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四、经络特色讲解—胃经2

 陈南亦 2017-11-08

乳中:乳中就是乳头,在第四肋与第5肋的间隙中。女性很多都是这里痛,这种痛,都是肝郁引起的,或者是肝太强,生气之后才出现的。中医有一句话,叫“知肝传脾”,就是说知道了肝有病,它立刻就会传到脾上去,比如一个人一生气,就不想吃饭了。思虑也伤脾,胃口就不好了。就如恋爱的人,如果相思,也不会有很好的胃口,所以看一个人是否思念对方,就看他的胃口好不好了。

因此治疗女性乳房痛,不好直接问她是否乳房痛,就问她是否压力大,是否家里烦心事多,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家庭不和睦,婚姻不顺利,那么多半乳房会疼痛,有肿块。如果一个人乳房疼痛,眼珠爆出来了,这是因为肝郁、肝火旺起来的。乳中穴不会去按,不能直接灸,更不能扎针,主要是拿来定位,两乳之间是膻中穴,但是也不是很准确。

    乳根:乳中穴直下,跳过一根肋骨,在第5与第6肋骨的间隙中,就是乳根穴,这个穴位容易搞错,它不在乳房的根部,乳房根那里是期门穴。胃经从缺盆开始都是一条直线下来,全都是四寸。为什么下来都是肝经呢,因为胃经走到这里,就拐弯了,下面是肝经了。乳根穴是四寸,到它下面的穴位都是两寸了。

    不容:巨阙旁开2寸。就是不容纳的意思。吃点东西就吐出来,不容纳食物。 

承满穴:承满的意思也是,吃一点就饱满了,不大用,一般作为辅助用。

梁门穴:就是粮食的门户,门关了,东西下不去,胃就胀了。所以这排穴位统统跟胃胀有关,一般不用要么就是用来辅助中脘。

关门:接着讲下面几个穴位,关门,太乙,滑肉门。有门的地方,就是开合的地方,可以治疗胀的问题,门开就不会胀了。粮食的门户关起来了,就是关门。

太乙:就是混沌初开,天地未分,清浊不明。小孩子要长高,要开胃,就要把太乙、滑肉门和身柱穴结合起来调理,胃口就会很好,生长发育就快了,因为太乙就是童蒙未开的意思。舌头也属于滑肉。所以滑肉门可以治疗舌头的问题,舌头发硬啊,发抖啊,痛啊,都可以用它。太乙、滑肉门、身柱,三个穴位结合起来,治疗小儿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挑食厌食效果很好。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就是天枢穴。什么是天枢呢?天是至高无上的,枢,是枢纽,所以就是通向天的枢纽。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这里是大肠经的募穴,一切大肠的问题都可以用它来调理,因为它是连接大肠的总开关。大肠和小肠是胃的部属,也就是说大肠、小肠也属于胃系。太极神灸的经典灸法,是取四个穴位,中脘,肚脐,天枢,关元穴,形成一个圈,上下左右,都有穴位。根据胃胀、胃痛、胃寒的不同,配穴方式,引气的方式就不一样,都有讲究的。天枢的解剖位置下面是小肠,以局部取穴法来说又可以治疗小肠。所以大肠小肠都跟他有关。

水道:有个很有意思的联系,水道是三焦主管的,是三焦之通道。在肚脐下三寸,关元旁开两寸,就是水道。三焦是元气的使者,元气在关元这里,三焦主管水道。所以说穴位的名称都是有联系的。临床上小便不通,或者小便“太通了”,咳嗽一声尿就来了,特别是刚刚生产的妇女,就可以用水道。小腹,肚脐以下的穴位,孕妇都禁灸,补气的穴位都不能用,容易流产。

归来:水道下一寸就是归来穴,归来的意思就是该回来了。那么,是哪里归来呢?归来穴以下的东西都要回归,比如小肠疝气,子宫脱垂,外痔掉出来了,都要让它归位,可以用这个穴位,效果会很强。归来再旁开一寸,扎针要慢慢慢慢的扎进去,要准,如果是疝气,会感觉到一股电流,直接到肛门那里去了。只要觉得下面的东西往外掉了,就要用归来穴让它归位。归来还可以让月经不调的女性经期按时而来。

气冲:归来下1寸,灸的时候要把毛发去掉,这个穴位叫气冲穴。冲就是冲要之地的意思。气冲,就是很强的气往这里冲,有些小孩子的睾丸中有气,膨胀到拳头这么大,就是因为气往这里冲,这里的气很旺,就要灸气冲穴。上面多了,就要引下来,下面多了,就引上去。

梁丘: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3寸。是胃的郗穴,是消炎的,比如急性肠胃炎,急性胃炎,胃痛,都可以用它。但是,梁丘穴灸太久了会便秘,怎么办呢,就要解穴。就用少阴经的神门穴来解,就是灸了梁丘穴,再灸两分钟的神门穴,就可以了。

犊鼻:犊,就是牛犊,也就是牛鼻子的意思。我们膝盖眼很大就很像牛鼻子。

这个地方做灸对膝盖很好,特别是治疗腰痛效果很好。

足三里:犊鼻下三寸,胫骨旁开一寸,就是足三里,这是人身第一大穴,保健四大穴之一,所有的疑难杂症,都要靠足三里。古代一个出名的温灸师,叫马少群,就是什么疑难杂症都先灸足三里。还有个叫马玉的人创了天星十二穴,其中一个就是足三里。黄帝内经的灵枢、素问,讲27灸,59刺,也有足三里。足三里既能驱寒,也能去热,如果把足三里的功效讲完,你会大吃一惊。它属于胃经,是本经的合穴,又是胃的下合穴,穴性又属于土,脾胃都属土,脾主运化,所以一切大肠小肠的问题,所有一切的慢性病都可以用足三里。

下合穴只有六腑有,下合穴的含义就是穴位可以治疗它对应的內腑。脏没有下合穴,合治内腑就是对下合穴的治疗功效概括。足三里最强的最本身的功用,是治本经的问题,就是治疗胃的问题。不要认为这是老生常谈,老生常谈的问题都不信,就要出问题了。因为足三里实在太强了,所以必须要强调它。而且日本人,特别是在北海道,就有一种直接灸足三里的灸法,他们是跟我们中国人学的。那个时候,他们说没有灸足三里的人,就不跟你玩,因为你没有灸足三里,胃口不好,长得不壮,就跑不快,一起郊游爬山会成为人家的累赘。

我曾经有急性肠胃炎,吊盐水,一个星期没有好,后来灸足三里,水分,才好些了。但是没有好彻底,还是一天拉四五次,后来狠心在足三里做直接灸,三五天就不拉了,这就是温和灸和直接灸的区别。据说三十岁之前,灸足三里,会影响发育,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上巨虚、下巨虚:上巨虚在三里下三寸,下巨虚在上巨虚下三寸。上巨虚是大肠的下合穴,只有腑有下合穴,是中医非常非常经典的一个治法。上巨虚,通向大肠,所以经常把上巨虚、下巨虚、足三里加在一起用,我称之为三通穴。足三里,三里的意思包含了上焦、中焦、下焦里面的问题。手上也有个三里穴。巨虚呢,有个德高望重的名家,讲上巨虚讲错了。他说上巨虚,就是把上面巨大的东西虚化掉,这个说法是错的。

先讲一个神话故事:在吕氏春秋、孔子和山海经里都有讲过,说有一种动物叫蹶鼠,长的很奇怪,它的前腿如鼠爪,后腿如兔,长短不一的腿,使它前进艰难,但是它常用自己的利齿将美味的植物咀嚼后给一个叫蛩蛩距虚的动物吃。蛩蛩巨虚没有牙齿,却有强壮的四肢,于是有外来侵犯的时候,蛩蛩巨虚会把蹶鼠负于背上,共同逃难。它们就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蛩蛩距虚粗壮,强健的腿可见一般。由此可见蛩蛩距虚可以让你的腿强壮。

上面的巨虚和下面的巨虚就这么简单,并不是让上面巨大的东西虚化、下面的东西虚化,这个是错误的。为了研究这个巨虚,我看了很多书,错误的理解会影响到我们临床诊断和操作。上巨虚是大肠的下合穴,我们知道胃的下合穴是足三里,可以让胃强壮,上巨虚可以让大肠强壮,排便排得很干净。胃的东西才能下来,才能吃得更多,才更健康。一般不会单独使用,一般是上巨虚配下巨虚的,偶尔会单独使用一下,下巨虚也是一个道理,它是小肠的下合穴,只不过一个大肠一个小肠,没有必要再深入讲下去。

条口:在上巨虚下二寸。先讲“口”,我们的嘴巴就是一个口、一个门也象一个口,然后还有弄堂也像一个口,象鼻子的鼻孔,可以出气的、可以进出东西的一个通道就叫“口”。说明这个地方是“条”的通道,“条”就代表东南风,“口”就是“东南风”的口子。“东”在五行里对应的是肝(木),“南”在五行里对应的是心(火)。

先把条口穴的治症讲一下,它的治症有一个很经典,也是我用得最多的,就是治疗肩周炎、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另一种说法叫五十肩,人到5旬就容易发生的问题;是肝、肾亏虚引起的东南风问题,心火太旺,导致肾水不足,水不涵木,更容易导致“东南风”刮起,引起肩周炎。而且这种肩周炎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你今天按完这里肩胛骨不痛了,明天到斜方肌痛,斜方肌不痛了,第二天换一个地方痛,风性游走不定的痛,我们利用“条口”穴,专门治疗这种肩周炎。专门有一种行针方法:条口透承山。首先大拇指放在条口穴的位置,中指对着承山穴,大概角度对好了,先垂直进针,得气,再提起来,对着中指方向(承山穴)插进去,就好了。条口穴很深,用三寸针都可以,扎针不要全部都扎进去,要留一小节在外面,避免因为针断在里面的时候,拔不出遗留在肌肉里面的针)。配的穴位是,三间穴。一般情况下,我是先扎患侧的三间穴,再做对侧“条口透承山”。艾灸也是很好的,艾的特性走而不留,通经络很快,而且艾还有朝下、朝里的特性,所以我们灸表皮才能热效透表皮,达到治疗的目的,就看手法了。

丰隆:本经的络穴,“条口”的隔壁邻居是跟它效果一样的“丰隆穴”,“丰”就是丰收,“隆”就是兴隆,顾名思义,它是治疗富贵病的。丰隆穴就是祛痰、痰湿、风痰;条口穴能治的一切问题,丰隆穴都可以用。但是丰隆穴能治疗的,条口就不一定了。条口对应风痰、祛痰就不行,对于风痛就比丰隆穴强。

    一般病人来了我会先询问几个问题:是否有汗,是否痛,是否有痰,是否有胸闷、腹胀、头晕、头重,大便如何等等。这些都是痰的现象,不要以为“痰”就是我们口吐出来的才是痰,这个只是吐出来有形的痰,中医叫痰饮,比较浓厚的叫“痰”,清稀叫“饮”。痰可以在身体的任何部位,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气;痰聚集在上焦,就会出现胸闷、心律不齐、心慌之类问题;在中焦,就是脾、胃问题,吃东西就感觉肚子胀,所以肥胖的人,吃一点东西就容易胀:灸疗就特别好,痰就是水病、是阴病,灸会去寻水,找到哪里有痰有水,但是如果你的扎针不好,手法不好,不要去扎针,还不如灸呢。但是你的针法很好就可以这样行针:垂直进针,左右捻转得气,病在深处,就进针深一些;舌苔有一层薄薄白色,就不需要进针太深;如果舌苔很厚很黄,就一针扎下去到地部(扎针是讲天、人、地,天就是表皮、人就是在肌肉之间、地就是接近到了骨头),再重新把针拔回到天部,然后45度向躯干方向扎,再起针回到天部,然后再次以45度向脚心方向进针;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补泻的手法:往下插针是补,往上提就是泻。现在我说中医一个神奇的针法叫“透天凉”:完成刚才讲的前两项操作后,垂直扎针到地部,捻转6次用泻法,然后提针到人部,再捻转泻6次;然后再提针到天部,捻转泻6次。如果针感很强,完成这些操作后,直接拔针,不需要留针;如果感觉不够强烈,可重新再做一次操作。化痰效果非常明显,我认为丰隆穴是化痰最好的,不过还是得看会用不会用。我曾经治疗一个患者舌苔厚厚一层,深不见底,给他扎了3天,舌苔比我的都还好。那时候我还拍了图给群里的朋友看。

解溪 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在五输穴里属于本经的经穴。我们系鞋带的地方就是解溪穴,对踝关节及局部组织扭伤非常好,还可以用养老穴去辅助。

冲阳: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是胃经的原穴。在古代是禁灸的,因为下面有动脉。古人的针比较粗,而现在我们的针很小、可以不用禁刺,避开血管就可以了。冲阳穴是一股阳气往上冲,在把脉的意义来说非常重要。

陷谷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前,第23跖趾关节后凹陷处。本经的腧穴,“谷”是无穷的水都可以装进去,所以它能治疗水肿,肝经、胃经的循行路线最容易出现水肿,一般有两个地方,第一是面部浮肿,第二个是腹肿;但是我们有一条治标的总纲,就是足太阴和足阳明主管肚脐以下的水肿,可以用陷谷;手太阴和手阳明主管肚脐以上的问题,如果你是肚脐以上的水肿,可以用合谷。

脾是运化水谷,如果被肝(木)过度的克制或者本身虚,这个功能也会不好,这个穴位属性就是木,我们平肝来让脾更加旺盛,这是一个治水的原则,但面部水肿可以合谷+陷谷双管齐下。

内庭: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第2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

厉兑:第2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

    讲内庭穴先讲历兑穴,历兑五行属于金,属于井穴,也就是说是胃的子穴。实则泻其子,如阳明经的实证,通常是胃胀、便秘或者腹痛,只要是实证。“泻井当泻荥”,因为土生金,金是子;金再生水,水是金之子,水是土的孙子;当儿子泻不了,就泻孙子,这样会更加好些。如果真的要泻的话,千万不要去泻“井”,而用“荥”来代替。阳经的实证,我们都会用“荥”穴,内庭穴来代替。那么“厉兑穴”有没有用呢?厉兑穴作用更好更强,病情达到极点、高烧不退、神志不清,就会用“厉兑穴”。眼睛有一种病叫“麦粒肿”,就在厉兑穴进行放血(只治下眼皮的),还要在中趾的指尖(我称为下冲或脚中冲)放血,可以辅助历兑穴,它不但辅助胃经,而且还辅助肝经;肝火淤、肝火旺的时候,加一个下冲穴,效果也会很强。

       感谢大家的阅读,这一阶段我就讲到这里,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后续更新!!

我是陈南亦,如想要与我联系,或者更加系统的学习中医的话,欢迎大家加入我创建的QQ群:19622737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