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河南殷墟出土的乐器和甲骨文字,证明了在三千多年前的远古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创造了钟、磬、鼓、铃等十二种乐器,到了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221年的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乐器的种类已增加到八十多种。
我国的古代乐器根据制作使用的材料,分为金、石、土、革、丝、木、瓠、竹八类,称之为“八音”。
(1)金类:指用金属制成的乐器。如:编钟、方响等。
(2)石类:指用石或玉制成的乐器。如:磬、玉磬等。
(3)土类:指用陶器制成的乐器。如:埙等。
(4)革类:指用各种皮革制成的乐器。如:各种鼓等。
(5)丝类:指用丝弦来拉响和各种乐器。如:古琴、瑟、筝等。
(6)木类:指用木质制成的各种乐器。如:木兄、木鱼等。
(7)瓠类:指用瓠瓜(葫芦)作音斗而制成的乐器。如:笙、竽等。
(8)竹类:指用竹管制成的各种乐器。如:笛、萧等。
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编钟,它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编钟属于变音打击乐器族,发音类似钟声,清脆悦耳、延音持久。适合于演奏东方五声音阶的音乐。
如图是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的曾侯乙编钟,它为战国早期文物,。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频率不同的钟依大小次序成组悬挂在钟架上,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阶。钟的大小和敲击后发出声音的高低直接相关。
2013-12-11 人教网 |
|
来自: 百眼通 > 《02八上物理_学-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