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中庸第一章》

 感通天下 2017-11-05

 解读《中庸》第一章

前人解经多支离破碎,又多影响仿佛之谈,余素不喜读注释,不愿傍依他人而喜独立思考,常以己意解读原文。今试解读一例,名曰“解读中庸第一章,”以与诸网友分享。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解读:命和性是同一个概念,但命源自于天,这是因为人类也是宇宙物质的一部分,虽然命和父母有直接的关系,但他们都具有同一性、统一性,所以孟子说万物一体,这也是天人合一的认识基础。命来自于天,天命是客观存在的,遵循着天命来办事、来生活就是道,那么这个道就是主观的,“非道弘人,人能弘道。”由于人类社会多数人都是遵循着道生活的,社会机体如此互相感应的结果,道也就形成了一个具有客体功能的东西,这个东西,现在流行的说法叫做“气场,”而主动的学习这个道,遵循这个道,就是教育的功能,所以说“修道谓之教”。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解读:古人的看法,这种气场的感应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才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假如不从感应的角度来理解慎独,那么这一段文字就无从索解了,而中国传统文化从来都是重视阴阳感应的。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解读:中,心中。人其所以为万物之灵者,就在于心,心为人之根本。人的喜怒哀乐蓄而不发,情感含蓄不外露,体现了中国人的最明显的特征,所以说感情含蓄是作人的“大本”即根本道理。而彬彬有礼的人人和谐的精神风貌是一个和谐社会里最重要的特征,所以说“和”也是天下之达道。喜怒哀乐发出之后既能够恰到好处,这就叫做和,和应该是大家都遵循的道。大家都遵循的行为,一旦形成一种气场,就会感应天地万物,就会使得万物各得其位,健康成长,所以说“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