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变脸最快的省份,市井里,个个都是活神仙

 茶香飘万里 2022-03-14
中国变脸最快的省份,市井里,个个都是活神仙

图片|shek_太太 ©

极物君语:

四川人,人均“川剧变脸大师”。昨天晚上,一张面孔撸串吃火锅,第二天,换一张面孔,喝茶搓麻将。

火辣之外,四川人把喝茶过成了生活。在遍地茶馆的四川,喝个盖碗茶、听川戏、看变脸,是他们过日子的独特方式。

中国变脸最快的省份,市井里,个个都是活神仙

说起喝茶,大多数人如今都会想到江浙绿茶,讲究明前茶,贵如金;或是把目光投向福建武夷,饮尽名山名丛。

自从宋朝贡茶产区向福建转移,清朝时帝王又偏爱江南春茶,唐代贡茶——川茶,倒把自己活成了风轻云淡的隐士。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被这句话感动过的人,心里却不会忘记蒙顶山茶。

相传西汉末年,茶祖吴理真亲手种七株茶于蒙山上清峰,它是中国最古老的茶,被奉为“万茶之母”。

唐朝时禅寺饮茶之风大盛,僧人们也开始在高山云深处种茶。

▲“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唐黎阳王曾如是盛赞蒙顶山茶。在唐代前中期、陆羽推顾渚山之前,蒙顶山一直都是皇家贡茶的核心产区。

千年后的蒙顶山上,永兴禅寺的茶园仍由女尼们照料。在寺院一角的小卖部上,黄纸红绳包着的“菩提芽”,那是甘露,还有黄芽和石花。

但由于老川茶产地低、出芽晚,为了占据早春茶的市场,当地农民更倾向于芽头好看、产量高且早产的福鼎茶种。如今走在雅安,老川茶已经成了像大熊猫一样珍稀的存在。

中国变脸最快的省份,市井里,个个都是活神仙
中国变脸最快的省份,市井里,个个都是活神仙

赏它、爱它的人,自知老川茶的好。当普通的茶经历三炒三闷,鲜味早已荡然无存之时,唯有内质足够饱满的老川茶,能够成就蒙顶黄芽最原始的滋味,那是老川茶的底气。

老茶饕形容蒙顶茶的滋味,就像“把竹子纵向剖开后水从竹子里流过的味道。”

中国变脸最快的省份,市井里,个个都是活神仙
中国变脸最快的省份,市井里,个个都是活神仙
中国变脸最快的省份,市井里,个个都是活神仙

说起茶禅一味,大多数人总会先想到日本茶道,是严肃的、孤寂的。

日本人喝茶非常的有规矩。林清玄曾讲过他到日本京都奈良去喝茶的经历:他们不在家里喝茶,而要穿过花园,到一尺见方的茶堂里。

招待客人喝茶时,他们会将碗的正面朝向客人端过来,客人接到碗不能立即喝,要把碗转一面,让正面对着主人,表示对主人的感谢。然后才开始喝,喝的时候不能停,要喝完,表示这茶很棒,喝完了不能第二碗,要留着喝这杯茶的余味离开茶堂。

这种饮茶方式,其实是从中国唐宋时的寺庙流传过去的。百丈怀海禅师的《百丈丛林清规》把坐禅饮茶纳入宗门规式。僧人一天应饮茶两次,喝茶前,茶堂外茶鼓响起,僧人们持钵,鱼贯而入,只喝一小碗。

中国变脸最快的省份,市井里,个个都是活神仙

曾有日本人到蒙顶山永兴禅寺讲茶道,但当时寺中的女尼却说:“他们对于茶的态度和我们不一样。我吃茶等于不吃茶,他们却那么追求茶,这样不就被茶奴役了吗?所以我吃茶也行,不吃也行,吃好的也行,不好的也行。”

回归中国人的饮茶传统,禅茶一味到底是什么味呢?

细看赵州禅师“吃茶去!”的公案,他不执着于茶的省睡悦志,也不纠结经典里的规式,而是从茶中回到自身,得一颗生活的平常心:遇茶吃茶,遇饭吃饭。

禅,左边是“示”,右边是“单”,“禅”就是单纯的心。不向外界寻求,而是回归内心单纯的状态。

遇茶喝茶。当你能在一泡茶的时间里,静心,等水在炭火上慢慢开;从容,投茶、注水、泡茶;专注,把这泡茶当作此生难以再遇的滋味喝下,便能进入一种禅境。

日本人截取了喝茶的漂亮片段,奉为茶道;而在中国,喝茶为茶事,不过生活寻常事。

中国变脸最快的省份,市井里,个个都是活神仙
中国变脸最快的省份,市井里,个个都是活神仙
中国变脸最快的省份,市井里,个个都是活神仙

陆羽曾说,茶“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虽然陆羽写《茶经》之时并没来到巴蜀,但我倒觉得,如今的川渝人,最好地传承了陆羽精行俭德的遗风。

“十步一茶馆,百步一茶楼”,在川渝,茶馆的存在宛若都市禅林。而在茶馆里,3块、5块就能安闲地度过一日。

重庆交通九龙坡的茶馆里,经年失洗形成岁月棕黄的玻璃杯、搪瓷茶缸子,暗示着老茶客的身份,用儿童杯、保温杯的人也自得其乐。倒是用盖碗煞有介事喝着茶,反而违反了巴蜀的茶馆精神。

走进成都彭镇观音阁老茶馆,哪怕墙体脏兮兮,地面黑得发亮,那里仍是老成都心中纯净的乐土。

中国变脸最快的省份,市井里,个个都是活神仙

竹椅被大伙躺出了包浆、躺成了最舒适的姿势;昨晚火锅吃多了,“啖个三花”就舒坦了;一人一个盖碗可以坐一下午,你喝一百杯也没有人管你。

“走嘛,啖三花!”曾经是典型的成都生活。1951年,国营成都茶厂成立。当时花茶按品质分为特级花茶、一级花茶、二级花茶、三级花茶……花末。一二级花茶容易把嘴养刁,让钱包遭罪;三花,自然成了不爱攀比亦不敷衍的成都人的选择。

即使后来茉莉花因质量下降而淡出茶品名单,但四川本地的蒙顶甘露、黄芽、碧潭飘雪、竹叶青等仍受茶客欢迎,哪怕是算不上茶的菊花、蜡梅等花花草草,也但喝无妨。“啖三花”从一个动名词,已经变成了川人闲适安逸的生活方式的代名词。

离开成都,回到雅安,山林溪水也是当地人喝茶的秘境:三两人围坐,虽然没有琴棋书画的高雅,却日光晴明,溪声潺潺,打牌的、打盹儿的,各自成趣。

四川本地作者朱晓剑曾说:“成都人并不想从喝茶里喝出一番高深的哲学,而是对茶本身有一种彻悟”,他们打破了茶的仪式,喝茶也没有功利之心。他们快乐也喝、痛苦也喝,不过活在当下。

“蜀土茶称圣”,说的不仅是四川出产的茶,还有这里喝茶的人,和喝茶的方式。他们给了中国人生活另一种维度的自由,其中禅意,悠然自得。

参考资料:

岁时茶山记丨陈重穆

蒙顶山上茶丨葛维樱

巴蜀茶馆:一碗茶里的市井与欢愉丨葛维樱

川茶之路:茶是旅程,而非终点


文字为极物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