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课万人

 来自遥远的星星 2017-11-13
2017“理想课堂”:语文教育的“中国梦”

在“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丰收季节里,在欢庆党的“十九大”胜利举行的举国同庆的日子里,“千课万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理想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名城杭州如期举行。

特别令人欣喜的是本次活动的第一个重大节目是“千课万人名师工作室共同体”成立仪式。回望“千课万人”教师研修机构从萌芽到冠名已历时17年,在这不能算短的时间里,我们不仅记录了教改的潮起潮落,而且更为数以百万计中小学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尽心尽力,终于赢得了堪称“民间教育研修活动第一品牌”的殊誉。在“十三五”规划(2016-2020)提出“新质量时代”的感召下,各地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提出了希望成立“千课万人名师工作室共同体”的愿望,以实现“协作、引领、共享、发展”的愿景,以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优化语文教育质量,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成立仪式简短而隆重,由千课万人组委会师训部负责人致辞并宣布成立。共同体由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教授领衔;由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先生为学术主持;教授吴立岗、汪潮、杨再隋、潘新和、董蓓菲,省教研员孙世梅、徐承芸、黄国才,地市教研员罗良建、李莉,特级教师何夏寿等为学术委员;由林志芳博士为秘书长。成立仪式还同时宣布了首批共同体成员:全国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广东、新疆等省市56家知名工作室。成立仪式上还由共同体领衔人王崧舟、学术主持周一贯和工作室成员代表滕衍平先后讲话。

“名师工作室共同体”的宣告成立,获得了与会2000余位名师的热烈反响,会后有不少名师工作室希望能加入共同体,一起为推进语文课改进入新时代而贡献一份力量。

本次活动还隆重发布了《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理想课堂蓝皮书》。这可以认为是对千课万人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的一次靓丽转型和重大升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始于课堂。课堂之神圣,不能不令我们对它有理想的追求,乐意为它付出毕生的努力。虽然我们一直在路上,但理想课堂就是一盏指引我们奋勇向前的明灯。

据此,周一贯先生认为,虽然课堂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理想课堂的不断追求,不断逼近,这是因为中国梦的实现,教育有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战略性的作用。正鉴于它的重要性,我们自然就要锐意改革,奋勇向前,去不断打造“中国好课堂”。理想课堂,就是教育的中国梦!

在《“蓝皮书”》中,潘新和教授提出,核心素养下的理想课堂,要以培育言语生命意识为前导,以为“立言”奠基为课程高标,以一体(母体:经典阅读、写读书笔记)两翼(个性化写作和口语交际)为基本教学平台与内容,开发学生言语潜能,丰盈其心灵,健硕其精神。

李正涛教授主张,理想的语文课都一定是基于语言、为了语言、在语言中的课堂;一定是语言形式与内容交融共生的课堂,一定是富有想象力、审美力和创造力的课堂。归根到底是充满生长气息的课堂。

儿童文学作家王路说,真正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引领着孩子们展开心灵的翅膀,在文学的世界里尽情地飞翔去感悟真善美。

四川省教研员刘晓军所期待的“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理想课堂”是摒弃了偏执、僵化、单调和盲目的课堂,“以人为本”则升级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作用更多地表现为筛选适切的经典文本,善于营造创设语用场景,把注意力凝聚于差异性、生成性资源的精准统整,师生共读共议而乐此不疲。

著名特级教师蒋军晶心目中的理想课堂则是以“目标”这个角度作描述,学习阅读有方法,学习表达得规律,学习思考可练习......

......

教坛抒豪性,课堂话理想。“蓝皮书”集结了82位著名教授、专家、学者、名师,共话追求理想课堂的豪情壮志,真识高见,把理想课堂的探索研究推向巅峰。

对于理想课堂的追求,不仅需要学理层面的建构,更需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上的精心探索。对于后者,从本次活动的课堂呈现分析,我们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追求课堂的“诗与远方”

理想课堂首先应当是着眼于立人育人,去功利化的课堂。追求教学的真、善、美,自然地就成了课堂的诗与远方。王崧舟老师的《湖心亭看雪》(两课时),之所以获得好评,正因为大家认为这是对理想课堂的一次冲刺,追寻的是语文教育的诗与远方。诚如评课专家刘仁增所认为:独特的课堂美学意韵和强烈的教学艺术感染力,铺陈复沓的课堂用语,精美贴切的教学课件,细致入微的环节安排,声情并茂的诵读熏染和对言语品质的倾力追求,形成了王崧舟独特的课堂教学艺术,确实淋漓尽致地为我们展示了语文教育的“诗与远方”。窦桂梅老师不愧是小语界的领军人物,她的语文教育的前瞻性和挑战性,决定了她“课不出新不罢休”的精神。这次她带来的《书<戴嵩画牛>》,为文言文教学开发了一个“题跋”的新资源。这也是她为清华附小学生开展“苏东坡研究”课题的一堂指导课。特别是围绕牛的“掉尾而斗”话题所展开的学生思辩,更为我们展示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前行方向,给参与观摩的两千多位老师以很大的启迪。当然革新总须冒一定风险,即使存在着一些问题,也是课改进入深水区不可避免的新问题。须知最有缺陷的创新也会比最完美的保守强一百倍。

在追寻理想课堂的征途上,千课万人组委会在今年9月还组织过一次专题的磨课活动。在这次观摩会上,历经多次研磨的三堂课:刘冰老师的《在柏林》(福建磨课团队),杨波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吉林磨课团队)和徐颖的《太阳是大家的》(四川磨课团队)三堂课闪亮登场,颇受好评。虽然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不断的磨砺锤炼,实际足以表明是通向理想课堂的必由之路。

二、关注课改的“统整超越”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面向未来的语文课改,正在由死抠一篇课文逐段的“讲深讲透”,转向生活全面和生命成长的跨街统整和超越。这次推出的观摩课,大多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这样的走势。如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的《忠犬八公》是对课外阅读的一堂指导课,统整了绘本、电影截图、电影片段等多种媒体,视界开阔、内蕴丰富,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益。虞大明(著名特级教师)的《在柏林》也是高度集中了阅读课文和已读过的《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和一首歌曲,通过“比较”深化了学生的阅读感受。杭州市天地实验小学将一堂“全科教学课”(语文、数学、科学),作为学校“塔文化”项目课程的其中一节,跟与会老师做交流。课堂从各地有标志性的名塔介绍到为小导游写导游词,诵读关于塔的古诗词,再到研究塔的设计原理、塔的空间结构艺术,并参与“以纸杯叠塔的操作实验,给与会老师们以全新的启示。此外,如在何群英老师的《七律·长征》以及其他老师的一些课堂里,我们都不难发现以多种教学资料、多样微课手段参与的统整比较,更好地打开了语文课堂的空间,激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氛围和心绪。

三、弘扬语文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只是中国语文学科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必须承传弘扬的国家情怀。新编的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篇目有了很大增加,全册课本选入的优秀古诗文达124篇,比原来的人教版增加了55篇,增幅达80%。窦桂梅老师引“题跋”类古文进课程,令人耳目一新。赵志祥老师的一曲《春江花月夜》指导小学生阅读鉴赏,虽然有点难度太高,但他的导读艺术却也让学生能参与其间,一开眼界。戴建荣老师的《敕勒歌》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引领学生在吟诵中介入肢体表演,大得孩子喜欢。下课了,孩子们竟然还余兴未了,自发地高唱着敕勒歌,排着队,踏着骑马的舞步,欢快地离去,令人动容。尽管从学理上论,我们可以有这样那样的反思,但是孩子们如此喜欢这堂课,却也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儿童语文”应当怎样引领的新思考。

四、坚持课程的本体本色

语文课改的大潮汹涌澎湃,但这不影响我们们对语文课程本体的本色本香的坚守。语文课改不论怎么改,它正是“语文”,而且永远是“语文”,甚至可以说,它只会更是“语文”。薛法根老师的《珍珠鸟》在本次活动中获得好评的原因便是因为它是真正的语文课,真正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九九归一,“自然”之境是最高的境界。薛法根“法”的是“根”,这个根便是“自然”之根,便是学习语文、学好语文之“根”。孙双金老师的一堂《开天辟地》一样是坚守语文之本的好课,代表引导学生充分地展开学语习文的同时,不忘一而再地激起学生的头脑风暴,对于创世纪的神话,作了视野开阔的中西比较,从而突出了盘古历尽艰险、创造世界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全部之精神。方卫成老师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从“听读电报”入手酿造氛围,到“品读细节”深化,感悟领袖的常人情怀,再到设身体悟落实,品味伟人胸襟。虽然教得朴实,但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

五、感受文学的大师文化

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三大支柱搭建了语文学科高地。在语文课程改革推向纵深的新形势下,“千课万人”适时地在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为广大语文教师营造了感受文学的大师文化的内容,很受语文教师的欢迎。在本次活动中我们邀请了鲁迅先生的长孙周令飞先生和郁达夫先生长孙郁峻峰先生,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名家文化探寻”圆桌论坛。论坛由鲍国潮老师(绍兴市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主持。虽然周令飞先生和郁峻峰先生都未曾与祖父一起生活过,但是当他们谈起鲁迅先生的“教育立人”和郁达夫先生“立足抗争”的精神时,却是滔滔不绝,让全体与会老师大受教益。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也被邀请参加了本次活动,并且由邓梨花老师与何捷老师分别执教了梁晓声的作品(课文)《慈母情深》。由两位名师执导的“同课异构”,以其不同的解读视角和不同角度的教学风格的比较呈现,特别给与会老师以至深的感受和丰富的思考。特别是接着展开的执教老师与梁晓声先生的对话,又有学生的在场,分明就是又一曲“教育情深”。由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台词副教授,上海市语言文字测试委员会专家王苏女士的一场《品·读——用声音和语言绘画》更是轰动全场,对与会语文老师如何提升语文朗读、朗诵的艺术修养,大受教益。

六、全面开放的母语教育

语文课程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母语教育,这就决定了它在育人方面的特殊价值,而有别于其他课程。所谓母语教育是指本民族的标准语教育,对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本次活动正体现了向人的生命存在和人格存在作了全面开放。请看本次活动邀请的大批专家学者所参与的“古诗教学圆桌论坛”“以儿童学习为中心的圆桌论坛”和“儿童文学视野中的理想课堂圆桌论坛”等,就是五道语文教育的精神文化大餐,展示的全方位母语教育的思想意识,无疑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活动历经四天时间,这在历史长河中只是极其短暂的一瞬,但在“千课万人”的研讨平台上,却不能不认为是一个重要节点。与会的两千多位语文人走在奔向“理想课堂”的路上,须知大家不是“坐在路边鼓掌”,而是在一条康庄大道上奋力奔跑,为打造走进新时代的“中国好课堂”心存爱意,砥砺奋进!

会场场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