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哪些古籍,是从土里挖出来后,才被人知道的

 qiangk4kzk8us4 2017-11-08

现今出土的古籍不胜枚举,由于年代不同,古籍的载体也不同,保存的状况更是千差万别。

这些古籍包含了经史子集,同样也包含了日常生活的记录或者是法律条文的记录等等。这些出土的文献除了扩充现有的历史文献外,今人利用出土文献还可以对存世的文献进行查缺增删。

《论语》是儒家著作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齐论》则在汉魏时期失传。

2015年在挖掘海昏侯墓时,出土的竹简中发现疑似失传约1800年的《齐论语》。20世纪以来,《论语》出土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敦煌、吐鲁番地区出土的《论语》写本,以及年出土于河北定县的汉代竹简《论语》。除了《论语》本身,还有对《论语》加以注解的书目。自魏,有何晏等人所撰的《论语集解》,首创古籍注释中的集解一体,较为集中地保存了《论语》的汉魏古注。何晏的《论语集解》单行本自两宋以后亡佚,传世本是以注疏本的方式存在。在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写本中保存有何晏《论语集解》的比较完整的内容,其中包括《论语序》。

马王堆帛书为马王堆汉墓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共有28种,计十二万余字,均破损严重。

依《汉书·艺文志》分类 六艺类的有《周易》、《丧服图》、《春秋事语》和《战国纵横家书》;诸子类的有《老子》甲本(后附佚书4种)、《九主图》、《皇帝书》和《老子》乙本(前附佚书4种);兵书类有《刑德》甲、乙、丙3种;数术类有《 篆书阴阳五行》、《隶书阴阳五行》、《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彗星图》、《出行占》、《木人占》、《符箓》、《神图》、《筑城图》、《园寝图》和《相马经》,其中《五星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书;方术类有《五十二病方》 (附佚书4篇)、《胎产图》、《养生图》、《杂疗方》、《导引图》(附佚书2篇),其中 《五十二病方》是中国已发现的最古老医书。

另外,还有《长沙国南部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3幅地图。 其中包括《易》、《老子》、《黄帝四经》、《战国纵横家书》、《养生方》等秦末汉初学术与方术文献。而其中《易》与《老子》都与今本有较大的区别,被认为是这些书正式定本之前流行的传抄版本之一,大量的方术文献有助于了解汉初的占卜、星相、医术、房中术等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