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成都里的市井人文

 格格巫 2017-11-06



陈锦


茶馆的意义就在于真实、客观,历史需要这个即将消失的东西。




陈锦,中国金像奖获得者,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出版社高级编辑。出版《四川茶铺》(1992)《市井》(2006)《感怀成都》(2007)《茶铺》(2008) 《川人茶事》(2010)等个人专集,数次荣获巴蜀文艺奖,以及巴蜀文化摄影促进奖,中国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等各种奖项,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与“德艺双馨”称号。



他的摄影作品以四川的人文风光为主,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深入四川各地,拍摄了大量反映四川人生活的作品,如老建筑、老习俗等,其中,他的力作《四川茶铺》被圈内誉为“西南茶饮民俗文化研究经典”。






茶铺


四川



1995年7月3日,陈锦收到了日本NHK电视台发出的一封邀请函,被告知一个月后NHK的摄制组要到成都,拍摄他以及他摄影机镜头下的老茶馆。当时陈锦只出过一本摄影作品集——《四川茶铺》。为了NHK的这次拍摄,陈锦花光了所有积蓄,把原先使用的日本尼康相机,换成了德国莱卡相机。


七年以后,当NHK再次提出续拍成都老茶馆的要求时,却被陈锦拒绝了,因为在成都市里已经很难寻找到曾经记录着成都人变迁的老茶馆了。








茶铺


四川



陈锦从八十年代末开始拍摄四川的茶铺。宽巷子,是他在拍摄时最常去的地方。在他的《四川茶铺》中有这样的文字:“清末到民国时期,四川茶铺逐渐成形,数量之多绝非他省可比,据清宣统元年编著的《成都通览》记载:每日去茶铺的人占成都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所以我认为,要了解四川的风土民情,首先要从茶铺坐起。”








茶铺


四川



《四川茶铺》出版于1992年,陈锦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来拍摄茶铺、喝茶的人和茶文化。拍摄的是以成都市为中心,遍布川南、川东、川西、川北的上百个市县场镇的大大小小数百家茶馆, 这本影集至今仍被中国摄影界誉为关注地域文化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四川茶铺


在书中,除了一幅幅真切生动的照片,陈锦还写下了非常多的文字,讲述了他拍摄茶馆的历程,详尽的讲述了在茶馆中发生的故事。他和这些“茶友”成为朋友,同他们聊天,记录下他们口中的故事,也记录下他们的人生。这些文字不仅仅是照片的图释,更是对四川茶馆文化、市井文化的记录。


在茶馆文化已经慢慢淡化、茶铺也不似那时那样流行的今天,这种记录可能是让我们了解过去的唯一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