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剂中药治愈小儿四年腹痛

 乐乐书屋 2017-11-06







汪剑医案,闫随刚整理评按



患儿尹某,男,9岁,2016年5月10日首诊,由父母带进诊室,代诉病情。


患儿时时腹痛已达4年有余。4年来基本1周发作1次,每次发作时间持续三天左右,部位为脐周疼痛。腹痛严重时,不能站立,需下蹲休息数分钟,才能缓解。

 

曾就诊于省第一人民医院,检查提示:彩超,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后经朋友介绍,求诊于云南中医学院白塔门诊汪剑老师处。

 

刻见:时腹自痛,食欲差,纳少,大便溏泄,体型偏瘦,面色萎黄无华,慢性病面容,脉沉细弱,舌淡苔白厚腻。

 

辨证:脾阳不足,寒湿内生。

处方:附子理中丸加味。三付,两日一剂,不分顿数,频频饮之。

 

一周后5月18日复诊:患者父母喜形于色,高兴的说,儿子服药后,腹痛病情大为减轻,这一周腹痛竟然没有再发,且食欲好转,知饥索食,食量较前增加。

 

患者就诊前的上一周发作还较为剧烈,腹痛难忍,不能站立,需下蹲休息数分钟,才能缓解。此次中医以一诊见效,效不更方,继续给予一诊方五剂,调理巩固。




 


按语:


理中丸出自《伤寒论》,即《金匮要略》中的人参汤,是治疗伤寒太阴病的主方,原文太阴病提纲证为:“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原文描述还有有以下几处:《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理中丸由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组成,主治脾胃虚寒证,加附子一枚,名附子理中汤,能够大大增强理中丸温中散寒之效。

 

本例患儿平素饮食不节,嗜食生冷,日久损伤脾阳,致脾阳不振,阴寒内生,故见腹痛时作,便溏腹泻,纳差等症。

 

汪师处以附子理中汤治疗,方证对应,切中病机,三剂而建奇功,经年腹痛三剂而愈,细思汪师处方,寥寥数味,方精药简,却能起愈此疑难顽疾。一方面可以看出汪师中医临床水平,辨证论治功力之深厚,总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病情表现而洞察疾病的本质。

 

遣方处药在精不在多,以切中病机,方证对应为要,另一方面,再一次实践证明了了仲景先师经方的确切临床疗效,经方对证,效验如神,要学好经典,用好经方。


(云南中医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  闫随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