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夫,我真的必须住院吗?

 茂林之家 2017-11-08

郭大夫,请问:

我真的必须住院吗?

老太太成了我诊室里的一位常客,几乎每个月都会如期来我这里就诊。她也会时不时地提起她第一次来我的诊室看病时的情形,她说她当时真的是吓坏了,心情坏得不得了,但是当见到我时,心里一下子就安稳了,她说没想到我会那么亲切、随和,让她很感激,也有些意外。

——郭启煜


被吓坏了的老太太

不想住院

看来,老太太确实是被吓到了。因为我感觉得到,她说话的声音一直在颤抖,同时颤抖的,还有她的双手。


老太太进入诊室后,就一直紧张地看着我,反复在说一句话:“我真的必须住院吗?”


这让我感到有些困惑。


“妈,你先别说了,我来跟郭医生说,好吗?”这时,一直站在老太太旁边的一位中年女性说话了。


“郭医生,是这么回事,这位是我母亲,今年75岁了,身体一直都挺好的,平常多在家里照顾我爸,我爸今年已经82岁了,得过脑血栓,已经卧床好几年了,吃喝拉撒睡全靠我妈打理。我妈上周一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我爸取药时,正赶上卫生服务中心在做糖尿病教育活动,就凑热闹顺便查了下血糖,这一查可坏了,血糖值16点多,老太太一下子就蒙了,社区的医生一看也非常着急,就让老太太赶紧到医院就诊,老太太连我爸的药都忘了取,直接奔回家给我打电话。我第二天一早就带她去医院了,抽血一查,空腹血糖值为12.8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值为17.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值为8.8%,但其他生化指标和尿常规检查都没有什么问题。接诊的医生看了结果以后让我们立即住院,说这么高的血糖一定要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


“那位大夫说要住院后每天打四针胰岛素,每天测七次血糖。”老太太插了一句。


“我妈一听,当时就差点哭了,她说她不想打胰岛素,再说家里哪能离得开人呢,老爷子还躺在那里呢,谁来照顾啊!我就与医生商量,老太太说的确实是实情,问能不能给我们开点口服药,先在家里治疗一段时间,实在不行,再来住院治疗,我现在就是想请一位保姆也不是马上就能请到的。可是那位接诊医生的态度很坚决,一定让我们马上住院,否则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一律自己承担责任。医生也非常严肃地向我们交代了可能出现的各种严重后果,包括酮症酸中毒、昏迷等,老太太一听更是吓坏了。我以前当过两年医生,所以对糖尿病相关的知识还是有一些印象的,我听了也非常担忧啊!当时我的心里非常纠结。按理说应该听医生的,住院,可是家里的老爷子谁管呢?在老太太的强烈要求下,我也反复权衡了,最后还是带着老太太直接回家了。可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啊!想着医生所说的各种可能产生的可怕后果,老太太这几天跟丢了魂儿似的,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人眼瞅着日渐萎靡!我这上班怎么能安心呢!我同事听说了这事,就跟我推荐了您,让我赶紧来医院找您。我查到了您的出诊时间,提前来挂了号,今天一大早我们就赶过来了。哦,刚才只顾着说我妈的事了,忘了自我介绍了,我姓李,木子李,我也是北医毕业的,曾经是您的同行,当过两年儿科大夫,现在在一家医药公司工作。”李女士的语速很快,看得出来,这是一位很干练的职业女性。



想一个

折中的办法

通过李女士的描述,我基本上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就赶紧向这母女俩解释:“老太太的糖尿病诊断是非常明确的,先前接诊的医生的意见是非常正确的,老太太当时血糖水平那么高,确实令人担心,那位医生跟你们说的那些不良后果也都是有可能产生的,她给你们提出的那些建议也是非常合理的。可以说,那是一位很有责任感的医生。但是你们家的具体情况我也能够理解,也必须要考虑,你们也不要太着急,咱们一起想想办法。”


“我这几天也正在动员同事们帮我联系保姆。”李女士赶紧插了一句话,“我还借了一个血糖仪,这几天也帮我妈测了几次血糖,好像跟前几天相比,这两天有下降的趋势。”


我接过李女士递过来的血糖记录本仔细地看了看,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小时血糖值的水平确实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我想这可能跟老太太的进食量下降有关。


我也把老太太上周做的各项检查报告单仔细看了看,然后把报告单和血糖记录本还给李女士,同母女俩商量:“鉴于你们家的具体情况和老太太的病情变化情况,我想我们可以采取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老太太可以暂时不住院,我给老太太先开两种口服药,请老太太回去后坚持服用,同时在家里密切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变化,而且,在血糖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之前,必须按照我的要求定期来医院复诊,以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你们看怎么样?”


母女俩听了我的话,都非常高兴,尤其是老太太,一听说可以暂时先不用住院了,满脸的愁容一扫而光,兴奋得不得了。


我根据老太太的血糖情况,给老太太开了两种口服降糖药物,包括格列美脲2毫克,每日一次,早餐前服用;阿卡波糖50毫克,每日三次,三餐时与第一口饭同服。我简明地向老太太交代了一些在饮食和运动方面应该注意的事情。

母女俩欢天喜地地回去了。



老太太的血糖

怎么样了

一周后,母女俩如约而至。从她们进入诊室时轻松的表情来看,情况肯定不错。


事实证明了我的判断,老太太的血糖水平改善得非常不错,来门诊前一天的空腹血糖值已经降到了7.8 mmol/L,三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也已经降到了9 mmol/L至11 mmol/L之间。老太太也一扫从前的萎靡,整个人的精气神大有改观。


再过一周,老太太的空腹血糖值已经降到了5 mmol/L至7mmol/L之间,餐后血糖值降到了6 mmol/L至9 mmol/L之间。老太太血糖改善的速度真是够快的,我把老太太早餐前的格列美脲从2毫克减到了1毫克,嘱咐老太太回去后继续监测血糖,两周后再来。


两周后,老太太再度如约而至,这次老太太是自己来的,她说女儿本来是要陪她来的,她没让,她觉得总让女儿请假陪她看病心中实在有些不忍,女儿的工作也很忙,总是请假对工作肯定会有影响。


老太太说,她在女儿的培训下,已经能很熟练地给自己检测血糖了。从血糖记录的情况来看,虽然我把她早餐前格列美脲的剂量减掉了一半,但老太太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依然保持在两周前的水平。


一个月后,我根据老太太的血糖监测结果停掉了格列美脲,只保留了每日服用三次的阿卡波糖。治疗方案简化了,老太太更高兴了。


三个月后,我给老太太复查了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是7.0%,对这一结果,我非常满意。


一转眼,半年多过去了,老太太的血糖一直都控制得非常不错。



这茶

确实很香!

老太太成了我诊室里的一位常客,几乎每个月都会如期来我这里就诊。她也会时不时地提起她第一次来我的诊室看病时的情形,她说她当时真的是吓坏了,心情坏得不得了,但是见到我时,心里一下子就安稳了,她说没想到我会那么亲切、随和,让她很感激,也有些意外。


其间,老太太的女儿,也就是那位李女士,还专程来了一次医院,带了一盒茶叶给我,说是朋友专门从台湾带回来送给她的,她转赠给我以示感谢,我实在推脱不过,就收下了。


茶,我喝了,确实很香!


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