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层医生应主动拜更多的“师傅”

 茂林之家 2017-11-08


前几天参加一个专病学术研讨会,其中有一个环节是专科与全科如何开展合作以更好地为患者诊疗(含转诊)。与会领导和专家讲了很多需要强化医联体关系以及理顺技术支持和转诊的内容。


受到大家的启发,我提出,基层医生应主动拜更多的“师傅”。


老百姓到底想要什么?


社区的老百姓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专科-全科服务呢?


首先,如果在家(单位)附近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即便只从时间成本考虑,他们当然不愿意到更远的大医院去了。目前一部分社区居民没有首选基层医生,实际上是他们认为基层医生并不能为他们解决问题。


其次,如果一名社区居民的疾病不是基层医生能处理的,当然最好是可以通过医联体的体系挂到大医院专家的号,这样至少可以节省挂号的时间成本。但是这里有一个需求,当患者认为自己的病需要找专家的时候,他们更倾向于寻找在这一方面最有建树的专家。健康需求是没有上限的,得了重病,只要有可能,哪个病人不希望得到“超超超一流”的医疗服务呢?至少在北京来说,东西两个肿瘤医院各有自己的拥趸,眼科最有名的医院在东城,心脏最有经验的在西部和北部。同时医保的相关政策并没有禁止老百姓这样去做。即便是偏远的农村,到县城也会在到县医院看病还是到县中医院看病二者间进行选择。


最后,社区居民希望在专家诊疗结束以后,身边的基层医生可以为他做后续的医疗照顾,以降低后续的医疗成本。


基层医生可以做些什么?


第一,当然是更多地学习了!更多地学习包括在社区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实践当中发现问题,然后查找资料并且总结更多的经验。


第二,拜更多专家为师。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相关诊疗中的问题可以在请教中提高;不常见的疾病,如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我们可以向专家学习疾病的早期发现、初步诊疗以及治疗后病患照顾的知识。这种拜师并没有排他性,也就是说在某一个专科领域可以拜更多的师傅。向师傅门学习的同时了解不同的治疗理念和方案,在自己提升水平的同时,了解他们的治疗专长。这种学习在今后建议患者转诊方向时将发挥一定的作用。有的病还需要多专业拜师呢。例如骨质疏松就需要分别向内分泌科和骨科专家拜师。


第三,是和专家们建立起相对牢固的合作关系,这样的话,转诊将会更直接。如果基层医师通过不断学习得到“师傅”的认可,专家们也就更乐于把治疗后的病人托付给“可靠的徒弟”。


如此,患者想要的,我们基层医生就可以基本满足了。


写在最后的话


说一千道一万,穿上白大褂就得能看病,技术提高是第一位的。社区的老百姓早已经不满足于全科医生能开药和服务态度好了。


多拜师,多学习,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才是我们生身立命之本。


祝好!

我的基层医生朋友们!


           全科医师马岩         2017年9月1日

于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