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们热衷于给别人贴标签?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7-11-06

电影王男上映不久,人们沉浸在科林·费斯和马克·斯特朗的帅气中还没缓过来,网上又掀起了英伦绅士的风潮。

 



绅士的定义是这样的:举止优雅、待人谦和、谈吐得当的男士。


可以看出,绅士的定义标签里,并没有强调“着装”或者是“外貌”这一元素,而更是从待人接物这一方面诠释了绅士的定义。


看过《王牌特工·特工学院》的人一定对酒吧那场经典的打斗场景印象深刻。将一段原本粗暴的打斗场景画龙点睛的,也许是那身帅气的Bespoke西装起了作用,那我想,更是科林·费斯在不疾不徐地将酒吧门的扳手扣上时,缓缓说出的那句台词:不知礼,无以立(Manners Maketh Man)。



这句翻译出自《论语·尧曰》,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当现代的东方人借用传统的君子论来表达西方绅士的价值观时,我们却忘了从小就学的这些东西的内涵。


网络上中年油腻男人的热度噗噗上涨,所谓的评判标准在上述中西方共同的价值观看来,也许都显得过分粗糙,过分简单了。



姑且不提以一种死板的标准去评判一个人是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单单拎出上面的诸多标准来看,都觉得露怯,显得甚为无知可笑。


第四条,在头面部任何地方留长毛发或胡须。


刘欢看罢估计呵呵一笑,不屑地扎起头发继续唱自己的歌去了。


第十六条,家里老是有珍藏普洱茶并吹嘘。


虽然跟普洱茶没关系,但有一个相似的例子。


《请回答1988》里面,街里邻坊都知道德善的爸爸成东日有一罐视若珍宝的人参酒一直不舍得喝。后来在金社长设下的套路中才万般别扭地拿了出来,尽管里面,泡的只是一条宛若虾米的人参。金社长呆了,德善的妈妈不好意思地笑了。


他并非是因为小气一直不肯拿出来喝,而是因为家庭经济原因想要一直珍藏这灌酒,留着等到大女儿宝拉结婚的时候再喝。




你看到油腻了吗?我看到的是他对女儿满满的爱。


第十九条,西装配白袜。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图上的这个男人你也许面生,但伊丽莎白二世谁都认识,他就是现任英国女王的父亲——前英王乔治六世。仔细看看向来以礼仪严谨,穿搭讲究而出名的英国皇室是怎么穿的?


彼时的乔治六世是中年男人,一个正统的英伦绅士,但是你能说他油腻吗?


反过来说,倘若在一个正式严肃的场合里,一个穿着得体的英俊男子拿着棍子一个劲地去挑女性嘉宾的礼服,你觉得这个人是油腻还是不油腻?

 

用这些例子想说明的便是,以一种死标准去定义人类,划分人类,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不可理喻的事情。最令人匪夷所思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一些人不仅不会为此感到愤怒,甚至还会自己主动贴上去一条一条对比自己有没有“躺枪”,若是没有,就开心地在社交网络上公布:“真好,我一条都没有中招。”倘若中了哪怕一条,也有些气急败坏:“你才中年油腻,你全家都中年油腻!”


人们究竟把自己摆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才能心甘情愿地将自己剖露在网络面前,让众人去评判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中招也好,没有中也好,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因为这些莫名其妙的规则结果而影响自己情绪的人,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以前风靡的A4腰IPhone腿一元硬币手又何尝不是?



都是默认了这种形式的合理性,亲自把自己置身于这种荒诞的系统之下还妄图脱离出去,以此来巩固自身那不堪一击的安全感。这种情绪,实在是廉价。

 

我的微博之前关注了一个著名大V,这个人张口闭口就是“直男”,将这个世界一刀切,划得泾渭分明,仿佛这个世界上评判男性的标准只有性取向,并试图通过这种形式来建立两个群体的对立,关注了一段时间之后受不了于是就取关了。


“中年油腻男人”如此,“直男”也是如此。人们都讨厌地图炮,但其实这种“贴标签”的形式,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地图炮。


从网络传播的角度上来讲,给别人贴标签这种形式更具备辨识度以及话题度,也就是更有“梗”,以此来博得眼球无可厚非,但是站在一个私人的立场上来说,个人非常非常厌恶这种简单粗暴的分类方式。


当然以上所说的这一切并不是为所谓的中年油腻男人辩解,而是在说,我们也许讨论错了重点,把标签贴在了错的地方


我们讨厌的,也许并不是盘手串的人,而是那些有着恶劣品行还恰好盘手串的人,这些具象的兴趣爱好一不小心被当成了活靶子,一个个地被误伤,被丑化。

 

想起之前有过一条新闻,夏天荷花开得灿烂,一群摄影师纷纷挤到池塘边去拍荷花,为了怕别人侵犯自己的著作权,拍完之后还要特意把拍过的荷花掐掉。


这些人很油腻,但摄影这件事情,却很无辜。

 

对于年轻人来说,网络是战场,键盘是冲锋枪。但你以为中年人就没有阵营吗?大街小巷就是他们的战壕。我们diss中年人的品味,他们不理解我们的追星文化。盘珠子也好,追星也好,这些兴趣爱好在不同圈子的人看来,因为不迎合自己的趣味,所以成了原罪。


阳春白雪嫌弃下里巴人不够高档,下里巴人鄙视阳春白雪高高在上。隔着两个世界热火朝天地打嘴仗,却连一点实质性的交流都没有。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若是没有影响到任何一个人,那么即便你们的兴趣爱好隔着东非大裂谷一般的距离,那也没关系,世界人口那么多,这简直再正常不过了。


所以在一些人幡然醒悟的时候,网络上开始出现了各种反调,你有“中年油腻大叔”,我就有“年轻恶臭女孩”,你说只有中年人油腻,我说年轻人也同样油腻。



谁都不是仙人,看谁能比谁高贵到哪去。

 

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给别人贴标签呢?游戏组队碰见猪队友,怒骂别人一定是“小学生”;出生贫寒学历不错的男子就被称为“凤凰男”……


我们用一种定义式的标签来代替对人性复杂的探讨,洋洋自得地把自己撇了出去。可实际上,人性就像是数学里的集合一样,彼此交集,彼此分离。遗憾的是,我们只看到了一个圈里面的自己,而忽略了这个圈子到底是由多少圆交织才形成的。

 

希望我们每个人看到这种所谓标准的时候,不要再盲目地对号入座,没有人可以简单粗暴地去评判另一个人。不必因为自己全中而懊恼,也不要因为没有中枪而洋洋得意。


真正的我们是什么样子,去听听自己身边人的看法吧。



 每日赠书 

 你如何看待贴标签的这种行为?

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综合留言质量和热度选出一位书友,赠送新经典新书一本。


《极简音乐史》

[日]冈田晓生  著

尹宁  译

《极简音乐史》是西方音乐史入门级趣味读物,只要1小时,即能读懂西方音乐史。

《极简音乐史》像一本欧洲观光指南, 带你去巴黎找寻肖邦,去威尼斯探访蒙特威尔第,去德国乡下邂逅巴赫。了解音乐史,体味人类历史上美好的音乐,便能欣赏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美妙风景。《极简音乐史》带你用阅读的方式聆听音乐,从另一个角度碰触世界,感受生活的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