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脑中风后吞咽障碍照护的全方位讨论(清华照护案例分析)

 快乐英平 2017-11-08

本文为清华大学老年卫生评估项目组(interRAI中国团队),8月19日举行的第四期线上清华照护案例讨论的全程实录。interRAI中国团队举办此系列活动的目的,是通过个案讨论,分享大家的照护经验,以取长补短;并通过专业人士的点评,增加循证医学证据,以期提高照护评估、管理水平。

主持人:潘卫,南京市瑞海博康医院医疗部主管,副主任医师(以下简称P)

参与讨论者:

清华老年照护案例讨论群群友(以下依据所讨论问题,把参与者回应观点列为1.1,1.2 ........)

个案概述:

董奶奶,女,72岁,于2017年06月14日入住瑞海博康复医院。1月前患者晨起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不能站立行走,在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头颅CTA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门诊拟 “脑梗塞” 收治入院,入院后予以保守治疗,患者病情未见好转,意识逐渐模糊,后转至脑科医院继续住院治疗,病程中患者出现血氧饱和度、血压下降,呼之不应,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呼吸,17天后患者病情逐渐平稳,予以拔除气管插管,遗留右侧肢体活动障碍。患者目前存在:理解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鼻饲饮食,小便需要放置尿管导尿,大便不自知。

拟讨论问题如下:

问题1:如果您是她的主管医生或护士,能否给予董奶奶正常的饮食?

问题2:吞咽困难怎样评价? 

问题3:如何解决或减缓此类情况? 

问题4:怎样管理董奶奶的大小便?如何护理才能减轻此类症状?

问题5:如何预防废用肌萎缩?应如何采取措施?

(讨论开始)

1.1:我感觉这个案例应该属于急性病后的评估,即post acute care 。这个案例的患者病情偏重,看过之后感觉是很难的案例,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请问主持人,您接诊这个患者的时候,家属期望值怎样呢?

P:家属的期望值是可以进食及简单交流。

1.2:我提个问题,如何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尿道感染?

1.1:吞咽困难引起的误吸,是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能够通过评估和干预积极预防,最好不过了,不过目前在临床上这个很欠缺。

P:早期让患者坐起来,翻身拍背。

1.3:应有雾化吸入辅助排痰。

P:

  1. 通过改变食物的性状来改善患者进食:食物的性状包括液体 - 糖浆 - 布丁状,与稠度有关(编者按:关于食物稠度,请留意文章最后的补充资料)。根据患者的敏感性来决定,尽早拔出胃管。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管理非常重要。关系到患者的饮食安全和营养摄取。吞咽障碍发生率为10 - 16%。但吞咽患者的评估后,进食管理执行率为80%

  2. 通过患者的体位来改善患者的进食:最好定时、定量,能坐起来不要躺着,能在餐桌上不要在床边进食。对于不能坐位的患者,一般至少躯干30°仰卧、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喂食者位于患者健侧(编者按:健侧是一种医学术语,是相对于“患侧”而言的,不是具体指某个部位。是指对称的结构,比如左肺有问题,左肺就叫患侧肺脏,右肺就叫健侧。右手有问题,就叫患侧,左手就是健侧)该体位可利用重力使食物易于摄入和吞咽;颈部前屈可使颈前肌群放松,有利于吞咽,防止误吸。这也可以有效预防患者的肺部感染;

  3. 通过康复训练来改善患者进食。


1.1:我们怎样判断这个患者需要哪种类型的食物呢?

P:

  1. 柔软、密度及性状均一;

  2. 有适当的黏性、不易松散;

  3. 易于咀嚼,通过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

  4. 不易在粘膜上滞留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饮食习惯进行选择,兼顾食物的色、香、味等。(编者按:关于食物稠度,请留意文章最后的补充资料)

1.2:目前鼻饲,主要是流质。改变食物性状作用不大吧?

P:

  1. 食物的性状包括液体 - 糖浆 - 布丁状,与稠度有关。根据患者的敏感性来决定,尽早拔出胃管。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管理非常重要。关系到患者的饮食安全和营养摄取。吞咽障碍发生率为10-16%。但吞咽患者评估后,进食管理执行率为80%。

  2. 康复训练食团在口中位置:进食时,应把食物放在口腔最能感觉食物的位置,且能最适宜促进食物在口腔中保持及输送。最好把食物放在健侧舌后部或健侧颊部,这样有利于食物的吞咽。也适合面舌肌肉力量弱的患者。

1.1:很多家属都不能接受管饲,临床上我们也很难在床旁看护每一餐,有时侯真的是很头痛的事情。一直在想,如果有个吞咽训练的康复师一起协助就更好了。

1.4:间歇性口腔插管进食为好。

1.1:你的意思是间断插拔胃管吗?这个很难让人接受?

1.4:现在这种进食推进很快的。

P:

很好的方法。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进食时提醒以促进患者的吞咽,帮助患者减少吸入的危险,主要有以下数方法:

  1. 语言示意:例如照顾者在患者边进食边说 “吞” 提醒患者;

  2. 手势示意:例如照顾者指着自己的嘴唇,以提醒患者在吞咽期保持嘴唇闭紧;

  3. 身体姿势示意(physical cues) :例如使用下巴和头的支撑器,以提醒患者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4. 文字示意:利用文字给患者和照顾者提供不断的提醒注意预防并发症;

  5. 食物的味道和温度示意:冷觉可刺激触发吞咽反射,而热的液体可提醒患者慢慢吸吮液体;

  6. 进食环境:为促进吞咽和防止误吸,要求环境安静避免分心。吞咽动作过程中,勿言语和动作干扰;

  7. 进食前后清洁口腔、排痰。

1.5:我们有专用的预防肺部感染的骑跨椅,非常有效地预防肺部感染,加上其他康复训练,很快可以拔胃管。

P:我们是先评估患者的吞咽情况后,再来决定患者是否可以拔出胃管。

1.5:我们还配合起立床训练。

P:是的,这个病人当时也有体位性低血压,我们在电动起立床上慢慢调整起立的度数。

1.6:我想就第五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和做法:对抗肌肉萎缩,需要运动康复。从轻、小幅度、缓慢的动作开始,循序渐进。同时也要做肌肉按摩。

P:病人的肌肉萎缩问题,需要我们一开始就要重视,强调的是被动加主动为主。 您强调的循序渐进特别好。

1.1:如果患者很虚弱,怎样制定活动强度呢?

1.7:患者很虚弱的话,可以试试在床上进行抗阻力练习。

1.6: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观察患者的心率和呼吸,判断患者的耐受程度。

P:先是患侧床边的被动关节活动,加强健侧的主动活动。

1.6:这位奶奶,应该先从床上被动加主动开始。

P:是的,由健侧来带动患侧来完成翻身转移把轮椅放置在患者的健侧,让患者的健侧先支撑,治疗师辅助转身。加强健侧和患侧的互动。

1.6:可以利用徳式骨科康复床上的架子。每天定时定量,量随着锻炼的时间增长,可以逐步增加。躺在床上希望可以做康复运动。

1.2:(之前提到骑跨椅)感觉坐在这骑跨椅病人不好受吧,感觉目前讨论的老人不能耐受。

1.1:是不是只有能坐起来的患者,才有可能(在骑跨椅上)这样训练?不能坐的怎么办?

1.3:这个不是全部病人都有条件。

1.6:应该坐起来不难。在家里好像更容易实现。

1.1:国内已经有了,只是稀缺。

1.8:我在澳洲的神经外科工作时,有很多这样的病人,每天是有语言职业疗法师(speech occupational therapist)和康复师来病房介入治疗的,这个在国内病房好像不太常见。他们都会先指导病人从吞咽果冻状食物开始,然后慢慢开始(指导病人进食)一种像酸奶一样的物质。

P:现在有食物增稠剂。

1.8:皮肤方面护理,我感觉澳洲做的很到位,每天早上都要给病人洗澡,有那种气垫床,有的是防止压疮,还有专为矫正病人腿型的楔形垫子。

1.2:国内没有这么多护理人员协助每天洗澡。

1.3:我们是老年病区,都是失能老人,戴各种管道,都是病情很重。

1.8:国内总是提倡整体护理,可是配比达不到,实际工作中都是混在一起的。

P:现在我们的病人可以完全正常进食,可以在护工辅助下,完成在床上到轮椅的转移。

1.1:神奇的效果,能具体讲讲一共花了多少时间,分几个阶段吗?

P:我们一周先是鼻饲管和布丁制酸奶的间歇性进食,到糊状食物,一周后拔出胃管,进食糊状食物。在这期间,严禁进水,因为我们根据洼田饮水实验,病人为重度吞咽障碍。(编者按:洼田饮水试验,是日本学者洼田俊夫提出的评定吞咽障碍的实验方法。)

1.1:我觉得能够在一周之内拔出胃管,还是很神奇的,不知其他机构的同仁们有怎样的经验?

1.3:我们每天用沐浴床洗澡以及排痰机排痰。

1.9:排痰机是那种震动型的吗?

1.3:是的。

P:只准进食糊状食物,进水时给予增稠剂,在加强吞咽的同时,给予运动治疗;电动起立床,40°开始,先纠正体位性低血压,然后在电动起立床上给予骨盆固定。

1.1:请问主持人,水的管理怎样进行?因为都加了增稠剂,会有腹泻增加的情况吗?骨盆固定是什么意思?

P:增稠剂与腹泻没有关系,不会腹泻,也不会便秘。

1.1:也就是说增稠剂不会影响食物的渗透压(编者按:渗透压是溶液中的溶质,所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P:只是一个增稠剂,配料是羟丙基二淀粉磷酸脂,不会增加渗透性。

1.1:一般每天可以给多少增稠剂呢?

1.8:我有见过病人用,他们就是自己看着加的,调成自己适合的浓度就好。

P:每天增稠剂的量主要看进水量,增稠剂也可以自己做,根据病人呛咳情况,来决定粘稠度。

P:电动起立床有牵引带,固定骨盆只是牵引带固定,固定后让健侧抬起,患侧负重,被动增加患侧的肌肉收缩,来预防静脉血栓和肌肉萎缩。而且可以通过静力性收缩来增加肌力。

1.6:在家做的帮助康复的吊架,马镫状的抓手,可以帮助患者自主康复运动和移动身体。

1.3:我认为最好用的是骑跨椅。

1.9:老年人的口腔问题是否和吞咽也相关?

P:是的。

1.6:口腔问题和吞咽困难有关系,这位奶奶的吞咽问题和血栓后神经损伤有关。

1.9:那么有不同口腔问题的老年人在这个方面要注意什么?

P:口面部功能的评估:

  1. 观察患者的口腔及面部肌肉的运动,力量及控制能力。要求患者做闭唇,伸舌的动作以判断其控制能力和协调性,使用吞咽困难评估量表 ;

  2. 可以看患者吞咽唾液的能力和吞水力能试验,或者看患者吃一口食物到咽下去的时间,观察患者口腔残留食物的多少 ;

  3. 吞咽出现停顿感,即使一过性感觉(编者按: “一过性” 是指某一临床症状或体征,在短时间内一次或数次出现,往往有明显的诱因,如发生在进食某种食物、服用某种药物、接受某种临床治疗或其他对身体造成影响的因素之后),也提示食管功能障碍 。

1.6:义齿和缺失缺损的牙齿都会影响吞咽功能。

P:这个案例的病人观察是有舌不过齿。评估病人的舌头活动,能否伸出过齿和上抬及左右活动,如果不能,则要专业训练,因为舌在食物的口咽期起到搅拌机的作用。

1.10:在筛查吞咽障碍时这个工具,可以考虑作为初筛工具,也可以提醒老年人关注自己的吞咽功能。

1.6:刚看到奶奶舌不过齿,说明神经损伤,已经殃及到舌,影响了舌的功能。

1.11:所以主持人您对患者的判断,是奶奶是口腔期的吞咽障碍是么?

P:奶奶除了有口腔期问题,还有认知问题。

1.1:从一本老年的书上看到这样一道试题,请问一下主持人,在临床中我们会使用内镜来评估吞咽障碍吗?

P:是的。

1.12:不是很明白, 为什么是内镜检查呢?

P:电视内镜检查,主要是观察病人有无误吸。

P:我想给大家提醒关于早期病人的良肢位摆放的问题,这关系到病人将来的活动的预后和护理(编者按:预后是指预测疾病的可能病程和结局。它既包括判断疾病的特定后果,如康复,某种症状、体征和并发症等其它异常的出现或消失及死亡。也包括提供时间线索,如预测某段时间内发生某种结局的可能性。)。这个病人是有认知问题的。

1.9:老师您在给长者做吞咽训练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吗?

P:吞咽训练是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来评估具体操作,我们国家窦祖林主任做的很好,您可以派专业的治疗师去学习,或者去别的康复治疗中心也可以。

1.13:

请教您两个问题:

  1. 在选择食物性状前,您是怎么给病人评估的?有什么评估工具吗?

  2. 您在实施饮水试验时,是直接以30ml给病人吞咽吗,因为这个量本身也不小,可能引起患者误吸或呛咳等。

P:您看之前有介绍,不是直接30ml水直接给病人,具体评估可以看洼田饮水实验。

1.1:如果是帕金森的患者,在吞咽训练上有什么特殊的吗?康复在尿便管理上有什么流程吗?

P:

帕金森患者吞咽障碍,是因为存在肌肉协调的问题,这也需要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指导。卧位时腹压减小,不利于膀胱排空,容易产生尿路结石。瘫痪患者导尿次数多,泌尿系统感染的机会增加。结石的形成降低了抗生素的治疗结果,泌尿系统感染反复发作 。

通过电动起立床的训练及认知训练,逐步训练膀胱的感知。定时夹闭开放。认知功能逐渐恢复的同时,力争拔除尿管。

我看大家对吞咽非常感兴趣,这也是我们这次讨论的这个目的,因为吞咽的管理需要专人,而且专业知识,因为牵涉到病人的营养和安全。

1.9:谢谢老师,只是因为这位长者有认知问题,您在一周内让长者能自己进食,我很敬佩,所以想请教下这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应对?

P:案例的这个奶奶是存在认知问题的,她有运动性失语;这个奶奶通过我们的运动康复和认知训练,她的吞咽功能和康复配合程度逐渐好转;

1.1:还有一个关于伦理的问题,如果在康复训练中发生了误吸,家属的反应通常怎样?

P:我们在跟病人家属沟通,一开始就反复强调不单独进水,加一点增稠剂,就是减少误吸。

1.13:吞咽困难的评估,饮水测试也很常规。

P:是的,饮水测试评估很重要。

1.1:

吞咽的生理过程:

第一期:口腔期,自主控制(痴呆);

第二期:咽期,非自主控制,启动吞咽反射,(中风、帕金森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重症肌无力、肌萎缩侧索硬化、咽后脓肿、肿瘤);

第三期:是食道期(失迟缓症、硬皮病、肿瘤、食管环、食管激惹后狭窄、药物相关食管炎)。

40-60%的卒中患者,首先表现为吞咽障碍,大部分患者(60%)吞咽功能在卒中后1个月回复, 40%的患者在1年后仍然有吞咽障碍 。

对于一个卒中后失智的老人,住在医院中通常只能插上鼻饲管、导尿管、长期卧床、直至最后插上呼吸机管路,再也不能离开医院。

因此,通过康复能够使她摆脱这些医源性干预和损伤,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P:

现在反复在强调吞咽的管理一定要重视,既可以解决病人的营养,又可以增加病人的家属和我们的信任度,病人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

还有一个病人良肢位的摆放,其实就是一个抗痉挛体位,对大小便的照护和关节活动的维持及将来的行走均有好处。这种吞咽康复可以入户做。

1.1:您那里是否计算过,管理这样一个老人,能够使她减少多少医疗上的花费?如果长期住医院的话?

P:关于减少老人住院费用的问题,我们现在正在做临床统计。

只要是正规的康复医疗机构均可以做吞咽训练,病人入院后,我们要进行认知,语言,吞咽,运动,情绪及药物方面的全面评估,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均能大幅度提高,减轻家庭负担。我们现在强调的是早期康复。

1.14:在康复领域,鼻饲是康复阶段维持患者营养摄入的一种方式,并且是短期的,在这期间言语治疗师和护士配合每天的吞咽功能训练,照护目标是能够自主进食。

1.15:关键就是早期的康复训练。

1.1:感觉很惭愧,我们在医院中做得很不够。

P:因为可能病人在早期时,家属和医生较多地重视运动的问题,吞咽的管理就有点忽略。

1.14:在长照机构,要求护理人员有能力及时发现老人在吞咽功能方面的变化。

P:没有关系,临床和康复紧密配合就好。

P:这次的病例讨论,我们只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把病人当整体来做,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延伸讨论:

P:通过食物增稠剂来训练病人的吞咽问题,比原来常规的康复训练拔管快,病人的信任度增加,痛苦减少,依从性好。我们现在也在做对比,一定要注意训练安全。在病人不具备吞咽功能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进食带渣和颗粒状的食物。

1.16:在英国吞咽困难的病人的主食要用打汁机打碎。

P:还是要专业评估,有隐形误吸,有时钡透可以看的非常清楚。

1.16:是的。专业的评估是由speech and language therapist team(简称SALT)做的。他们会给出饮食和口腔肌肉功能锻炼的指导,并作出定期检查。

1.17:请教老师,如果是脑卒中造成的吞咽困难,恢复程度和卒中部位有怎样的关联,有没有哪个部位是绝对没办法恢复吞咽功能的?

P:您的提问挺好。病人受损伤的瞬间,就决定了病人的预后。所以病人的恢复与卒中的部位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没有说绝对没有效果的。与治疗师的治疗技术和损伤部位都有关系。

1.17:还有一个疑问,就是:喂食者站在健侧,应该是指舌尖的健侧吗?舌瘫侧和肢体偏瘫应该不是绝对一致的吧?这种对应关系是怎样的,有没有简便的记法?

P:好像我没有看见站在病人健侧,站在病人健侧只是有些病人的头控差,由于凝视障碍或者偏向病灶侧,为了纠正病人的姿势,让病人有良好的头控才会这么说吧。

1.17:喂食时食物应该也是从舌健侧喂入比较利于吞咽。感谢您的解答。

P:是的,健侧进食利于吞咽。

1.18:关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老年人的喂饭方法。具体点说需要照护者站在被照护者健侧,从健侧口角喂进食物是吗?

(众人回应):

  1. 要看麻痹的程度,不要挡住患者视野,尽量在患者的侧面;

  2. 麻痹程度厉害的时候,防止倒向患侧,因此要在患侧位置进行喂饭;

  3. 麻痹者多数是 “同名半盲” 和 “左空间失认” ,如果在患侧喂饭时,勺子不容易看到,所以应在健侧喂饭正确;

  4. 防止患侧口腔内食物残存,喂饭时,食物一定要放在口腔的健侧,同时防止误咽;

  5. 左侧空间失认是左侧麻痹的特有症状,患者多数没有自我症状,此时应在健侧喂饭为佳;

  6. 食后一定做口腔护理,清除患侧口腔内的食物残渣,防止口腔细菌繁殖和防止食物残渣误咽。

照顾老年人一定要因人而异,只要你用心去做一定没问题!因为你保证了老人的生活质量。我们在带学生实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学生忽视麻痹患者的“空间失认”。(编者按:失认,是感觉到的物象与以往记忆的材料失去联络而变得不认识,是指由于大脑局部损害所致的一种后天性认知障碍)

1.19:患者如果有右侧偏盲的话,那要在左侧喂饭,以免他看不见,是吗?假如他右侧麻痹比较重,防止他摔倒,我们要在他患侧,是吗?

1.18:正确!护理过程中切记一定要考虑优先度!把饭放在能看到的区域里。

补充资料:

普通的老人吃饭如何防误咽?我们常缺乏细节与标准化!

  1. 头靠在椅背上会舒适不?

  2. 背部离开靠背姿势会安稳不?

  3. 两支脚悬空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4. 腹部直接贴在饭桌舒服不?

  5. 膝关节的位置正确不?

  6. 饭桌的高低合适不?

右麻痹患者的喂饭方法:

  1. 坐在患者的旁边,眼睛的位置不要高于患者;

  2. 介绍食品的内容;

  3. 先喝一口热汤(大酱汤)滋润口腔粘膜;

  4. 食物放在健侧口腔内侧;

  5. 筷子和勺子从下方开始喂,注意不要放入太深;

  6. 观察食物是否吞咽下去;7.换样喂:饭 - 菜 - 汤;防止误咽的关键:食物一定放在健侧的口腔内!

食物种类等级( Food Hierarchy)

第1级:碎冰块( 5ml );

第2级:浓稠液体,果汁类浓度( 5ml );

第3级:浓稠液体,果汁类浓度( 10ml );

第4级:稀释液体,水( 5ml );

第5级:稀释液体,水( 10ml );

第6级:浓稠液体,酸奶状浓度( 5ml );

第7级:浓稠液体,酸奶状浓度( 10ml );

第8级:需咀嚼的较软食物(以舌头来咀嚼的食物);

第9级:需咀嚼的较硬食物(以牙齿咀嚼,如料理机打过的食物);

第10 级:依病人喜好,应恢复正常的一口量、进食总量和进食时间;

第11 级:强调病人需避免进食难吞咽、易引起呛咳的食物,或教导病人以代偿技巧进食食物。

(全文完)

潘卫:  南京市瑞海博康复医院医疗部主管,副主任医师,同济医科大学毕业,长期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急救神经康复工作,对癫痫的诊断、治疗和偏瘫及脊髓损伤的康复有较多的研究。擅长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急救和脑损伤偏瘫的神经康复。北京天坛医院BNC会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理事、江苏省物理与康复医学会委员、江苏省康复治疗专委员会委员、《中国创伤杂志》编委、 南京市卫生局康复质控委员会委员。


蜗牛故事老龄事业俱乐部LOS.ID:yanglao737【整理编辑:时英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