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313条

 医贵仁心 2017-11-06

第313条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不当散服。


导读:历代伤寒学者对《伤寒论》多有注释,受个人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自我理解。毕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末有留言,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注解,一起提高!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甘草汤,主少阴客热咽痛;桔梗汤,主少阴寒热相搏咽痛;半夏散及汤,主少阴客寒咽痛也。

《内经》曰∶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半夏、桂枝之辛,以散经寒;甘草之甘,以缓正气。


清·吴谦《医宗金鉴》


少阴病,咽痛者,谓或左、或右,一处痛也。咽中痛者,谓咽中皆痛也,较之咽痛而有甚焉。甚则涎缠于咽中,故主以半夏散,散风邪以逐涎也。

集注

方有执曰:此以风邪热甚,痰上壅而痹痛者言也。故主之以桂枝怯风也,佐之以半夏消痰也,和之以甘草除热也,三物者,是又为咽痛之一治法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此必有恶寒欲呕证,故加桂枝以散寒,半夏以除呕。若夹相火,则辛温非所宜矣。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浊阴上逆,冲击咽喉,因而作痛。半夏、桂枝,降其冲气,甘草缓其急迫也。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少阴病咽痛,前既有甘草、桔梗汤矣。此更列半夏散及半夏汤方治,既不言脉象之异,又无兼证可辨,则仲师同病异治,究属何因。然前条但言咽痛,本条独言咽中痛,此其可知者也。方中用生半夏,取其有麻醉性以止痛,并取其降逆去水以达痰下行,意当与咽中伤节同。用生甘草以清热而解毒,意当与甘草汤方同。惟桂枝一味,不得其解。按近世《吴氏咽喉秘集》中,有寒伏喉痹一证,略言此证肺经脉缓寒重,色紫不甚肿,若误用凉药,久必烂。其方治有用细辛、桂枝、麻黄者,甚至有呛食音哑六脉迟细之阴证,用麻黄三钱、桂枝一钱、细辛二钱者,然则此咽中痛证,脉必迟细而缓,其色当紫,其肿亦必不甚。然则仲师之用桂枝,亦所以宣通阳气耳。以其寒在血分,故用桂枝而不用麻黄,且缘少阴不宜强责其汗故也(咽痛用桂枝,近世无人能解)。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一条论述少阴客寒咽痛的治法。

这一条的咽痛比以上几条都要厉害,其病因是风寒客于少阴之经,引动痰涎所致。怎么办?用半夏散及汤来治疗。半夏散及汤方由半夏、桂枝、甘草组成。散风寒用桂枝,去风痰用半夏,和中扶正用甘草。上三味,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白饮就是白米汤;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就是煮散法。一般要用汤,用散恐怕不现实。因为半夏和桂枝呛嗓子。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它这里也是大量用半夏,那么这个呢,它是外有风邪,所以它在桂枝甘草汤的基础呀,加上半夏。那么这类的嗓子疼呀都是特别的凶,它也写个咽中痛,它不是用咽痛呀,咽中痛表示全嗓子都疼,古人把这类的嗓子疼呀叫缠喉风,这个在现在不常见了,这个说死人就死人的,这个喉肿的厉害,相当的凶。

所以这个它也有外证,不是没有的,它用桂枝甘草汤也是解外,同时用大量的半夏,来治这个嗓子疼痛。这个半夏治咽痛是古人说的,这个桂枝也治咽痛呀,桂枝这个药呀你们看一看神农本草经里有,说治喉痹,所以桂枝这个药也止痛,身疼痛没有不用桂枝的嘛?它也治喉痹这种痛。

那么这个药现在很少有人用了,遇到嗓子疼呀,大概都是在解热这方面,滋阴解热这方面下手,但是有这种病我认为还是要用这个方子,是能好的。它说这三味呀等分,各别捣筛已,就是要捣碎筛细的意思,合治之,然后搁在一起,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也是少少咽服。半夏有毒,不当散服,指的是指生半夏了,生半夏是有毒的,现在咱们的半夏都是制的,也有拿姜制的,也有矾制的,用姜制是最好了,与生半夏差不多,但是毒性没有了,那么以前呀,咽痛都出这些方子,我们要是治咽痛呢,前头那二个小方子常用的,这个咽痛生疮用这个苦酒汤,这个我试验过,就是这个人嗓子痛,声不出,的确的效,后面这个我没用过,但是嗓子痛以后边二个为最重。


子恒试注

患少阴病,阴盛阳虚,阴寒上犯而致咽痛,加之外寒犯咽喉之地,咽痛较前几条为重,主方选择半夏汤,桂枝、炙甘草驱寒降逆,半夏利咽止痛。

半夏:味辛平。主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神农本草经》

 

继承和发扬中医,是我们的责任!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本文部分内容摘自《刘渡舟伤寒论讲稿》,作者/刘渡舟;《胡希恕讲伤寒论》,讲述/胡希恕。转载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文中《子恒试注》部分为原创内容,转载请说明出处。



前文提要

293条: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294条: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295条: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296条: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297条: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298条: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299条: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300条: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302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304条: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305条: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306条: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307条: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308条: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

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310条: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

31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312条: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自我测验

第313条: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复制可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