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少年书法杂志 | 《爨宝子碑》的临习与创作

 石河轩 2017-11-07

《青少年书法》杂志内容精选·从临摹到创作

  略谈《爨宝子碑》的临习与创作

文/朱小胜


《爨宝子碑》全称《晋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宝子碑》,为南碑之瑰宝,现立于云南曲靖一中。


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辑》中说:“端朴若古佛之……朴厚古茂,奇姿百出。”


此碑文字简古,颇有六朝风味,其书上乘分汉,下开唐法,在隶楷之间,结构奇巧,形象古拙,笔法严谨,含蓄凝练,外柔内刚,气势高古,是由隶变楷阶段风格的典型代表。

《爨宝子碑》(局部)


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也需用功。”可见,书法的用笔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此碑也这样。用笔难在用锋,在临此碑时,最好已经有临习汉碑或者唐楷的基础,不建议刚入手就临这个帖。

 

我们先来看《爨宝子碑》的用笔,它的用笔主要以中锋为主,特别是长横画和竖画,它的点则以侧锋用笔。总体上以中锋为主,中侧锋并用,生动活泼,竣利方劲。

朱小胜作品


我们再来看《爨宝子碑》的点画,该碑大多数点画是楷书和隶书的复合体,众所周知。隶属最典型的笔画是波挑,其形态为蚕头燕尾。《爨宝子碑》大部分波画、挑画的收笔与汉隶没什么区别,但是起笔用的是楷法,该逆入为切入,变蚕头形成斜方形。这样波画便形成了该碑最具特色的点画。它的横,中间平,两头翘。俨如一叶小舟,非常喜庆、开心。它的点,均为三角形,但是形态、大小、方向、取势多有不同。此碑的横、竖点都为方笔,撇、捺、钩多取圆势,楷隶相参,点画丰富变化,方圆互用,厚重之中增加了一些灵动之姿。

朱小胜作品


《爨宝子碑》的结构,总体而言,该碑尚具隶书的特征,横平竖直,以保持重心的平衡。撇、捺、长横、戈钩相左右两边伸展,以求横张之势,但是不如汉隶规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碑不少字打破了雁不双飞得基本规则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有双飞,甚至三飞、四飞。

朱小胜作品


我在临习此碑时,先抓住最主要的几个笔画,特别是它的横。其横的用笔顺锋直入,往下切转中锋铺毫,收笔往上扬,整个笔画一气呵成,行笔速度稍慢,有一点涩的感觉,加强线条的张力。这个横画中间略低。两头上扬成一张笑脸,使人一见就非常的开心。这是《爨宝子碑》最具代表性的笔画,写好掌握了这个横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

朱小胜作品


对于单字的临写。我主张两种方法:


一是挑几个自己比较喜欢的比较有特色有代表性的字,一般是带有长横画的字,如“晋”“军”“朝”“野”等,进行准确的临摹。在注意讲究用笔的同时,看清楚笔画与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各个笔画的起始点等等。


二是选择一块内容,一页或者一行进行准确的临摹,这样的临写在注意单个字结构的同时要考虑每个字的上下关系,为以后的创作服务。


我感觉,《爨宝子碑》比较适合写大字,约40公分见方的大字,四尺竖开的纸写三四个字最舒服。笔不需要很大,写的时候,笔毫彻底铺开,让笔压着纸面走。

朱小胜作品


在创作上,我以这个碑为基础的创作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展览适合的大字对联,一般每联都是六尺对开,写四个字。稍微掺点《张迁碑》的笔意。写大字隶书用笔要沉着,既要写得厚重还要足够灵动。一般的书家写大字都用大的笔,用笔尖去写,能够用笔肚去写已经很能够表现了,我的用笔是用整个笔锋,也就是把笔根也用起来,彻底的铺毫,行笔不是每笔都完全中锋,很多是稍微有点侧锋的。而且侧锋的角度不同。

朱小胜作品


另一类是比较多小字行楷书,主要取《爨宝子碑》的天真烂漫与随意。用笔基本以中锋为主,速度不同其表现出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速度慢的会拙一点,速度快的自然性情流露多一些。

朱小胜作品


学书法,不管是碑还是帖,不管是临帖还是创作,在于学它的方法和它的精神,一种科学的方法,一种创新的精神。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