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传贵:基础医院应重视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防治(二) 病因与发病机制

 美美儿科学 2017-11-11


文/ 陈传贵(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


相关链接

陈传贵:基层医院应重视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防治(一)三个病例的介绍


病  因



G6PD缺乏症是由于G6PD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Xq28),全长约18.5 kb,由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组成,编码515个氨基酸。遗传方式为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男性携带有缺陷的基因可完全表达,引起酶缺乏而发病。


该病变基因由母亲遗传给儿子,因此男性发病多,男女发病比例2:1。女性如为纯合子引起酶缺乏而发病(病例二),杂合子则根据体内的G6PD缺乏红细胞和正常红细胞这两组红细胞的比例,临床症状可相差很大,该比例决定杂合子女性的表型是否正常。基因突变影响G6PD的编码。


迄今已报道400种以上变异体,180多种G6PD基因突变类型。绝大多数突变为单碱基置换错义突变的氨基酸置换,从而导致酶结构域活性中心改变,或酶蛋白空间结构改变,使G6PD酶活性降低。


WHO按G6PD酶缺乏程度和溶血严重度分为5类变异型:

I类:严重酶缺乏,酶活性0%~5%,引起急慢性溶血性贫血。

Ⅱ类:严重酶缺乏,酶活性<>

Ⅲ类:轻至中度酶缺乏,酶活性正常的10%~60%,常有药物、感染诱发的间歇溶血。

Ⅳ类:无酶缺乏,无临床意义。

V类:酶活力反而增高,无临床意义。


发病机制



G6PD酶是催化细胞能量代谢过程磷酸己糖旁路途径的限速酶,此旁路途径是红细胞中还原型辅酶Ⅱ(NADPH)的唯一来源。


通常G6PD催化6-磷酸葡萄糖脱氢,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和NADPH,在谷胱甘肽还原酶的催化作用下,NADPH使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转化为GSH,GSH具有抗氧化损伤的作用,参与清除细胞内的过氧化氢(H2O2),保护血红蛋白及细胞膜巯基蛋白免受氧化作用,从而维持红细胞的稳定。G6PD缺乏导致NADPH减少,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的GSH减少。


在一般情况下,G6PD患者体内产生的NADPH足够日常生活所需,但是当某些因素使体内活性氧产生增加时,如感染、异常分娩、缺氧、母亲服用氧化性的药物或食物(如蚕豆)、为祛胎毒而给新生儿喂服黄连等,或给新生儿穿有樟脑丸气味的衣服时(注:G6PD缺乏症患儿不与已知的可导致溶血的化学物质或药物接触,仍可继续发生溶血,而且在不少病例中找不到溶血的诱发因素),就会出现明显的酶不足,使红细胞膜蛋白和酶蛋白中的巯基发生氧化性损伤,红细胞膜脆性增加。


NADPH减少后,使高铁血红蛋白(MHb)不能转化为氧合血红蛋白,MHb增加导致不可溶性变性珠蛋白小体(Heinz body)增加,Heinz body沉着于红细胞膜表面,使红细胞膜变硬,上述作用造成红细胞的柔韧性降低,不易通过脾窦或肝窦而被破坏,引起溶血。


另外发现,胆红素结合能力降低与G6PD缺乏引起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关,研究发现G6PD缺乏与Gilbert综合征合并存在时,黄疸严重而贫血不明显。(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