快事。

好酒!好酒!

告别场主,抚摩着瓶那原浆酒液,反复提醒自己,回家后一定藏紧了,三十年后又可勾兑一大坛子啦……哈哈哈哈。

【原创】古法天锅品国酒 - 海边螺 - 海边螺的博客

 

【原创】古法天锅品国酒 - 海边螺 - 海边螺的博客

 

【原创】古法天锅品国酒 - 海边螺 - 海边螺的博客

 

关于酒的学问也太多啦。想起许先生一句话: 做酒就是做文化。哦,他还有两句:酒是一种国学,酒是一种时间的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