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智慧:跟孔子学习快速成长的秘诀!

 荣欣铭 2017-11-06

孔子是中华民族的一代圣贤,其儒家思想影响至今。

孔子自称十五岁有志于学,从此在学习的道路上一往无前。他打破了那个时代教育只是贵族的专属权利,首创私家办学,他周游列国,遍访各国风土人情,晚年编著“六经”。孔子的贡献,再长的篇幅也难以写尽,今天我们想探讨的是孔子的一些学习方法,试图研究一下十五岁有志于学的孔子,是怎样成为一代大家的。

历史智慧:跟孔子学习快速成长的秘诀!

孔子十分好学,孔子的好学体现在他一方面能沉下心来研究典籍,一方面能够做到“不耻下问”,喜欢与人进行观点的探讨和碰撞。比如孔子曾经作为鲁国的礼官,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典籍,为思想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孔子善于请教,他向老子问礼,向苌弘问乐,向师襄学琴。

孔子善于总结,我们通过论语能看出孔子对每一个概念都有十分精炼的阐述,这都是苦苦思索,透过表面现象呈现出最终的本质。比如论语中到处可见的“子曰”,什么什么是为礼,什么什么是为仁;比如孔子回答学生的问题,何为孝、何为忠、何为直。

这是几千年前孔子做学问的一些方法,陈述的比较简单。

几千年前的学习方法,现在还适用吗?当今的时代,信息爆炸,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信息,却还是担忧自己错过什么,总是处在信息缺乏的焦虑之中。我们都想成为高手,想要通过学习来取得进步,往往是付出时间却收货寥寥。快节奏的生活日复一日,对获取知识的饥渴、对提升能力的迫切、面对海量信息涌入的躁动、无时无刻不在侵扰着我们;看似到处是机会,却什么也抓不住,看似充实而忙碌,却总是原地踏步!这是当代人的困惑,为什么获取信息更便捷了,却更加躁动和焦虑了?成为高手的路上,我们到底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抓住了什么,忽略了什么?该怎样调整,该怎样补救?

历史智慧:跟孔子学习快速成长的秘诀!

基于这些思考,我想从孔子的学习之路借鉴一二,我认为,那些本质性的东西,是不随时间流逝而改变的。

1、学习的觉悟和践行。

孔子十五岁立志于学。什么是立志?立志是一种动机,一种信念。想要做好一件事,动机和信念最重要,动机要强烈,信念要自始至终的贯彻。我们都想成为高手,却很少有人立志成为高手,也就是没有强烈的动机和贯彻始终的信念去为成为高手而奋斗!一时的激情容易获得,长久的热情难以为继,这是当代人的通病,诱惑太多,机会太多,没有立志,难成大事!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名作《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对热血的青年人有过深刻的描述,大意是,热血沸腾的青年人,总是能很轻易的认定自己要追逐的梦想,激情澎湃的宣布,自己愿意为实现梦想牺牲一切甚至宝贵的生命!可是与真正努力的践行相比,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去实现理想,却是比较简单的事!因为大多数人有可能做到牺牲生命,却做不到花费数年时间去努力、沉淀、积累、总结和提升!

历史智慧:跟孔子学习快速成长的秘诀!

牺牲生命和刻苦践行,哪个代价大?哪个更容易做?真的值得思考!

想成为高手,首先要立志,这是个人的选择和意愿!一旦立志,便是终身的践行,这个信念要始终如一,不能动摇!

这就是对“常立志”和“立长志”的选择!

2、“立长志”,不焦虑!

立了长志,我们便不用那么焦虑,明确了终点,风雨兼程便是!不妨回味一下,恐惧错失机会、错失信息的我们,到底错失了什么?如果放下宝贝手机,关掉诱人电脑,我们真的就落伍了,out了?我们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对我们真的起作用了吗?新的工具书,畅销书,心灵鸡汤书层出不穷,每一本都讲着可能改变人生的大道理,好像错过一本书,就错过了美好的一生,躁动的我们心血来潮之时,常常焦虑的无从下手,无从开始。

怎样破除焦虑?还是要“立长志”!《大学》中有句名言,有助于缓解我们的焦虑,大家不妨经常诵读: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 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本末、想一想先后,想一想我们的“止”,安静下来,考虑一下,再行动,不迟!

3、立了志,能考虑后,再讲方法,学技巧!

孔子对于做学问的阐述,有几层境界: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困而不学!

生而知之的人毕竟太少,我们不过是学而知之、困而学之甚至困而不学。不管是学而知之还是困而学之,都比困而不学好太多,肯学,说明我们还有追求,还有激情,还年轻!

孔子说自己属于学而知之者。孔子怎么学的呢?

历史智慧:跟孔子学习快速成长的秘诀!

首先,艰苦的自学。孔子有志于学后,对学问一直是孜孜不倦。孔子阅读了大量的经典典籍,为其思想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学习最终的受益者是自己,知识都会变成武装自己的装备,因此想要提升,自学必不可少也至关重要!自学是信息的输入与筛选并再加工的过程,辅助于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一定要有自己的知识系统,没有系统的散乱知识点,对提升自己并无大用。

其次,与高人进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这是快速成长的捷径。经过自学奠定初步的知识系统,就可以尝试与高人交流。孔子初任鲁国礼官时,学识已经为众人所知,可谓是小有名气。但他进入太庙时,总是向具体掌管事务的人咨询一些问题。有人私下议论,不是说孔子懂很多吗,怎么还要向基层官员请教?孔子总是淡然一笑。其实孔子并非不知,而是进行探讨。探讨的过程是观点碰撞,能加速知识体系的完善,择其善者而从之。因为自学的过程不可避免的会对知识进行自我加工,而观点碰撞时,能从别人那里获取对具体知识的不同理解。这样的事情有很多,孔子向老子问礼,向长虹问乐,向师襄学琴,难道孔子自身在礼、乐方面没有造诣吗?不,孔子是希望集众家所长,不断地完备自己的知识系统。

孔子向那么多人请教,可是那么多人却并没有达到孔子的高度。最终也是孔子编著了“六经”!

4、进行本质的拷问!

孔子学习总是奔着本质去的!阅读一下论语,我们就能感受到谈论本质的魅力。经常联系抓事物的本质,更加容易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历史智慧:跟孔子学习快速成长的秘诀!

比如我们想提升管理能力,却可能从来没有尝试问一下自己,管理的本质是什么?想提升销售能力,却从来没有想明白销售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总是忙着去学、去做,却不知道往往偏离了本质。

抓本质是很难的。这需要大量的训练!怎样训练?我们可以借鉴论语中孔子和徒弟的问答。弟子经常问孔子,什么是仁,什么是孝,什么是忠,什么是知。孔子总是言简意赅的回答。

由此可见,提问是训练抓本质的的好方法!我们不妨经常做这样的训练:什么是某某,某某是什么?

孔子的智慧太大了,给我们无尽的启示!关于学习,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