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座杜甫墓哪个是真的?

 七彩阳光3109 2017-11-10

导语

杜甫的身上有几个不解之谜,其中之一是杜甫是是不是撑死的,我们介绍过,有兴趣的可以再看看,今天再给大家介绍另一个谜团,杜甫之墓。


哪个杜甫墓是真的?


中国古代名人的墓葬的确有不少不是一个的,多的有传说中曹操的七十二疑冢,但杜甫墓无疑是其中数量较多的,现在有多达八个地方都宣称自己是杜甫墓。


1
湖南平江


位于平江县安定镇北向5公里的湖南平江小田,是杜甫死后第一个葬地。

《平江县志》称:“甫自蜀归病,卒于潭岳之交,宗武(杜甫之子)扶其榇旅殡岳阳四十余年。平(江)为岳属县,南小田有甫墓,盖权厝冢也。”现存的平江杜甫墓系一砖砌墓冢,前有墓碑,周围有砖砌墓墙。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晚年生活漂泊。据史料记载,杜甫晚年漂泊湖湘。于唐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冬,携妻儿乘船离川至岳阳。次年春舟居潭州(今长沙)。唐大历五年(770年)4月,湖南兵马使臧玠举兵为乱,为避免战火,杜甫半夜溯江往郴州投靠舅父崔伟。船至耒阳方田驿,遇大水不能前行,半旬不得食物。耒阳县令闻之送予牛肉白酒。杜甫掉转船头返长沙赁居江阁。暮秋思归故里,孤舟入洞庭。因重疾复发,费资用尽,只得从溯汨罗江往昌江县(今平江)投友求医。不幸病逝于县治寓所,葬于小田天井湖。

其子宗武、孙嗣业留下守墓八年,其子遵杜甫遗嘱将坟墓迁址河南偃师杜氏祖坟。

因此,湖南平江小田的杜甫墓的确埋葬过杜甫,但后来迁坟了。


2
湖南耒阳


《旧唐书·杜甫传》载:大历五年(公元770年)4月,杜甫从湖南长沙举家南往郴州,行至耒阳时,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县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应为大历五年)啗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乃就地埋葬。

《耒阳县志》也有记载:“杜陵祠在县北二里,祠后即杜墓。”而且此墓现在仍存,位于耒阳市一中院内,封土圆锥形,基砌花岗石,周围有石栏,正面嵌有青石横额,上镌“唐工部杜公之墓”及“(南宋)景定癸亥(1263年)孟夏,县令王禾立石”等字样。

因此,湖南耒阳杜甫墓应该也是杜甫灵柩临时停放之所。


3
河南偃师


《旧唐书》还记载:“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雨之枢归葬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清人钱泳也在《履园丛话》中说:“按《河南通志》云,唐工部郎杜甫墓在河南府偃师县之土娄村。”钱泳还说,乾隆年间曾对偃师杜甫墓进行修葺和扩建。

据江右《杜氏宗谱》载:宪宗元和八年(八一三年),嗣业“受父(宗武)命,去甫殁余四十年启甫之柩,襄袝事于偃师,途次,子荆乞言,元稹征之为志。”这就是说,甫公之孙嗣业,于八一三年,将杜甫之柩自湖南耒阳迁葬于洛阳偃师。

上面提及的元稹为杜甫所做墓志铭:
予尝欲条析其文,体别相附,与来者为之准,特病懒未就耳。适遇子美之孙嗣业启子美之柩,襄事于偃师。途次于荆,雅知余爱言其大父之为文,拜余为志。辞不能绝,余因系其官阀而铭其卒葬云。

按照这些记载,杜甫墓似乎就应该是河南偃师这一座。但其实不然,请继续看。


4
河南巩义


在巩义市老城西北约6公里康店乡康店村西的邙岭上。墓地坐北面南,东西并排3个土冢,西为杜甫墓,向东依次为长子宗文,次子宗武之墓。墓冢呈覆斗状,高约10米,墓周长约72米。

杜甫曾祖杜依艺祖籍湖北襄阳,约于唐贞观二十年任巩县令,并移家于县治所在地今康店龙窝沟,寿终归葬邙岭自家永业田,建立杜氏家坟。杜甫的祖根也就在康店邙岭扎下了。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杜甫诞生于康店龙窝沟。杜甫少年诗抄《叹赐》:

六龄返龙窝,宅第驻跸封。战马数十匹,随处碰屯兵。
日祈餐两顿,唱歌供军听。君王开怀赞,笔赐子美名。

北宋主持编著《资治通鉴》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的《温公史话》:“杜甫终于耒阳,藁葬之,至元和中,其孙始改葬于巩县。”

司马光《温公史话》,二者孰是孰非?我们从杜甫墓碑碑文里可以找到答案。
杜甫墓碑是杜氏家族和巩县县令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共同树立的,碑文由杜漺撰写。杜漺,山东滨州人,清顺治四年进士,一生共作河南、浙江等地六次参政。
墓碑文曰:“尝读先生集,有祭当阳侯文,慨然于木本水源,追远诚先之道也。又读偃师县志云:先生归葬,尝附于当阳侯之墓侧,复移墓于巩焉。”这段话明确解释了杜甫究竟葬于偃师还是葬于巩县的问题,并且与元稹的《墓系铭》和司马光的《温公史话》均无龃龉。移墓于巩正是实现了杜甫叶落归根的夙愿。

所以,目前主流的观点是巩义的杜甫墓是真正埋葬杜甫的地方。


5
其他四座

除以上这几座杜甫墓外,还有如下杜甫墓:

5、湖北襄阳杜甫墓。襄阳系杜甫的原祖籍。

6、陕西鄜州(今富县)杜甫墓。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暴发,杜甫于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把家从陕西奉先县(今陕西蒲城)搬到鄜州羌村避难,在此有《北征》和《羌村三首》等诗作。

7、陕西华州杜甫墓(今陕西华县)。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杜甫因疏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华州为司功参军,《三吏三别》就创作于此。

8、四川成都西郊浣花溪杜甫墓。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杜甫卜居成都西郊浣花溪草堂。在此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等代表诗作。


这几座都与杜甫或多或少有关系,但肯定都不是杜甫真正的葬地。




让中国孩子成为中国孩子

微私塾

每天一点国文





微私塾鼓励孩子们接触国学

致力于

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中国孩子

微私塾的理念是

国学并不艰涩难懂

只需每天接触国文

每天读一点国文

日积月累

孩子的国文水平自然会提高


微私塾|每天一点国文

微信ID:msish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